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80年代末开始,张爱玲的小说愈来愈火,在文坛上名噪一时、八方颂誉.笔者认为,张爱玲之所以能掀起一股又一股热潮,在于她的与众不同,在于她自成一格的笔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创作的雅俗方式视角分析张爱玲小说,认为张爱玲小说首先关注与市民大众的阅读沟通,其作品以写"世俗"生活为主,接近通俗文学文体和载体,流行于市民之中,即写俗近俗通于俗.但她并未沉湎于"俗",而是在"俗"的基础上,化入她独到的才情哲思,终于使作品能从俗中见雅,有时能以俗为雅,显示出独到的创作路子,也代表了现代高雅文学适应文化市场时所表现出的成熟姿态.张爱玲作品对当下文学文艺和文化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特有的生活遭际、个性特征、文学修养和天赋才能 ,形成了张爱玲独特的对于雅与俗的思想观念 ,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 ,她创造性地借鉴D·H·劳伦斯小说的叙事视角艺术 ,融合对中国传统通俗小说的拟说书人口吻的改造 ,并深化《聊斋志异》式叙事结构的“突转”艺术 ,充分发掘其中蕴涵的反讽意义 ,以富于“中和之美”的叙述语言 ,将看似相互矛盾的各种因素几近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从而使其小说升华到了雅文学的艺术殿堂 ,真正实现了“化俗为雅”。  相似文献   

4.
二月河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又称"落霞系列")三部长篇历史小说轰动文坛,影响至今。在当下这个影视新媒介影响力无远弗届的年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落霞系列"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三部小说不仅满足通俗文学关于趣味性、消遣性、传奇性等要求,具有很强的"读者性",而且也表达出创作者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实现了趣味性与深刻性的完美统一。探讨二月河小说创作之雅与俗,对于小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张祝平 《云梦学刊》2003,24(4):77-80
宋代小说比唐代小说更为普及与繁荣,表现在小说有了更广泛的读者和听众群,作者也由文士向俚儒野老扩展,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日渐趋俗,数量也大大增加等几个方面。宋代统治者对小说的喜好和有利于小说发展的文化政策,崇儒兼容佛、道的宗教政策给小说的普及和繁荣提供了宽松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宋代小说入史之举和私史编撰之风的盛行,使小说创作者能实现其人生价值,促进了以史为楷模的小说的大量创作与繁荣。宋代印刷术的革新及印刷业的发展又给宋代小说的广泛传播普及繁荣并实现其经济价值带来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7.
学者 ,即做学问的人。学者中既有受人敬重的儒雅之士 ,也有令人生厌的庸俗之徒。现代汉语中 ,“雅”即合乎规范、端庄、优雅之意 ;而“俗”乃庸俗、粗俗、俗气之谓。做学问的大凡都希望人们说自己雅 ,忌讳俗。雅 ,是一种品位 ,一种境界 ,一种润物无声的超越与淡然 ,是学者的灵魂和生命 ,是学者人品、学风、学识的集中反映。雅 ,就是淡薄名利 ,不畏权贵 ,品格高尚 ,甘为人梯的淡雅 ;是大智若愚 ,谦虚谨慎 ,举止文明 ,喜笑怒骂皆文章的文雅 ;是求真务实 ,心忧天下 ,情系民生 ,爱憎分明 ,刻苦钻研 ,追求真理 ,永不懈怠的高雅 ;是知识渊博 ,学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中雅与俗的对立早已存在,二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雅文学虽然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但它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雅俗文学在审美情趣上的分野,显现着不同文化层次上的追求。文学作品的雅俗共赏,是创作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寒山子是一位以通俗名世的唐代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化诗僧.他的诗歌,以俗为主,既俗且雅,雅俗并重,从思想情趣到表现形式都兼具俗与雅两种要素,是僧人诗歌从传教布道转向抒写性灵、自村野民间步入高雅殿堂这一过渡时期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四十年代,曾像彗星一样出现在文坛的上空,她那闪烁的光华曾使不少人感叹不已。到美国后,她的作品在海外仍很受欢迎。在我们内地,若把她的小说放在政治法庭上则见仁见智,歧异很大;若放在审美法庭上,她艺术上的成就却得到了普遍的承认。近几年来,有好几家出版社重印她的作品,颇受不同层次的读者的喜爱,就是她作品艺术生命力没有衰退的佐证。过去,文艺批评界很少从审美的角度对她的创作进行研究。其实,张爱玲小说的成就,主要是在艺术方面。因它的确特色鲜明,别具一格。她写的是通俗小说,不是形式凝固,内容陈旧的那种通俗小说。她以通俗小说形式为基石,铸入新的表现技巧,并把西方现代小说的心理刻画,和我国传统文学的意象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她的作品就是这几方面巧妙结合的宁馨儿。如果说她写的是通俗小说,那是一种具有新的特质的通俗小说了。  相似文献   

11.
李翠萍 《理论界》2005,(1):151-151
独特的出身、人生经历及体悟生命的方式,决定了张爱玲的小说既有传统小说的魅力,又散发着新鲜的现代光彩.本文试从选材角度、结构方式、边缘人物塑造入手分析其作品的这一特性.  相似文献   

12.
人们之所以喜欢张爱玲,是因为她是特殊的. 她小说的底色是:苍凉. 张爱玲作品中苍凉的基调是建立在对于日常生活的描述上的,而且是对日常细节的不厌其烦的描述上的.  相似文献   

13.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08,(3):147-150
张爱玲小说所揭示的个体存在与世界的对立、脱节,存在的被抛性、偶然性、不可理喻性等与存在主义思想是相通的。与存在主义者一样,张爱玲的创作撕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世界中的明朗、清晰、统一、完整以及理想、道德的正面价值,展示了人生存在的荒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郁达夫、茅盾、巴金的小说创作为例,认为"五四"文化高潮过后,鲁迅式纯粹雅化的写作事实上已很难做到.写作者须顾及以青年为主的读者圈的阅读反应,化用读者关注的恋爱小说等叙述套式,但作者又不被套式所约束,于不经意问超越"俗"套,化俗为雅.郁达夫、茅盾、巴金的小说走的正是这条路子.这种创作方式,连同鲁迅的"纯粹雅化"、施蛰存的"脱俗求雅"和张爱玲的"以俗写雅"几种创作方式,已经构成中国新文艺创作可资借鉴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与鲁迅思想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鲁迅与张爱玲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作家,但他们作品的思想内涵却是一致的。首先,他们彻底清算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但具体的表现形态不同,鲁迅是高度理性,张爱玲是感性,鲁迅笔下的人物是被吃者,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既是被吃者也是吃人者。其次,他们都能正视妇女在社会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但由此所生发出来的社会理想不同,鲁迅是提出了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张爱玲则是无可奈何的适从,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的普遍的人性弱点进行了挖掘。由此可见,张爱玲不仅继承了鲁迅的思想,而且还发展了鲁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雅与俗:台湾佛理散文一瞥谭桂林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当代台湾佛理散文的勃兴,无疑应该归功于台湾一批年青的散文作家的自觉尝试与努力实践。像林清玄、林新居、方杞、王静蓉、黄靖雅、李瑛棣等在佛理散文创作上比较活跃的作家,大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深受"人间佛...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二元互补的模式加上参差对照的方法,使得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浓烈暖丽的语体色彩与讥诮冷峻的叙述腔调使得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闫石 《社会科学论坛》2007,4(12):139-141
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二元互补的模式加上参差对照的方法,使得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浓烈暖丽的语体色彩与讥诮冷峻的叙述腔调使得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凭着灵敏的头脑和对于感觉快感的爱好,为中国现代文坛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感官印象小说.从视觉意象角度,透过小说的构图、色调、色彩等审美表象,论析了张爱玲小说在人性挖掘,生存困境,悲剧意识等方面的内在意蕴,从而将西方现代主义质素化作中国的神韵,华丽的文笔浸染着苍凉的美学基调.  相似文献   

20.
一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是华夏艺术的核心与灵魂。中国文学脱胎于音乐。在西方文艺中,音乐对文学也颇多影响,法国浪漫派诗人首先将音乐因素引入文学,意识流小说受其启发,大量借用音乐技巧来揭示人物的意识流程,如把音乐的主导动机转化为一种小说技巧,用来暗示一再出现的人物或场景主题,创造出循环往复的气氛;模仿音乐的对位法,形成多线交叉的复调叙述,表达复杂的时空关系,按照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追求音乐的音响效果1。音乐对文学的渗透是中西文学发展的共同选择和趋势之一。出身于没落贵族世家的张爱玲,十几年严格的音乐训练培养了她对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