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4,5(1):43-49,106-107
宣统《盐井乡土志》本有"盐井全图"一幅,目前相关辞典及提要未提及此图。近十多年出版的《盐井乡土志》中无图,与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油印本有关。"盐井全图"绘制者为《盐井乡土志》著者段鹏瑞,绘制时间、付印时间当在宣统三年(1911年)夏四月赵藩作序前后。无论对于《盐井乡土志》,还是对于盐井地区在清代西藏方志史上,此图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提起日本人的文身,或许有人会联想到现代日本社会上那些被称为"地痞"、"无赖"(ヤクザ)的人,因为他们是有文身的.实际上,日本人的文身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就记载了公元二、三世纪时日本人的文身情况.  相似文献   

3.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解读,其中不乏精到的见解.但也存在以偏概全、曲解原意等种种偏颇.本文创新解读视角,以乡土社会中公私群己关系的构建及其整合为主线,在纵向上有机贯通该书的一系列观点,在横向上深入剖析公私群己关系形成的乡土环境,由此积淀的整合方式以及交织于传统与现代之中的历史变迁.在推敲该书主要论点和论证思路的基础上.本文力求还<乡土中国>以本来面貌,并探讨该书带给我们的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4.
邓锐龄 《中国藏学》2005,5(2):18-25
<西藏志>是清早期一份关于西藏史地民俗的全面记录,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向为学术界所公认.本文在介绍<西藏志>抄本、成书时间、文献价值之基础上,推定为此书乃驻藏大臣衙门内某一名(或数名)官员所编,并就其与<西藏记>、<西藏考>、<西宁府新志>、<西藏见闻录>之异同详加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明清及民国时期有关文献如官修的正史、实录及官方的奏折、记事,民间一些文人的见闻、经历、记述和大量的地方志书,记载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民俗等情况,留下了当时宁夏回族伊斯兰教社会实际状况的记载。这些史籍,对我们客观分析明清及民国时期宁夏回族伊斯兰教说是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也有一定价值。笔者在此,只就明清及民国时期纂修的地方志书如《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小志》《光绪海城县志》《宣统固原州志》《朔方道志》《民国化平县志》等中有关宁夏回族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记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至顺镇江志>是仅存的少数元代地方志之一.作者俞希鲁,镇江人.该书记载了元仁宗、元英宗时期元朝在全国各个路、府、州城为纪念八思巴而建立帝师殿的史实,以及镇江蒙古字学的教学和管理情况.从其有校址、有师生、有课业、有知识传授的学校,可见当时八思巴创造的蒙古字学已推广到郡一级.这些都对藏族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无处不在,作为承载春秋历史的<左传>更是记载了大量有关礼仪的史实.<左传>中礼被作为评判当时社会是非的一种价值标准.本文拟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对<左传>之礼的发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期青藏高原范围存在东、西两个女国,一个在"葱岭之南",一个在今川西高原.然<旧唐书·东女国传>对川西高原女国风俗与政体记述中,却出现了不少与<隋书><北史>所记葱岭之南女国相同的记载.这究竟是两个女国存在相同的习俗,还是由于史料记载的篡乱谬误所致?本文从史料的传承与演变对此进行了甄别与考察.其结论是,<唐会要>和<旧唐书·东女国传>对川西高原女国的记载中均明显存在史料的篡乱问题,文章还对其史料发生篡乱之缘由与流变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吴丰培先生所藏<道光拉萨厅志>不仅其序大而无当,而且其中将别蚌寺(哲蚌寺)和米堆寺误认为是两个寺,将大召寺、菊岗寺也误认为两个寺,这使人很难相信作者"宦藏地久".另外,该书作者李梦皋生平并无其他文献可佐证.有清一代,拉萨亦无厅之建制.更重要的是,这本自称完成于1845年的书,其诸多程站记载,竟与1907年出版的日文书的一部分雷同.而这一部分的内容是19世纪70年代末印度间谍南·辛格进出拉萨的路线记录.其中,几十个地名,竟然连距离和里数也基本吻合,由此可证,所谓李梦皋所撰的<道光拉萨厅志>应为伪作.  相似文献   

10.
"三尚一论"(zhang gsum blon bzhi)语出<贤者喜宴>一书.日本山口瑞凤以为"三尚一论"实为吐蕃赞普墀松德赞时期的体制.其余学者对"三尚一论"并未质疑,均认系唐代吐蕃的政治体制.作者指出,<贤者喜宴>虽为教法史料中最为可信的一部书,但所载吐蕃相关史事,仍未脱教法史料的通病,亦即必须与吐蕃文献史料以及汉文史料相互印证对勘,方能确证其记载是否详实.作者从吐蕃宰相制度的角度论证"三尚一论"可能从未在吐蕃实施,并由敦煌文献<吐蕃大事纪年>以及P.T.1071<狩猎伤人赔偿律>之记载重新解释<贤者喜宴>所载的zhang gsum blon dang bzhi等,考证"三尚一论"是否符合史实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青海省新编方志工作中的成就和不足,并对续志工作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文学的视角审视<史记>的历史叙事,分析了<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品格,概括了<史记>历史叙事五个方面的文学性特点:故事性、虚饰性、抒情性、多层面性、通俗性.认为叙事是记述性作品写作必不可少的手法,但不同的作品其叙事又有着不同的品格,历史著作是历史品格的叙事,文学作品是文学品格的叙事.  相似文献   

13.
田峰 《西藏研究》2006,(3):40-45
《大唐西域记》与西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在地理位置、宗教传播,还是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方面,都是有迹可寻的。从这种联系,我们可以窥见唐初西藏文化的一些蛛丝马迹,同时也可以看出周边文化的多元化对整个西藏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各种典籍中所见的有关新疆民族民俗的记载和研究以及真正意义上的新疆民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夏虽然和宋、辽、金抗衡鼎立约二百年之久,但目前留存下来的西夏契约档案寥寥无几。作者认为根据已经公开发表的《天盛二十二年卖地文契》、《天庆间典当文契》等几件契约档案的介绍,就能比较详细地了解西夏的自然经济状况和西夏的剥削情形。  相似文献   

16.
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对此近世以来的西方入侵者、传教士、探险者等进行过身临其境的描述.然而,这些反映农奴制度黑暗的记录却在当代西方社会出现了"群体失忆"和"人间天堂"的无端想象.本文通过对西方人亲眼目睹旧西藏的观感再现,举证西方学者对此的研究评介,分析西方殖民势力制造"西藏印象"误导西方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影响,揭示掩盖在"西藏印象"人文包装下面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汪洪亮 《民族学刊》2013,4(6):63-77,116-117
文章通过爬梳各类文献和档案资料,对著名藏学家李安宅与于式玉先生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进行了逐年排比,为学界进一步深入相关学术史研究提供了基本史料。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建国50年<史记>人物研究三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及人物研究的几个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于史籍,对我国著名藏传佛教寺院印书院的历史及其工艺作了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