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户经济理论是农村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国外农户经济理论研究历史悠久、学派众多并互有采借.在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大力缩小城乡差距的今天,对国外农户经济理论进行建设性反思批判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内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兼顾各理论流派的理论争论与交锋,结合中国当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特殊国情,对国外农户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其对中国研究的意义与局限,以期为农户经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去自给化小农:解释中国农户经济及政策趋向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集生产与消费于一身,是在一定的现实约束条件下追求福利或收益最大化.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及价值趋向,学界对小农经济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学派,即生存-道义小农、市场-理性小农、阶级-剥削小农等.各学派解释了特定背景下小农的经济特征,但不能较好解释当今中国的小农经济.从中国转轨经济的视野出发,提出"去自给化小农"假说,分析中国农户经济正在经历"去自给化"的过程,可以从农户的生产、生活、社交及文化等角度对此进行解释说明,并由此提出加快小农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农单位的计量标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相对值,既受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又受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消费需求弹性影响,但其上限由农民家庭劳动力的独立经营能力决定,下限则由维持一个家庭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决定.目前我国实行"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耕作方式,已经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小农计量单位,它不足以让绝大多数农户过上温饱舒适的小康生活,下一步应重新塑造现代农业主体,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经济转轨中过渡阶梯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一系列中间途径或过渡阶梯 ,是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转轨的突出特色。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阶梯 ,主要包括 :农村阶梯 ,以农村改革突破取得市场取向改革的经验 ;特区阶梯 ,以特区试点取得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经验 ;先富阶梯 ,以部分地区先富探索先富带后富 ,全国共同富裕的新途径 ;价格阶梯 ,以价格闯关促进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渐进阶梯 ,以渐进攻关实现改革的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小农向社会化小农的变迁是外部要素和小农自我意识的综合呈现过程。社会化拉近了小农与现代市场的距离,改变了小农的社会关联方式,启蒙了小农的利益意识。反过来,在经济理性支配下,利益考量逐渐成为主导小农选择行为的核心。社会化小农与经济理性的结合为新时期乡村治理结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户的市场约束与行为逻辑——社会化小农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小农不同于传统小农,也不同于社会化大农,它是介入传统小农与社会化大农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的小农,即社会化小农。因为它已经从传统的"为买而卖"逐渐转向"为卖而买"、从"以业为商"转向"以农为市"、从"小农的市场"转向"市场的小农",货币与市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小农与家庭是"无人不商"、"无物不市"。面临市场化、社会化的货币支出压力,社会化的小农行为已经从依靠熟人关系、道德市场转向求助货币武器和紧缩性的保守选择应对市场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农户是认识农业、农村、农民的钥匙,是理解和分析小农社会的基础。理论匮乏和现实需求呼唤对当今中国农户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分析框架。从经营规模看,中国农民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但已被卷入或融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间,社会化水平之高史无前例。传统的经典小农学派已难以充分解释现代农民的动机与行为模式,需要建构新的小农理论范式。当今中国农村和农民处于一个社会化程度高、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且将长期存在的“社会化小农”时期,它有别于传统小农、商品小农和理性小农。这一时期是农户内部急剧变化,农民打破思维定势、突破身份歧视、冲破地域束缚,演化成为社会化、公民化的国民体系成员,荻取国民待遇的关键时期。“社会化小农”的性质、时期、形态定位,将为政府对农民国民待遇的制度安排、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选择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信息刚性模型、理性不注意模型和行为经济学理论等三种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理论系建立在批评传统的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理论基础上,预期行为经济学理论可涵盖其他四种模型。新通货膨胀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政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政策的性质,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而不利于贵族地主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0.
11.
小农经济与儒家信仰——审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可以尝试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经济特征和宗教信仰特征放到同一个制度分析框架下去理解.依照社会制度演化的分析进路,必然包含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三方面内容.因此采取韦伯式的分析理路,从中国传统社会主体的经济和宗教特征入手,解释二者的内在关联及其背后的政治因素.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的理解,不能离开其背后特有的政治、文化模式,同时政治、经济与文化三者内在的逻辑关联事实上呈现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农民经济理性的纷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纯粹理性对任何经济主体都是一种经济假说。由于农民所处的特殊环境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是缺乏理性的 ,这种观点在国际上受到舒尔茨、塔克斯等理性论者的批判。中国自然经济历程较长 ,农民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 ,非理性的特征应该更为明显 ,但实证性研究材料表明 ,农民甚至包括贫困农户的经济行为仍然是理性的。当然 ,农民经济行为是否理性的争论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小农经济的存在仍然根植于农业的自然特性之上,它是传统农业文化活态保护和传承的载体。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小农经济更突显了其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之年。由于国际经济再平衡前景扑朔迷离,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困难主要来自国际经济动荡加剧与国内经济结构失衡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由国内外多种经济矛盾交集所引致的经济政策两难抉择。同时,由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与自主性趋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增强,十二五时期中国有能力有必要主要依据自身条件与发展要求,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体制改革与政策调适,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改善民生、保持物价平稳与经济较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带动,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而走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与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殊财产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净  王丽英 《河北学刊》2007,27(3):175-177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农村出现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新兴的市场主体,有许多特殊的制度特征。本文主要研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本制度、资产经营管理、分配制度以及财产责任制度等财产制度的特点,在中国农村的现实表现,及其对农村经济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与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伍巍 《学术研究》2002,(12):127-130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行数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现行的《普通话测试大纲》的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同时,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也为我们从理论与方法上对这一首创的方案提出修改与完善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联系广东省近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现行测试方案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剖析,并针对现行测试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发生了根本变革,知识力成为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知识力以科教力为核心,提升科教力是发展知识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对我国科教力的挑战,并就此指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社会政策建设回顾与农民工的社会政策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制度壁垒和社会政策的缺位,但通过回顾,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前进脚步从未停止。而农民工作为政策的利益攸关方和受益者,从被动服从政策安排转向积极寻求政策需要,政策制订必须从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出发,才能让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初衷与预期结果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9.
列宁立足苏联国情,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初步探索了适合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自由贸易、鼓励共产党员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等。新经济政策不仅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思想渊源,同时对今天我们处理“三农问题”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要维持小农生产结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当前学界及政策部门往往混淆了农业问题与农民问题的差异,误会了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实质.当代中国,粮食本身不是问题,土地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只在于,若我们仅仅将当前的粮食问题看作问题,土地问题看作问题,那就成了问题.在小农经济仍然占主体的背景下,农业利益可以为广大小农分享,国家可以通过实行粮食供给偏紧的政策来提高粮价,从而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这个最为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