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问题陈辽(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南京210024)最近,一些学者给“20世纪中国文学”定性。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关系到莘莘学子和后代文学爱好者如何正确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问题。也正因此,就必须对“20世纪中...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王桂琴由中国现代史学会、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等七个单位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现代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于1...  相似文献   

3.
一、鄂华创作的独特性在回顾与论述20世纪中国文学时,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先生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勾勒出大致的框架①,即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是: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以“改造民族灵魂”为主题的文学;以“悲凉”为基本核心的现代美感特征;由文学语言结构表现出来的思维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由这一概念涉及的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从内容与形式上看20世纪中国文学,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但从这一评价角度去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作家鄂华,此人则是这一时期文学的“独一个”。因为无论从鄂华的作品看,还是从其追求看,…  相似文献   

4.
百年文学研究的学术性反思———“中国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学术研讨会综述孙先科1997年9月14日至19日,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河南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学术研讨会在开封召开。这次会议汇聚了国内从事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与文学理论研...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宗教,不仅越来越具有人文科学意义上的“文化观念”形态,以致国内外学界都有人致力于构建宗教文化学,而且跟世俗文化的互相渗透越来越频繁。宗教自身的这些变化,使其从“神学”的地位中摆脱出来,而跟作为“人学”的文学发生交流。这是我们考察20世纪华文文学中宗教文化影响的总背景。  虽然中国古典文学也存在着宗教文化的运行机制,但20世纪华文文学中宗教影响机制却并不是由它直接演变而来。儒家中国体系的被责疑、被批判,使20世纪华文文学中的宗教影响机制拥有了种种新质,这些新质在20世纪社会和作家心理的巨…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叶,黄子平、钱理群、陈平原等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范畴,拉开了重新整合中国新文学史的大幕:80年代底末,谢冕提出“百年中国文学(1895———1995)”研究的思路,力图将中国新文学史整体性的学术框架落实于具体的操作实践。它们的开拓性、创造性意义,正处于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显示过程中。而我们不成熟地提出“20世纪华文文学”的概念,是尝试着从生存空间上拓展考察“五四”所诞生的民族新文学的学术视野,以呈现出以白话文为话语载体的中华新文学赖以生存的整体性基础。20世纪华文文学的生存空间大致有这样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文学史编写的三种对象和三个层面陈思和中国20世纪文学(或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二级学科,在中文专业的专科和本科均是必修基础课程;在业余中文专业教育中也都属必修课程;并且设有中文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也就是说,中国20世纪文学史教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文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商业化浪潮、大众文学的双重冲击下,文学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纷乱无序的“无名”时代,而文学的这种无序状态,实际上是价值观念混乱、价值立场缺失的必然结果。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坚守人文主义的立场,维护文学创作的价值和尊严,是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学命运的学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文学评论》、《东方文化》杂志和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于 3月 15日-19日,在华南师大举办了“价值重建与 21世纪文学”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就上述议题进行了自由而热烈的讨论。我们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发言发表于此,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学员复习“20世纪世界文学史”,我们编写了一份思考题。基本内容是复习与思考并重。编撰时适当结合了有关主讲教师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学员们学习与复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学习和复习20世纪世界文学史课时,仍应以基本教材与主讲教师的讲授为主,如有可能,主讲教师可参考此“复习思考题”另拟.或予以增补、删减。在已拟定的题目中,也可以选出一部分,作为“书面作业与练习”。根据20世纪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原则,总“绪论”应包括欧美文学绪论与亚非文学绪论两大部分,或改称为“20世纪世界文学引论”。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0.
世纪回眸: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文学审美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回眸: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文学审美论杜卫“审美论”是“aestheticism”的汉译,这个英文词又译作“唯美主义”或“唯美派”,近来又有人译作“审美主义”。本文所讲的“审美论”是指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理论或观念,同时尊重通行的用法,以“唯美主义”...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当北京出版的大型文学杂志《当代》率先发表台湾旅美作家白先勇的短篇《永远的尹雪艳》时,谁也未曾料到,由此发端而持续不断的对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的介绍与研究,竟极大地拓展了学界的文学视野和研究格局。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仅从时间维度上打通20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从空间的维度上把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文学整合起来,才能全面地描绘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图景。而此前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基本上都只是对中国大陆文学的研究。特别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台港澳社会各自迥异…  相似文献   

12.
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正是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的时期,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出现,一方面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冲击和影响的结果,一方面也源于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近百年的流程中,中国唯美主义文学构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学潮流,对中国20世纪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新文学”史断代上限前延的依据和意义———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必要阐释孔范今“20世纪中国文学”,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学史断代概念。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这一文学过程分解为近代、现代、当代三个阶段。和“20世纪”一样,“近代”、“现代...  相似文献   

14.
谭桂林先生的新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以文学与佛学的内在联结关系为基石,在四个大的层面上对20世纪中国文学作了新的审视与考察:关于现代文学接受佛学影响的历史渊源;佛学对20世纪中国作家文化心理、人格构成所产生的潜在性作用;文学主题的佛学解码;佛理美学的现代形态例说,从而构建起一个创意独特、形式严整的研究体系。具体的论说则思路开阔,构织缜密。绪论部分,以佛学与文学的文化因缘及这种传统关系的因袭为开端,从20世纪中国作家对佛学的亲和感、佛学智慧对现代文化的贡…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之初 ,我们乐观地对 2 1世纪中国文学作三点展望 :2 1世纪中国文学将是现代化与民族化“合题”的文学 ;2 1世纪中国文学将是主旋律文学与高雅文学、通俗文学多元互补的文学 ;2 1世纪中国文学将是重铸辉煌、走向世界的文学。  相似文献   

16.
论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陈旭光一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的命名问题。“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的命名,既是我们展开论述的一个重要的逻辑起点,也暗含了笔者对中西文化关系,中国新诗的历史逻辑、文化境遇和诗学策略等...  相似文献   

17.
何谓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几年前,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结束了“五四”新文学、中国新文学、“五四”白话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诸多概念同时用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混杂.这种替代反映的是文学研究的精确化,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任何概念的产生,各负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不可错位而生,也不可长存不灭.在“五四”时期或稍后产生的新文学、白话文学等概念,正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学发生重大转变的投影.用新与白话作界定,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新质”,不如此,新旧文学不能区分.50年代,把从“五四”开始的新文学称作中国现代文学,那是要确定一个界限,来称谓建国后的文学,这自然找到了中国当代文学这一概念.没有现代,何来当代.顺理成章,现代以前而被称作近代,近代之上,又有一个古代,也就构成了文学发展史.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不在“五四”时期提出,也不在50年代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在文学现代化的另一个维度——市场文化和文学消费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文学生产与读者消费诉求的关系,作家作品在文化图书市场上的命运,文学的消费价值,成为全面而客观地考察和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本文着重以最具有图书出版物特性、与大众读者文学消费最为密切的长篇小说为例,宏观考察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消费与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关系,试图敞开一直被意识形态或“纯文学”的文学史所遮蔽的20世纪处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现实关系中的“文学事实”,凸显时代社会的经济体制、传媒出版、大众读者、图书市场对于20世纪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以期建立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的评价标准,即在确立文学作品的价值时,将社会的影响和读者的文学消费状况作为评判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乔以钢中国女性的文学创作历史悠久,然而在20世纪以前的漫长时期,妇女的文学活动本质上仅作为男性中心文学传统的附庸而存在,她们的创作被纳入正统文化圈内,成为一种增添别趣的点缀。与此密切相关,两千年间,除了极个别的女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位置及其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作为现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由传记文学的本质属性及其基本特质决定的。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具有历史与文学结合的独特品性,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自觉时期、低谷时期和繁荣时期。本文列举各时期的代表作并分析其特点,指出当代传记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