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鉴 《中国民族》2008,(3):22-22
2007年12月,《中国民族年鉴)(2007)卷正式出版发行,全书180万字,97张图片,由“特载、大事记、民族工作、民族经济、民族科研、民族教育、民族文化、民族旅游、民族医药卫生·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与宗教、民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自治县经蔫济社会发展、人物、民族政策法规、统计资料”16个栏目及彩页、索引共18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李静 《民族研究》2007,3(6):22-32
民族交往伴随着民族共同体变迁与发展的整个进程,是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关系也是通过民族交往具体实现与体现的.本文从阐释交往、民族交往出发,论述了作为人类普遍心理与行为的民族交往及其对社会结构变迁的意义,认为民族的交往内驱力、民族交往认知、民族交往情感、民族交往意识,以及民族交往行为是构成民族交往心理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民族关系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相关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作用和影响的关系。民族地区良好的民族交往和民族互动,会使各民族之间形成较高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的调查,以各民族之间的社会交往、当地民族与外来人员之间交往的包容性、民族身份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利性、各民族对于当地及国家民族关系的主观评价以及民族冲突状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全面真实地反映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4.
民族认同的精神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认同是民族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被本民族全体成员体认、内化、弘扬、升华的过程。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在民族认同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精神文化能准确、深刻地表达文化和民族的本质特征,在民族认同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剖析民族认同的文化实质,揭示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等精神文化要素在民族认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增进民族认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文通过对当代俄罗斯青年民族自我意识以及民族关系基本状况的探讨,发现民族自我意识是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具有个体特征和社会特征。阐明了民族文化、民族行为、民族价值观、民族态度、以及个人价值取向是民族自我意识内容的基本体现,揭示了民族自我意识对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民族政治学国际国内研究概览、民族权力与民族权利:民族政治的核心范畴、民族与国家:国家权威与民族政治秩序、民主框架下的民族政治参与、民族主义是理解民族政治的关键钥匙、跨界民族问题:源于认同错杂的民族政治议题等6个方面,对中国民族政治学研究的新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炳镐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研究领域为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民族实体理论、民族发展理论、民族关系理论、民族问题理论、民族纲领政策理论等提出了创新性的理论架构和许多创见性观点,代表作主要有《民族理论通论》、《民族关系理论通论》、《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综合性的民族学和宗教学研究机构,目前设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学、宗教学等4个研究室。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挂靠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管理.承担全省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保护和出版工作。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及其9个下属民族研究会和1个民族研究部挂靠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管理。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主办的《黑龙江民族丛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
民族的概念和定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特点的人类社会群体。按人类进化时间顺序分,有初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按社会发展形态分,有原始社会民族、奴隶社会民族、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社会民族、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和共产主义社会民族。按生产方式分,有采集民族、渔猎民族、狩猎民族、农业民族、工业民族。按种族不同分,有白种人民族、黄种人民族、黑种人民族等。按地域不同分,有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合法性主要来源于意识形态、法理和绩效基础。当前中国民族政策的合法性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应从推进民族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完善民族政策、将民族政策提升为民族法规等方面入手,巩固民族政策的合法性基础,使民族政策赢得社会的共同认可和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理论突破和发展,主要有关于民族关系性质和特征、民族问题实质、民族工作根本任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关系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和民族发展、国家统一和民族精神等民族思想,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前促进“民族融合”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促进"民族融合"论的一些谬误需要进一步澄清。经过对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本质的分析,以及随着现阶段民族问题领域发生的变化及对产生促进"民族融合"论的现实思想基础的挖掘,指出促进"民族融合"论只能给当前民族问题的解决制造更多的麻烦。反对包装在"民族文化融合"外衣之下的促进"民族融合"论;批判不切实际且有害的促进"民族融合"论。  相似文献   

14.
民族、宗教是我国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存在必将会对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影响,加强和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本文分别就民族、宗教工作的特点;民族、宗教工作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为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创建工作机制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式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众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存和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乌兰夫是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他在我党我国民族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民族工作思想,其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就乌兰夫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方面的思想加以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立法体制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民族立法体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民族立法在遵循国家统一立法原则的同时,民族区域自治立法有权变通上级立法主体的立法内容.这既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又有利于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自治权.但民族立法的质量低与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条例难以出台,阻碍民族法制建设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明确并坚持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则,早日出台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条例;民族立法既要针对本民族的具体实际,又要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民族关系是历史环境、条件的产物和积淀,更是现实环境、条件的一种折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经济是民族关系的基础,它决定民族关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发展民族经济应努力协调好民族关系;巩固民族关系必须活跃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民族法制思想,是其民主与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我国民族关系,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研究邓小平民族法制思想,对于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即:确立了民族平等的民族法制基本原则;促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