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的文化心理变化与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定居方式也因地而异.无论何种方式的定居都使其传统文化发生着变化,文化心理意识的变化随之产生,表现在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等方面.定居既给牧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相应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定居牧民进行心理疏导,是牧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绿草如茵的伊犁河谷,到白桦树茂密的阿勒泰草原,千百年来,哈萨克族牧民弹奏着冬不拉逐水草而居。他们放牧牛羊,擀制毡子烹煮奶茶,酿制玉米酒,过着完全不同于农耕民族的生活。既使是这些年,在各级政府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牧民告别游牧生活,实现定居半定居,开始种小...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新疆军区驻伊犁地区新源县某部,帮助驻地牧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昔日世居毡房的巩乃斯草原牧民,截至1992年底,有92%告别了游动毡房定居下来.新源是以牧业为主的县,草原面积达762万亩,牧  相似文献   

4.
通过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实地调查资料,对藏族游牧民定居与新牧区建设问题作了研究.近期政府实施的"牧民集中定居"政策,符合大部分藏族牧民的愿望.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影响着藏族游牧民的定居决策.为了推进藏族聚居地区牧民定居和新牧区建设进程,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综合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19日,四川省启动了藏区牧民"帐篷新生活行动",年内将向全省藏区10万户牧民无偿提供新帐篷,并配给现代化生活设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这一举措,是四川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启动的首个项目。  相似文献   

6.
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其中,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投资18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亿元),通过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2013,(11):79-79
新疆实施的定居兴牧工程本来是一项改变牧民传统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牧民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但哈巴河县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牧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资金投入、组织管理、牧民素质及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遇到了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8.
牧民定居及其牧民未来发展——以雀尔沟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定居牧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本文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资金投入和限制当地牲畜数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国家对于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牧民的一项民生工程.本文对循化县岗察藏族牧业乡游牧民定居工程做了实地调查,这项工程改善了游牧民的生存状态,但同时对游牧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毛卡 《民族学刊》2020,11(5):74-83, 148-149
本文围绕国内外学界对青藏高原游牧地区“牧民定居”工程的讨论,按年代顺序对上个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藏族游牧地区“牧民定居”及游牧社会文化研究的主要著述进行了梳理、述评和比较。文章认为,老一辈研究者对藏族游牧地区社会文化的论著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极具开拓意义。最近十几年来的论著则主要围绕“草场承包”“生态移民”“牧民定居”等政策,实施以来的相关牧民社会文化变迁等,在论文数量和研究范围方面有了大幅的提高,研究人员俱增,但专门著作与反思性文章相对缺乏。就“牧民定居”研究来说,由于受调研地海拔较高、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和调查者自身语言、时间、刻板印象等主观因素的限制,很多研究未能深入。因而进一步指出,要做好“牧民定居”研究就必须了解和结合整个青藏高原游牧地区的社会文化,并进行长时期的参与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45年3月15日,在大尤鲁都斯乌兰哈达战斗之后,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需要,三区革命政府决定成立了尤鲁都斯县,直属伊犁专区管辖。从1945年3月到1950年9月,尤鲁都斯都是作为县一级政权存在于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在1944年之前,巴音布鲁克所属大小两个尤鲁都斯是和静、焉耆两县蒙古族传统的夏秋牧场。牧民们冬春在定居地半耕半牧,入夏便转场于大小尤鲁都斯。此外,在大小尤鲁都斯定居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蒙古族有6000多人口。他们是巴伦旗的大部分,茶腾旗的一部分,谢米尔旗和对奴尔旗的小部分。  相似文献   

12.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我国政府保障和实现公民住宅权的一个重要举措.从建国之初至今,我国党和政府实行游牧民定居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少数民族游牧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为了完善我国游牧民的住宅权保障,我国应在游牧民定居工程中进一步加强对游牧民住宅和土地占有权的法律保障,提高政府补助标准,保障住宅的可负担性,健全定居点的服务功能,提升物质设备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完善牧民定居点的统筹规划,防止出现居住和社会区隔,贯彻参与式发展理念,切实保障游牧民对于定居工程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13.
甘孜藏区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建设是实现甘孜藏区牧民"完全定居"的必然要求,也是缩小区域和社会发展差距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当前甘孜藏区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的现状调查分析,提出加强甘孜藏区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应当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多元治理,树立牧民参与意识,培养社会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过着原始的游猎生活。全国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帮助这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发展繁荣,曾经进行了许多艰巨工作,逐步引导鄂伦春人定居下来,并逐步使他们从单一的狩猎经济发展为猎业、农业、饲养业、副业相结合的多种经营。从而使这个处于原始阶段的民族,在短时期内跨越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几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1992年的一天,几个藏族牧民肩扛一床藏毯来到拉萨,径直找到一家律师事务所。他们满怀感激之情,将这份珍贵礼物送到藏族女律师央金手中,虔诚地清她收下。他们做着祈祷的手势说:“我们一家老小都会记住央金律师的恩德,我们都要为你的幸福祈祷.”原来,这些牧民在央金的帮助下打赢了官司。  相似文献   

16.
在戈壁地区,起初人类并不经营游牧,也不定居,也不经营农耕.在它的周边地区由于人口的压力开始了农耕或初期的畜牧业.戈壁的人们,由于受他们的周围的影响,加上从他们周围进来的移民的带领下,开始了游牧生活.而游牧生活让他们有了食物的保障.他们便进入了游牧生活.早期的游牧生活不是在山区起源,也不是在河套地区起源,它可能就是在戈壁地区出现的.为适应有机资源非常贫瘠的干旱戈壁,牧民经过漫长干旱戈壁地区的生活历史,渐渐摸索出如何使家畜更有效地利用戈壁的植物群落,从而保持畜群的繁殖,使人类也实现了在干旱戈壁地区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7.
人类健康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也是重要的目标.文章对那曲地区聂荣县尼玛乡的两个村(4村和9村)进行入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说明游牧民定居前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家庭劳务分工、妇女地位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牧民健康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东部牧区,劳动力的规模化转移和就业市场狭小,使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劳动者就业不足导致了他们增收困难、自我评价降低.从人力资源角度而言,劳动技能的缺失是牧民在实现再就业的重大障碍.增强牧民自我发展能力需要从长、短期两方面入手,选择多元化的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藏北牧区过去不存在村落的形态.在经历了新的社会组织体系的建构和草场使用权由集体到户的权属继承关系的推进,使原有的定居点出现清晰的行政和草原边界,从外部整合形成村落.当牧民以定居为常态,固定的房屋完全取代帐篷的居住模式后,原有的定居点与村落有了明显区分,同时村落社会的礼仪和公共仪式建构,增强了牧民的"我村"意识,从内部整合形成村落.藏北基层在内外整合下完成了定居点向村落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明代蒙古地区和中原间的贸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族历史上经营游牧的畜牧业经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业和手工业不甚发达,因此历来就与城市手工业和农业发达的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以满足其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到了元代,蒙古地区归辽阳、岭北、甘肃三行省及中书省直接管辖,进一步加强了蒙古游牧经济和中原农业经济的联系.明代,蒙古族的统治集团虽然企图和明朝封建中央分庭抗礼,但他们也需要和明廷建立经济联系,蒙古族广大牧民对与内地保持和平统一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