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标题为《法国革命:历史问题和方法论问题》的这本论文集是巴索基金会“笔记”丛书的第一本,包括该基金会和教师民主倡议中心共同举办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讨论会的材料。意大利历史学家V.维多托在对当代关于这个课题的争论的一篇述评中对进步的史学,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给以很高的评价。他特别指出进步史学对研究革命的社会问题的贡献。他指出,由于这种“社会的解释”,对革命是批判地从理论上来理解和从全球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79年第4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历史科学史学术委员会建立于1958年,是隶属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的一个全国性研究机构。M.涅奇金娜院士一直担任委员会主席。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全国的史学研究;帮助总结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史学经验;促进对资产阶级历史科学现状的分析与批判;帮助提高史学的研究效果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是苏联前不久去世的一位研究法国历史的史学博士.这篇文章所谈的国外,主要是英国和法国.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对国外历史著作影响的增长谈起,介绍了国外史学界一些原属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学家向右的转向问题,并以他们的历史著作为例,作了分析和批判.这些材料,对我们来说虽然是经过苏联研究者提供的,但在了解国外历史研究情况方面,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摘自《哲学与文学中的存在主义》(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1982)一书第3-5节,该书是苏联和东欧各国联合出版的《资产阶级思想与修正主义批判》丛书中的一本.苏联在出版该丛书时阐明这部丛书是"批判社会生活最重要领域——经济、政治及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的思想敌人最新观点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据东德《史学杂志》1981年第7期报道,民主德国和苏联史学家委员会于1980年10月15日至16日在德累斯顿的"卡尔·弗里德里希·威廉·万德尔"师范大学举行了第29届大会.主题是:"资产阶级的历史编纂学和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共产主义研究.分析和批判".约有450名来自两国的史学家和党的宣传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6.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辑的"未来研究"的专著《社会的未来——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观点与社会政治观点批判》一书,于一九七三年在莫斯科出版.参加该书编写工作的,包括别斯图热夫-拉达等十八名作者和一名辅助人员.  相似文献   

7.
邱丹丹 《求是学刊》2012,(1):155-16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之一,在历史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而《李鸿章》传是其新史学思想形成初期阶段的一部传记作品,通篇体现着梁启超对自己所提出的"新史学"理论的认真思考和实践。故文章以《李鸿章》传为代表,对梁启超逃亡日本前期初步形成的新史学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如下判断:维新救国的政治理想和实践是梁启超资产阶级新史学产生的根源,《李鸿章》传作为一部其新旧史学思想过渡转型时期的著述,从对旧史学的批判、新政治理想的萌发、传论结合新文风的开创、史学比较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体现着梁启超对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初步尝试,因此这部传记作品与其他时期的传记著述相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史学发展的特点是对历史的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明显重视.研究著作数量的迅速增加、大量实际资料的积累以及资料的系统化和从理论上加以认识的必要性,提高了历史科学认识论问题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历史的理论、方法论和哲学是史学方面的意识形态斗争表现得极其尖锐的领域.在历史科学的理论方法论问题和哲学问题的解释方面反映出现代资产阶级史学的深刻危机,也正是在这里史学家的阶级立场最明显地暴露出来.日本资产阶级学者最初试图弄清历史研究的原理和目的、历史认识的方法以及把史学  相似文献   

9.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5年第12期发表了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国家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批判组?.C.弗多维娜、?B.捷明乔诺克、A.?.泽科娃、T.A.克里明科娃、T.A.库兹明娜、Γ.M.达弗里兹扬、H.C.尤宁娜、A.A.雅科夫列夫撰写的这篇评论文章,从20多个方面总结了苏联近年来(1981-1985)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一些成果并作了分析和评论.文章认为,同资产阶级哲学的论战不能仅限于对它作纯否定的评价.以现代唯心主义的歪曲形式表现出来的现实迫切的学术问题应当成为正面考察的对象,而且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立场出发使其得到恰如其分的阐释.文章认为,批判是否有论据,是否有说服力直接依赖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水平的高低以及这些研究的创造性程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的创造性的发展乃是有效地批判敌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决定性条件.本刊拟在本期和下期分两次刊登这篇文章的详细摘译.  相似文献   

10.
联邦德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史学的发展与德国的共产党多方面的意识形态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联邦德国的先进历史思想是在困难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同对德国史和德国工人运动史的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的、假左派的观点不断发生激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计量模型和模拟方法来研究历史现象和过程,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作者说苏联史学研究者已经有人在历史研究中致力于制作和运用各种计量模型;欧美史学界也广泛采用历史现象的计量模拟方法,并且据说在这方面取得了值得注意的成就.这篇文章着重探讨模型的类型、模拟的目的和模拟在历史研究中的认识效率等问题.同时评论了模拟方法在古代史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为了我国史学研究者了解国外史学研究新方法,特详细摘译介绍.  相似文献   

12.
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提出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理论,是当代西方批判的历史哲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将这一史学思想放在近现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坐标轴上进行此照性剖析,并揭示了这一思想所蕴含着的深刻意义,既历史学家所研究的过去在某种意义上是目前依然活着的过去;历史学或历史思维的确切对象就是思想;历史学家研究的方法在于主体与对象沟通,是一种过程性的思想对话等等。由于柯林武德这一历史哲学体系对于史学认识论作了系统、深刻的研究,因此这一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T.雅罗舍夫斯基的《论实践》是这位波兰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第二本译成俄语出版的书。第一本书《个人与社会》是1973年《进步》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在苏联舆论界获得很高的评价。雅罗舍夫斯基在这本书里以充分的证据批判分析了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以及其他资产阶级哲学关于人的观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原理同这些观念作了对照。这位波兰哲学家批判了抽象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代表现代反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伪人道主义的空泛词藻,论证了真正的人道主义同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争取用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的斗争密切联系的论  相似文献   

14.
论述1911-1913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作在六十至七十年代苏联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中占有重要位置.1962年出版了由C.齐赫文斯基主编、东方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集:《中国的辛亥革命》.该书主要论述革命的过程,只有少数几篇文章直接论述革命本身的问题.其中?.加鲁什扬茨的《辛亥革命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一文,对资产阶级史学,特别是中国史学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在辛亥革命中的独立作用展开了论战.  相似文献   

15.
东德《德国哲学杂志》1981年第10期报道:1981年4月初,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东德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列主义”国际讨论会。讨论会的目的在于阐明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源之一的黑格尔哲学的意义,批判资产阶级的、修正主义的和社会改良主义的黑格尔研究。M.布尔(柏林)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对黑格尔之后的一百五十年这个主题的五点意见》的报告。他以不同的、特有的批判方式提出了马列主义关于当代黑格尔研究的指导思想:第一、黑格尔死后,虽然没有一位继承者——E.甘斯在悼词中就已正确地指出过这一点——然而有一种继承,特别是有一种“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称之为世界历史作用”的继承。第二、长期(指整个十九世纪)避开黑格尔遗产的资产阶级哲学,在当代已  相似文献   

16.
全祖望,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他生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正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全祖望的史学思想,上承黄宗羲、万斯同,下开章学诚,是浙东史学的著名代表。他的史学,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然而近几年来史学界某些同志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准备另文商榷。本文着重谈他的历史观点和治史方法,以及他在清朝史学中的地位。全祖望的历史观点全祖望的史学著作,带有浙东史学固有的特色,不爱发空论。他的历史观点,蕴寄于他为搜集残明文献所作的序、订正前史讹舛和解释经史诸篇中,主要有下述三点:  相似文献   

17.
两种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的存在,是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暂时因素,这一论点在马列主义理论中毫无异议。可是,关于国家(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联合(融合)的历史期限、条件和形式的问题则尚未完全解决。不久前在苏联文献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在社会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第二阶段的时期内,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德匈史学家委员会举行第十七次会议据东德《史学杂志》1981年第3期报道,1980年9月28日至1O月4日,民主德国-匈牙利史学家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心议题是"十九、二十世纪世界史研究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重点是比较研究世界历史的过程问题(特别是1789年以后)以及世界史方面的史料学史问题.M.科佐克做了《关于1789年的争论.比较分析近代革命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报告.他谈了马列主义历史科学对资产阶级革命史作比较研究的状况,反对资产阶级企图低估法国革命的意义;还论述了广泛的理论问题,如:霸权主义和阶级妥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辩证法、不  相似文献   

19.
一在史学研究中,正确理解和掌握历史主义观点,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在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史学界曾就它的产生、无产阶级历史主义和资产阶级历史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对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关系问题,从理论并结合当时史学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讨论。但后来由于遭到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致使那次讨论不仅没能收到预期的积极效果。反而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混乱。人们都还记得当时有的文章为了要达到从根本上否定无产阶级历史主义有存在必要的目的,就千方百计地论证,似乎历史主义和资产阶级客观主义完全是一路货色。无产阶级历史学决不能和它沾边。在面对无法掩盖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主义的论述时,竟强辩说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只不过是“间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围绕究竟谁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史学理论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弄清这一问题,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进行的考证和诠释,而应以科学探索的精神,本着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创造的观点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前进。作者通过对氏族社会向早期国家演变过程的探讨,认为被称之为“人民群众”的集团和“英雄”的集团都在各自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尽管这两种历史是相互对立的,但人类历史就是这种矛盾的统一体。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正是人类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形成历史活动的合力意志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