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历史和科技的进步及人性系统的演进,经典的民主与科学的物本范式因曾造成严重的人类困境而陷入危机之中,并向新的人本范式转向,本文即以此重新审视我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两种精神既有对立的一面,也包含着内在的统一。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表现出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效益,科学精神被无限地强化而与人文精神相分离,使得人类文化片面化,从而陷入了一种危机。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一致性,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讲到“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指出了建设民主政治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从基层起步,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论题。本期选刊在“南方论坛”上的《关于乡镇  相似文献   

4.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在现代化进程中,新疆应在发展教育过程中逐步实现宗教世俗化,从而推动新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表明新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形成,体现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文化的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真正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社会条件之一。现代化 进程中,社会分化与政治稳定之间能够形成正向互动,即社会分化为政治稳定的实现奠定社 会环境基础、合理的结构功能基础及心理文化基础,发挥了正向促进效应,同时政治系统的 稳态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建立符合转型社会要求的政治控制体制是促进二者良性 互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社会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后发国家来说,由于追赶发展的压力异常沉重,而技术、知识及人力资本等现代化动力因素又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从根本上讲,一个半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同现代化相适宜的社会制度框架问题,而制度变革的成效往往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在建设性意义上实现了制度变革的结构性突破,建构形成了容纳和支撑现代化变革的强有力的权威体系以及实施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与组织架构。而改革开放20年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则表明中国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打破了现代化建设动力长期不足的僵滞局面  相似文献   

8.
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阶层结构变化的一般特点 ,通过研究中国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动趋势 ,本文阐明让阶层有序分化是明智的做法。当前消除制约现代化进程中阶层分化的不利因素 ,疏通阶层流动的管道 ,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需要民主与良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风 《学术界》2003,(2):36-46
科学主义者认为科学是不容评价的绝对好的事业 ,这预设了科学的价值中立 ,但科学不是价值中立的。有的科学主义者认为科学仅凭科学家对私利的追求和科学方法而保证自我纠错 ,科学之自我纠错与良知无关 ,实际上科学之自我纠错离不开科学家的基本良知。若坚持科技以人为本 ,还必须将科技事业置于民主与法治的统辖之下 ,科技没有理由成为不容评价且凌驾于民主与法治之上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释科学、民主和社会进步三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依靠科学、民主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目前中国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如中国经济发展还是一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社会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由于原有体制、既得利益、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呼声响实际动作偏小,影响着社会进步。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中国社会的继续进步,仍然需要科学和民主的强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李安增 《齐鲁学刊》2006,2(5):127-131
建设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各项政策的出台。同时,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政治文化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政治现代化的成效。与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我国需要在培育社会主义的民主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取向,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处理好现代政治文化与传统政治文化、本土政治文化与外来政治文化的关系,创设精英载体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具有决定经济发展、调控政治发展、主导文化发展和推动人的现代化的重大作用,现代化所 以没有首先在在中国产生和实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社会科学的停滞落后和失误。因此要加速当代中国现代 化进程,必须大力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实施以社会科学率先现代化来带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地处北疆的内蒙古社会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势。日俄势力的渗透和挑唆,加深了内蒙古地区的危机;社会的动荡不安,加深了内蒙古的落后局面;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内蒙古地区,使内蒙古由蒙古族游牧社会逐渐向蒙汉杂居、农牧并存的多元化社会转变。在清朝推行"新政"的形势下,为振兴蒙古族、救亡图存,内蒙古地区也开展了图强新政,开启了内蒙古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反演着西方现代化的进行曲,首先从建设器物技能层面的现代化入手,逐步完善与之适应的社会规范,在社会实践中日益树立现代化的主导文化精神。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我们的优势之一。中国现代化前期阶段有两大困境:一是缺失与现代化相对应的社会规范;二是现代文明的精神文化明显滞后。能否填补这两大缺失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近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基本主题。现代化作为一个理论研究的范畴和对象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目前 ,现代化理论研究已成为国际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成为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中国现代化自 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开始启动 ,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阐明中国现代化的肇始与历史进程 ,对于认识中国现代化战略、模式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课题。回顾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经历了1919-1949年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49-1978年的延伸与准备、1979年至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时期。回顾这一曲折前进的历程,将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的起点。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扬弃。“五四”运动体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五四”运动开创的现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传统应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中国中产阶级在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都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本身就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而且事实上成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它还将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深度发展的主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