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后现代的“家族相似”性的三点表现入手,从本质观、真理观和形而上学观三个方面将波普尔哲学与后现代哲学“家族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波普尔与后现代家族既近又远,即反对本质主义并不代表否定本质;批判真理并不代表否定真理;摒弃形而上学并不代表否定形而上学.研究意义在于从侧面暴露出后现代哲学本身弱势的同时,也为波普尔哲学的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性和选择.这反映了当代科学哲学的一种多元性、开放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认知语言学和委婉语的理论阐释,认为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注重认知和语言的关系,而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进而指出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原型理论和范畴等级结构,可以用来解释部分委婉语现象,从而进一步证明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认知语言学和委婉语的理论阐释,认为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注重认知和语言的关系,而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进而指出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原型理论和范畴等级结构,可以用来解释部分委婉语现象,从而进一步证明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讨论家族相似性没有区分语言学的词语和逻辑学的概念.称棋类、牌类、球类等活动为game,此为历史认知语言学问题,其引申线索可追溯为:现代英语game(游戏)<中古英语gamen(狩猎、体育、棋类比赛)<古萨克逊语gamen(娱乐,嬉戏、消遣)<哥特语gaman(参与、共享)<原始日耳曼语?ga-mann(人们一起).在维特根斯坦(1936—1937)、奥斯汀(1940)以及罗施(1973,1975)之前,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的许多语义学家已经发表了一系列与家族相似性、原核意义论及原型范畴理论相关的精辟论述.达梅斯泰特尔(1887)论述了新词义产生的辐射和串联过程;埃德曼(1900)区分了词义的中心和边界;加德纳(1932)建立了意义域(中心、边界、分组、偏离、外围化)理论.就此而言,是语言学研究启迪了语言哲学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家族相似"理论是维特根斯坦瓦解本质主义思想桎梏的关键.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站在本质主义的立场上对此进行了批评和反批评.本质主义者的"本质性是相似性的前提"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所谓本质,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展现出不同的样式,本质主义由其既有的思想框架而导致了剥离式的追问,最终将自己陷入虚无的恐慌.并且,"家族相似"并非不能用于认识事物,若仅将其局限在澄清本质论和意象论这一用法之内,实际上也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认定,它的用法应是丰富的.最后,"家族相似"的界限是由使用它的语言游戏划出的,它本身并不存在什么界限,它自然地在使用中存在,不会脱离其参考系,更不会导向虚无.  相似文献   

6.
以in,inside,into和within为例,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分析了方位词的范畴化问题。依据属性、典型性的等级性及完形这三个标准,认为方位词在某种角度上可被范畴化。  相似文献   

7.
隐喻的认知与范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传统上,人们把隐喻归入修辞研究的范围.G.Lakoff以及Svorou等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的意义,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提出对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的范畴化研究能够更好地解释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隐喻的认知方式、范畴化以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法化与范畴化:语法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研究者现已不再仅从形式结构方面来研究语法化,而是从语义、语用和认知等方面,从一种综合的角度对语法化进行考察.但是这类研究中对语法化的认知过程及运作机制触及得十分有限,也不成系统.语法化和范畴化密不可分,从认知本质上讲就是一种重新范畴化的过程,是对词汇项等进行的重新范畴化.这种重新范畴化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再经过突显、隐喻、概念整合等过程.在重新范畴化结束后,词汇项本身的意义经自动化形成了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储备量不足是目前大学生学习外语的障碍之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授如何有效地习得词汇有着重要意义。近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不断深入,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体验观的角度在三方面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一是在认知语言学范畴观和原型理论指导下,按单词词类建立词汇板块和利用构词法教学;二是用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指导教师对教材的选取,在英语教学中充分重视基本词汇和把重点放在词汇的典型意义介绍上;最后是通过隐喻转喻认知模式,帮助学生推导更多已知词的边缘词义,从而克服传统单词表记忆的枯燥低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英语的四大技能之一,而词汇则是导致写作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拟运用范畴化中的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来分析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表达问题,并通过实验分析中国学生在英语词汇表达方面的一些基本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及储存、提取词汇的认知范畴意识。作者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词汇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对当代艺术哲学论争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直接催生了当代分析美学关于如何对艺术进行归类的三种解决方案。新维特根斯坦主义将其发展到了艺术分析领域,用家族相似性来归类艺术,提出了反本质主义的艺术识别观;新本质主义在曼德鲍姆对家族相似性理论的批判基础上,重新找到了对艺术本质追寻的新路径;而作为本质怀疑论者的卡罗尔则在批判完家族相似性概念后,提出了另一种历史性叙事的新的艺术识别观。  相似文献   

12.
四谓词是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第一个逻辑理论。在四谓词理论中,本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划分四类谓词的两个标准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四类谓词中,属和定义谓述主词的本质,而偶性和特性不谓述主词的本质;本质指的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所有事物的属性;而判断一个谓词是否谓述本质的标准是是否更在先的和更清楚的。在四谓词中,亚里士多德关注的是类的本质,而非个体的本质。本质在四谓词理论中既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又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本质的双重性质,决定了亚里士多德四谓词理论的失败,也体现了现代哲学中本质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范畴化理论的正确应用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效果。对范畴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进行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范畴化在英语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避免了本质主义的困境。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将“哲学”视为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和思想方式,从而观察多种多样的哲学活动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交织而成的网络,扩展我们对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而展开广泛的哲学对话,或许是“中国哲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家族叙事大多采取悲剧化的格调,展现人物在悲剧情境中的生命抗争。由于题材和中国文化的性质,家族悲剧性叙事呈现悲而不伤、怨而不怒等审美特征。在少数文本中,喜剧性的手法揭示了旧家族的荒诞与崩溃的必然,特别在先锋叙事中,对父辈的降格叙述表明了伦理与家族叙事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试图在范畴化视角下探讨隐喻习得的途径。隐喻是范畴的延伸,隐喻性词汇的学习可以围绕原型的网络展开;意向图式和基本层次结构是重要的人类经验,它们有助于理解概念隐喻的理据性;文化原型深刻地影响着隐喻的形成,因此,学习者应当调整自己的文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范畴"old man"为案例来诠释从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范畴化"old man"这一自然现象的优势并演绎其动态范畴化过程。通过研究得出成员old man涵括最多的典型特征,为该范畴原型。以该原型为参照点范畴化内部结构,成员ma-turea、dult隶属性最低,为边缘成员。  相似文献   

18.
依据经典的范畴化理论解释汉语中已公认的四种词义关系 :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和词义从属关系。运用现代的范畴化理论确定现代汉语词义的一种新关系 :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19.
范畴化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归纳、吸收有利于其目的语系统的构建,运用范畴化理论进行语法教学是帮助学生归纳、吸收语法知识的有效办法。本文对范畴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应用范畴化进行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范畴化和概念隐喻理论可用于分析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及普遍存在的隐喻现象。文章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范畴化与概念隐喻认知机制,并提出了该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