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道昆,生于1925年,卒于1593年,享年69岁。嘉靖26年(1547)23岁的汪道昆以第三甲107名中进士,改字伯五。是年12月出任浙江义乌县县令。汪道昆才华横溢,性情耿直,一路职位高升。曾任南京工部主事.兵部职方司主事,武库司员外郎,襄阳知府.福建按察副使、与戚继光抗倭有功,升福建巡抚。嘉靖45年(1556)6月,因宦官弹劾,自福建巡抚罢归。  相似文献   

2.
李义琼 《社会科学》2022,(10):62-77
明代兵部也有财政职能,有独立收支。明初兵部便有皂隶、马差、驿传等财源,但在实物劳力财政体制下,各役按需设置,无法用货币统一度量,收入规模难以知晓。明中叶后,随着赋役折银走向定率、定额等,兵部逐渐有了大量白银收入。兵部的收入主要集中于武库司和车驾司,类项有皂隶银、马价银、柴炭银、筏夫银、驿传站银等。明后期,两京兵部白银收入规模约有902.7442万两,其中北京兵部约有888万两,南京兵部约有14.7442万两。解往两京兵部银库的白银共约157.1242万—188.3842万两,其中北京兵部贮藏约142.38万—173.64万两,南京兵部贮藏约14.7442万两。明后期,南京兵部建立总库对各司白银收入进行统一管理。但直至崇祯末,北京兵部仍未建立统一银库,四司各有收入,分别管理,较为混乱。兵部所藏白银主要用于军费、公费开支,但在开支时,兵部与户部、工部间存在着财权不清、财政挪用、互相推诿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海瑞,海南琼山人,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生于正德八年十二月廿七日(1514年1月22日).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举人后,历任福建南平县教谕,淳安、兴国知县,户部、兵部主事,尚宝司司丞,大理寺右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提督着黄,隆庆三年(1568年)六月擢升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粮储巡抚应天十府,在任九月,便被解职乡居.闲居十六年后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一月再度出山,被任命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赴任途中改任南京中部右侍郎,直至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587年11月13日)卒于南京任上.享年75岁.死后谥忠介.一生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这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清王朝统一新疆,平定准噶尔,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就阿克敦伊犁之行,评述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阿克敦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署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署广东巡抚,再署广西巡抚。至到雍正六年(1728年),“因罪夺官下狱”仕途一度受挫。后来曾在征讨准噶尔的前线协办军务。由于他熟悉一些准噶尔事情,被调回京城,由雍正帝面授机宜,于雍正十二年八月充当副使,与另一名副使罗  相似文献   

5.
范金民 《江海学刊》2012,(4):15-22,238
应天巡抚署治事处所先在南京会同馆,自成化十八年(1482)起才建有独立衙署,直到万历二年(1574)一直在南京。同年,为居中调度,及时处理海警和江警紧要事务,驻地移往适中之地应天府句容县。万历三十一年(1603),因苏州发生生员和市民之变,兼因苏州日益重要的经济和交通地位,应天巡抚又由句容迁驻苏州,此后直到明末,一直驻扎苏州。  相似文献   

6.
《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四册收有满族词人佟国器的6首词,其小传云:“佟国器,字汇白,原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东北),移居江苏南京,隶汉军正蓝旗。”谓“汇白”为佟国器的字,非是。“汇白”是其号,“思远”才是其字。佟国器历官福建巡抚、江西南赣巡抚和浙江巡抚  相似文献   

7.
刘静 《齐鲁学刊》2007,(1):45-47
耿如杞生活在明朝末年,历任户部主事、兵部职方郎中、陕西神木参议兵备、河南遵化兵备副使、太仆寺卿、巡抚山西、督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他为人正直有才干,却一生命运多舛,仕途上三起三落,两次被论斩,最终被杀,是明末官吏命运的典型写照。纵观其个人经历,颇能管窥明末政治环境及其走向灭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陈瑸是清康熙年间著名清官,出仕后任过古田和台湾县令、刑部和兵部主事、四川学政、台厦兵备道和湖南、福建巡抚等职,死谥清端。陈瑸志向远大、操守坚正、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具有非凡的勇气,在古田汰裁冗员,在台湾革掉了官僚集团的切身利益,为闽台地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学颜是明嘉靖万历间一位平常的朝廷官员,他没有显赫的功勋,故名字鲜为后人所知。他为官不贪,且克尽厥职,作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因而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张学颜,字子愚,广平府肥乡县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曲沃知县,擢工科给事中,历河南金事、山西参议、永平兵备副使,隆庆五年二月进右金都御史、巡抚辽东,万历五年十月升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十一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六年七月  相似文献   

10.
程邃     
程邃(1607-1692年)字穆倩、朽民,号垢区、青溪、垢道人。歙县岩寺镇人。生于-Z-N(松江)。早年在歙县生活过,为明末歙县诸生。 曾入兵部尚书杨廷麟幕中为僚属,因议论朝政,被流寓南京十余年。刚得解脱,又因议论“马士英眼多白,必乱天下”而遭迫害,险些丧命。入清后寓居扬州,专以书画篆刻自娱。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曾写过咏梅诗,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梅花诗。但是写梅花诗最多的却是前清咸同年间的武将一彭玉麟。他曾任水师提督,先后辞任漕运总督、安徽巡抚、两江总督,后诏赐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他为人刚直廉明,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治私产,不御姬妾。但是,彭却有一部缠绵悱恻的情史,因而产生许多哀艳入骨的梅花诗。  相似文献   

12.
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巨著——谈郭嵩焘日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清代日记留存于今,以长篇巨著称誉于学林者,何止百数,而长达二百万字以上者,允推郭嵩焘日记。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关系至密。咸丰初,助建湘军。同治二年,署广东巡抚。光绪元年,任兵部侍郎,充出使英国大臣,旋兼驻法国大臣,主学习西方科技,蔚为国用。  相似文献   

13.
清朝设官,不是一刀齐的。比如,一般说一省设一巡抚,二三省设一总督,其实不尽然,如直隶、四川都没有巡抚,却各设总督一人。山东山西上面并无总督。山东济宁有河道总督,江苏淮安有漕运总督,东三省以前各设将军一人,管理地方,清末才改设督抚。福建在台湾道改省后,撤去福建巡抚,改设台湾巡抚。湖北、武昌和广东、广州都既有总督,又有巡抚,即所谓督抚同城。广州还有将军,将军是管辖当地旗兵的,但地位最崇高。曾国藩攻太平天国,打下南京,向北京清廷告捷的奏折,系由荆州将军官文领衔,曾国藩并不列在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明朝政府从正统以来设置广东巡抚,从景泰开始设置两广总督,但终明之世,广东专职巡抚不常设,多以两广总督兼理巡抚。本文就督抚产生的原因、设置情况及其历史地位作些论述。一、广东巡抚明代,巡抚之名起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命懿文太子巡抚陕西①,而巡...  相似文献   

15.
在戊戌变法的政治过程中,1898年8月30日,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巡抚和东河总督被裁撤,从表面看来,理由是裁减冗官与督抚同城等。但是,这个改革运动在9月被镇压以后,跟其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命运一样,11月1日,上述三个巡抚都被重新设立了。理由就是“三省巡抚均著悉仍旧制,毋庸裁并”。在此可以看出,旧制强大的生命力。不过,戊戌的新思维,没有完全散失。因为,在清末最后的改革过程当中,这些巡抚与东河总督都又被裁撤了。这些措施明确证明了1898年的裁撤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合理性,要不然怎么能过几年重新再采取同样的措施呢?因为资料的限制,1898年巡抚被裁撤的有记载的理由并不复杂,但是该理由的思维背景可能是更深刻并值得研究。本文把督抚制度的长期演变过程也包括在思考之内,对戊戌变法期间与此后的督抚制度改革的思维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清前期实录、政书等文献中多次出现的老瓜贼一词,系指一种图财害命的人,他们手段残忍,骇人听闻,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一时成为社会问题,因而受到政府的严惩。老瓜贼问题尚无专门研究,笔者试作探讨。一、老瓜贼的出现目前所见最早记载老瓜贼的文献,是《康熙起居注》,该书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初一日丙辰条①说:兵部为直隶巡抚赵弘燮题,为匪类中有老瓜贼名色,请严行缉拿。议准行。原案及大学士席哈纳等以老瓜贼理当定例严幸,但不论知情与不知情,将邻佑里长一概俱行拿问,则干连之人多,是以大学士陈廷敬票拟之时,与臣等同商,臣等公…  相似文献   

17.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05年7月16日,清政府决定派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后又加派商部左丞绍英。9月24日,载泽等五大臣首途。载泽、绍英在北京火车站被吴樾炸伤。清政府改派李盛铎、尚其亨代替绍英、徐世昌。12月2日,载泽、李盛铎、尚其亨启程赴日、英、法、比诸国,12月11日,戴鸿慈、端方启程赴英、德、意、奥诸国,分头考察各国政治。1906年夏,除李盛铎赴比利时任外交官未回国外,其余四大臣先后归国。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作用如  相似文献   

18.
唐景崧(1841—1903),广西灌阳人。1894年8月朝廷命其为台湾防务帮办,10月起署台湾巡抚。自此起至1895年6月初内渡,主持台湾军民抗日保台斗争8个月。唐景崧在台主持的抗日保台斗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10月中旬就任署台湾巡抚起至1895年9月中匈中日马关议和止,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唐景忠根据朝廷谕旨布置台湾防务,调兵遣将、筹响募勇购械,进行抗日保台的准备工作。1894年10月13日,朝廷明降浙旨,电寄唐景崧,“台湾防务极关紧要,唐景益既经署理巡抚,责任基重,一切事宜即责成该抚安为筹划,并著与杨峡移、刘永福会商布置,…  相似文献   

19.
船山师友录     
王佥事志坚王志坚字弱生。崐山人。父临亨。进士。杭州府知府。志坚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遷员外郎郎中。暇日要同舍郎为读史社。撰读史商语。遷贵州提学佥事。不赴。乞侍养归。天启二年起督浙江驿传。奔母丧归。崇祯四年、复以佥事督湖广学政。礼部推为学政第一。六年、卒于官。志坚少为诗文、法唐宋名家。通籍后、卜居吴  相似文献   

20.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学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感化里(今安溪湖头镇)人,康熙三年(1664)以试策论举于乡,九年(1670)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直隶巡抚、工部侍郎、吏部尚书,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宦海生涯近50年,是康熙一代具有影响又有争议的人物。长期以来,由于对他贬斥过甚,妨碍了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公正评价。1992年9月底在福建省安溪县召开的有北京、湖北、福建等地学者参加的“纪念李光地诞辰150周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李光地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特予综述,供作进一步研究李光地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