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雁南、冯祖贻、苏中立主编的《清末社会思潮》一书已于1990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等七家单位的几位历史研究者合力撰著,是一部探索之作,很有特色。其特色主要有: 一、系统性强。从明清之际到清末的社会思潮,不断发展变化,先后形成与出现了爱国主义思潮、变法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君主立宪思潮、教育与实业救国思潮、国粹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等等。这些思潮在当时以至今日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清末社会思潮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  相似文献   

2.
论留学生与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风,以他们的思想言行影响了近代社会诸多方面。留学生首次将西方科学完整地移植到中国来,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他们对科学的传播一方面有利于近代中国科学的普及,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留学生不仅在选习科目上侧重于自然科学以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而且积极致力于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1915年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的创立,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科学救国思潮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和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之原因探析刘圣宜实业救国思潮,过去曾为学术界所贬责,认为它救不了国,阻碍了反清民主革命的兴起,是一服有利于维持清朝统治的麻醉剂。近年来,此说已有改变。承认其为中国近代一个进步的社会思潮,恐怕已无疑问。不过,对于此思潮发生、形成的时...  相似文献   

4.
清末立宪思潮是20 世纪初在中国大地兴起的一股强劲的思想潮流。关于立宪,清末思想界作了多方探讨, 其中包括宪政与中国政治发展的关系、宪政诸要素的基本内涵、实行宪政的程序步骤等等。清末立宪思潮是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与批判; 是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道路上的一次跨越;它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对历史潮汐的深入洞察─—戚其章《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评介刘光永在中国近代“动荡的百年史”中,社会思潮恰似大海潮汐,此伏彼起,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志士仁人竟相登台呼风唤雨,宣传各自的救国方案,鼓吹一轮又一轮的社会变革,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相继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社会思潮奔腾百年,曾提出过无数治国与救国的方案,而推动近代社会思潮汹涌向前的是近代"中国梦"。依循近代社会思潮产生、形成、嬗变和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贯穿各大思潮之间保国梦、救国梦、强国梦的主线,可以品味近代"中国梦"之夙愿与情怀,可以追踪其根源与归宿。在历史、现实、未来的立体时间轨道中审视近代"中国梦"之意义与价值,可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走向提供历史文化资鉴。  相似文献   

7.
晚清中国社会出现的启蒙思潮的内涵,广义地讲,包括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富国强兵、独立自主的爱国主义思潮,反对满洲贵族的腐朽统治、恢复汉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思潮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思潮。狭义地讲,启蒙思潮仅仅包含上述最后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反对封建和迷信,提倡民主和科学,宣扬资本主义政体形式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主义思潮。这三种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并行不悖且有密切联系。因而有必要对近代中国这三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以及启蒙思潮与传统观念的关系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8.
王蔚 《船山学刊》2006,(3):162-164
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人们对科学思想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近代中国先辈曾在求索科学救国的道路上作出了艰辛的努力.考察科学救国思潮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本文试就此作一番历史考察及思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近代戏曲史的跨度目前有两种意见:一是仿照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体例,将1840-1919年的戏曲视为近代戏曲史,1920-1949年的戏曲则划归现代戏曲史;二是将1840-1949年的戏曲都作为近代戏曲的研究对象.“五四”运动对近代戏曲的影响不是太大,不必分为近、现代两个段落.在汉语中,近代、现代的含义并无严格区别,在英语中则是同一词汇,“近代”一词能指称1840-1949年的戏曲.有人将近代戏曲分为1840-1911、1912-1937、1938-1949三个阶段,这一以社会发展史为依据的划分并不能准确反映近代戏曲发展的阶段性,以20世纪初为界将近代戏曲分为前后两期比较符合近代戏曲史的实际.研究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和分期问题,既不能脱离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但又要注意到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历史进程并不完全同步,不能简单地用社会革命史的进程来代替戏曲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晚清国粹思潮推动着近代以来对诗歌认知的变化,其核心刊物《国粹学报》刊选大量近代诗歌,是"近代"时期之内对近代诗歌的一次具有参考价值的遴选。清末国粹主义的退潮造成了《国粹学报》"诗录"专栏作家群的分裂,也给"同光体"的传播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萌 《中州学刊》2004,(4):101-105
清末民初,在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下,以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代表的男性知识分子精英,掀起了以"保国保种"为目的的女性解放启蒙思潮.这次思潮有利于女性走上社会,但过于强调女性对国家民族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女性应享有的权利.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不少先觉的女性也认同男性知识分子精英的贤母良妻主义等救国观念,但仍有部分女性清晰地传达出与之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兴 《学术研究》2003,2(2):83-86
辛亥革命作为 2 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巨变 ,其影响十分深刻。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 ,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文中对这一思潮兴起的原因 ,以及时人对科学的含义、科学的内在精神、科学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进行了考察 ,对这一思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主义思潮是以爱国主义为原动力,以进化论为发展观,以在中国近代传播的西学为重要资源,以不断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为具体内容的一种复合型的社会思潮.以学理的、道德的、历史的三重标准建立起对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立体多面的评价模式,依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三重标准之中以历史的标准为主,确立了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发生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与民族的觉醒,中西文化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交汇融合,传统社会由此逐步走向解体。在古代与近代社会交替之际,多种社会思潮集结性地涌现,激荡起伏,诸说杂陈,争持消涨,近代思想解放的浪潮也在此期间涌上了巅峰。其中,在19世纪末兴起的戊戌思潮,以传播资产阶级学说,抨击封建专制,探索救国真理为标志,以冲击封建主义文化思想体系为基本流向,与19世纪…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研究近代社会思潮需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的方法与理论问题:1.从纵深方面看,思潮本身是社会史的一部分,所以需要对思潮作社会史的还原,即从社会生活的演化、社会结构的变迁来研究思潮的来去踪迹,抉发原因,把握全貌;2.从横向看,由于近代中国思潮受西方同类思潮的激发与示范,所以应具备比较文化的视野,确定正确的评判标准,对二者的异同作系统扎实的实证研究;3.评判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价值标准应当从人的自由发展和现代性两个维度的结合点上来确定;4.应当注意各种社会思潮与哲学、文学、宗教等等的内在相互关联,把视野扩大到非理论原典的文本,把历史的复杂性、丰富性还诸历史,更恰当地理解当代社会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潮与历史足迹──读戚其章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李侃近十余年来,由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有关近代中国各种专题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可以说成果丰硕,迭出新说。就中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成绩尤为显著。在诸多近代思想史论著先后问世之后...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尚武思潮发生的原因、理论主张和理论来源,及其传播途径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展开,均与近代日本有着很大关系,留日知识分子是这一文化思潮的主要发动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近代中国尚武思潮的出现与近代日本国内的国民性讨论和抨击中国国民性弊端的言论有密切关系.近代中国留日人士萌发"以武强国"、"铁血救亡"的想法,与他们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特殊体验有着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人们努力从中国传统的“异端”思想中寻找救国良方.作为先秦时期的一大显学,法家学说在近代也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并形成了一股在思想界流行数十年之久的新法家思潮,许多个人与学派皆受其影响.新法家思潮有着许多丰富的内容与鲜明的特点,例如用现代政治理论对传统法家学说进行诠释,借法家学说来批判时代弊病与重塑国民精神等.对于新法家思潮,是值得去作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出现了一股公共卫生建设思潮。它是有识之士对于清末中国防疫体制落后、国民缺乏公共卫生意识的反思与总结,其与同时代的国民建设理论相呼应,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建设言论。相关言论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推动着民国初年的公共卫生建设。从反思、启蒙、实践等维度,围绕着公共卫生观念与近代国民观念的内在联系、近代社会亟须建设的公共卫生内容,以及公共卫生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开展与推进展开讨论,揭示出公共卫生建设与近代国家建设相向而行的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20.
许庆如 《兰州学刊》2011,(5):164-167
在近代救亡图存的时代挑战下催生出了一批批有着深厚救国情怀的教育家。他们相继提出了技术教育救国、开发民智以救国以及更加多元的教育救国路线,并进行了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教育家的救国情怀来重新审视教育救国思潮,可见教育救国思潮不仅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而且为当今教育家办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