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奢香是明朝洪武年间贵州宣慰司代袭宣慰使,她忍辱负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迹,一直为各族人们所歌颂和纪念。对此,《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俞百巍、何长凤同志的文章《明代贵州彝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奢香》,已有很好的论述。本文想就关于奢香的历史功绩和奢香的历史资料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先谈第一个问题,即关于奢香的历史功绩问题。明初,在贵州一方面“踵元故事”,接受当地土司的请封,令其继续行使职权,另一方面又建立军事机构,以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洪武四年设贵州卫,以马烨为指挥,后为都指挥使。马烨到贵州后,实行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不仅对广大劳动人民“以刑戮慑之”,被称为“马阎王”;对少数民族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土司,也“思尽灭诸罗,而郡县其地,苦无间”。为此,他不惜对奢香进行人身污辱,企图“激诸罗怒,俟其反,而后加之兵”。洪武十六年,他借故殴打奢香,甚至“叱壮士裸其香而笞其背”。奢香气愤之极,“折所服革带,誓以必报”。宣慰司所属四十八部土目,“咸集香军门,戛颡愿尽死力助香反”。这种局面完全是马烨一手造成的,不能说是“马烨的大民族偏见和彝  相似文献   

2.
贵州历史上的人口普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载,贵州最早进行人口普查是在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户部颂行户帖统计全国户口,因当时贵州尚未平定,因此未进行统计。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贵州进行了不完全的人口普查,明王朝诏令贵州宣慰司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不编造户口,但对播州(今遵义地区大部分)通汉语的人口进行了编造。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设立布政司,相当于行省。自此,贵州和其它布政司一样编造户口。在明弘治和万历年间,贵州布政司正式向朝廷户部呈报户口黄册,据《明史·地理志》卷22记载,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贵州户数为43367户,258963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贵州户数为43405户,口数为297720口。贵州作为行省首次进行人口普查时间虽然在全国较晚。但是仍比欧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要早一、二百年时间。  相似文献   

3.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这一年农历闰七月末,元顺帝北遁,八月克大都,冬天即诏修《元史》。 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诏谕开修,进行筹备,中间因元顺帝一朝史料散落无考派人采访而停顿半年,经两次修纂,终于“合成前后二书”,复厘分而附丽之,共成二百一十卷”的《元史》。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三六八年(洪武元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即派人招抚辽阳行省等处军民,着手统一东北地区。不久,在辽阳设置了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以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这是明代在东北建立行政机构,取代元朝统治的开始。一三七五年(洪武八年),定辽都卫指挥使司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  相似文献   

5.
明代贵州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具有自己的特点。①据史志记载,贵州境内之有佛教,至迟在初唐年间,当时牛腾在今贵州瓮安、余庆间大布释教,使佛教在黔中上下层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②然而历唐宋元各代,贵州境内佛教的发展都比较平缓,直到明代,才迎来一个大的发展兴盛时期。元明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尚属“化外”,其地仅为羁糜之地,自元代始为之一变。元代将贵州之地分属四川、云南、湖广三省,建立土司制度,设立八番顺元宣慰司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蛮安抚司、乌撒乌蒙宣慰司。普定路…  相似文献   

6.
奢香是明朝初年贵州地区的彝族女性政治家,受明朝封为贵州宣慰使.有记载,洪武闻,明都指挥同知马烨企图激变彝民,以便改土归流,鞭笞奢香.奢香赴京师陈明原委,使明朝惩处马烨,贵州保持土司制度而与明中央政府加强联系.在尽量澄清奢香本事原委的基础上,对14世纪前后贵州作为政治文化外缘区域社会与核心区域的关系进行透视,对明中央政府对于贵州的基本政策、明朝西南封疆大吏的观念倾向与行为方式、奢香代表的彝族女性在其所属社会的角色地位、内地与边疆差异共生格局的历史合理性等加以讨论,可以折射出明初中国内地与外缘区域秩序维系的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7.
嘉峪关     
嘉峪关为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重要关隘,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但整个关城保存得比较完整,雄姿不减当年。嘉峪关,从“首筑土城”到精湛、雄伟坚固的关城建成,形成一个局部的军事防御系统,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据历史资料记载,明朝洪武五年,征虏大将军冯胜下河西,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必由此,选“九眼泉”西北坡上,置关首筑土城;弘治八年(公元一四九五年),兵备道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大楼即嘉峪关楼;正德元年(公元一五○六年)八月,兵备付宪李端澄监修起东西二楼及官厅、夷厂、仓房等:嘉靖十八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明太祖)推翻异族统治者蒙元以后,重建了杭一的汉族政权——大明帝国。在一三六八年(洪武元年)即皇帝位,“以应天(南京)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公元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因为蒙元统治者的摧残与破坏,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损失,因之,朱元璋正式建立政权以后,首先解放劳动力,努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扶植工商业,对渐趋崩溃的社会经济起了复苏的积极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着意经营,与以后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使十六世纪中叶的社会经济又继续发展,趋向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尤为发达,在生产技  相似文献   

9.
刘基(公元1311—1375年),字伯温,青田人。元末进士,官至枢密院经历,行省郎中。至正二十年(1360年),应聘至应天,以“金陵对”见重于朱元璋,参与军机,削平群雄。洪武元年(1368年)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三年归隐。著有《郁离子》、《百战奇略》等。 刘基通经明史,思想卓异。立言“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究人事之变”,“反复以尽乎古今,恳到以中乎要会。”立说超“管商之  相似文献   

10.
彝族文献《宇宙源流》哲学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宇宙源流》(以下简称“宇源”),一译《说文》,是彝族重要哲学文献之一,原收集于《爨文丛刻》一书。《爨文丛刻》共收彝族文献十一部,系丁文江在贵州大定县(今大方县)收集编辑,罗文笔(彝族)译为汉文,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彝族长篇文献丛书。据罗文笔为《宇源》所写“序例”中称:“是篇《说文》始于宓阿迭所造”。宓阿迭系彝族先民部落首领,彝族史书记载,他曾“教人做斋,以供奉祖先”。推测约为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人。自然这一记载的时间太久,可靠程度值得研究。但《宇源》是在彝族内部长期流传的一部著作,则是无可怀疑的。《宇源》为五言哲理诗体裁,全书共分八章:一天文,二地理,三人道,四治国,五婚  相似文献   

11.
元明以来,封建中央王朝在凉山彝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委土长为官。诸家土司始末如何?笔者先辑录文献星散资料,佐之以实地调查所得,著成此篇。兹将各主要土司分述于后:一、河东长官司据有关史籍记载,河东长官司系元代罗罗斯宣慰司之后。嘉庆《四川通志·土司志》说:河东长官司安氏,“其先自元迄明世袭建昌宣慰司”,“顺治十六年(1659),安泰宁投诚,呈交印信号纸,……雍正六年(1728),以女安凤英袭职,改授长官司。”唐宋时期,今凉山州广大地区雄峙着众多彝族部落,其中落兰部在今泸沽。蒙古兵南下时,落兰部首领蒲德遣其侄建蒂归附。后建蒂叛元,“杀蒲德自为酋长,并有诸部”,成为传说中利利土司辖区的霸  相似文献   

12.
《太和正音谱》是现存第一部北曲文体谱,又有其他各种材料,价值甚高,数百年来至今素为曲界所重。作者朱权,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其卷首有作者自序,署“时岁龙集戊寅序”。戊寅,为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和正音谱》有“影写洪武(?)刻本”。故,向来一致认为此书“写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如近年编印之《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等。  相似文献   

13.
明代武举制度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举制度始设于唐,确立于宋。至元代,废武举,专事荫袭。明朝时,又重开武举。在明朝选拔将帅的多种途径中,武举的地位不容忽视。本文拟就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从明朝立国前后至宪宗朝,武举制度形同虚设。吴元年(1367年).吴王朱元璋下令开武科取土,且规定“应武举者,光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①。后因战事紧急、前途未卜,朱元璋未能将之付诸实施。明朝立国后,性好猜忌的明太祖朱元津担心武将手握重兵、威胁皇权,因而对之大肆诛戮,并让武臣子弟入卫学、儒学学习儒家经典。在此背景下,武举不可能被提上议事日程。洪武二十年(13…  相似文献   

14.
元、明、清三代,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在云贵两广地区设立土司,有宣慰使、宜抚使、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官职。在贵州各土司中,以水西土司最大。探讨明清时期水西土司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对了解历史上我国西南各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水西土司辖地的位置在贵州省的西部。包括清代的大定(今大方县)、黔西(今黔西县)、威宁(今威宁县)、平远(今织金县)四州。东连新贵(今贵阳市之一部),西抵霑益(今云南省沾益县)。面积辽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太祖朱元璋在《平滇诏书》中说:“霭翠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不能守也”。由此可见,这里的政治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西南边陲的巩固。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在明清以来的一些旧书里被写作“库库和屯”、“库和合屯”。解放后才把它统一成现在的写法。那么呼和浩特建于何年呢?依据历史资料所载,于明代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初建规模,到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基本建成,明朝赐名为“归化城”。主要根据是: 1.《神宗实录》对呼和浩特建城年代,明确肯定为万历三年建成。其书载“(万历三年十月十三日)丙子,顺义王俺答遣夷使乞佛象经文蟒段等物,所盖城寺乞赐城名,镇臣以闻,部复谓俺答恪守盟约,禁戢部落,乞今五载,劳委可靠,所请勿拒也。上然之。赐城名归化。佛经象许该镇量写铸给。”这实录一书是给皇帝的奏章,又经御笔珠批,是国家的原始史料,在通常情况下的实录是可靠的。这里按实录所说,俺答汗盖的是“城寺”,所乞赐的却是“城”名,而无“寺”名。明朝所赐的  相似文献   

16.
论朱元璋经略洮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洪武前期 ,限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朱元璋对洮州地区实行羁糜政策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西部边疆地区不够安定。洪武十一年至十二年 ,明朝对洮州地区大规模用兵。经过这次军事行动 ,洮州一带的西番人遭到毁灭性打击 ,明朝实现了对洮州地区的直接统治 ,从而不仅使西部边疆地区出观了较长时期的安定局面 ,也扩大了江淮人向洮州地区的移民规模  相似文献   

17.
明朝前期的六七十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盛世”,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这个“盛世”的基础是由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奠定的,它的出现同朱元璋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政策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作用作些研究,并就其评价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 明初的经济形势与阶级斗争形势 明王朝是在元末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又经过农民战争的大动乱建立起来的。朱元璋即位之初,面临着经济残破、社会动荡的严峻局面。 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争,特别是元朝官军和地主武装,在战争中进行疯狂的烧杀掳掠,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明朝建立后,到处呈现一派人口锐减、田畴荒芜的破烂不堪景象。往昔的繁华胜地扬州,被朱元璋的部队攻下时,“城中仅余居民十八家”,江西的瑞金,在籍民户“亡绝过半,  相似文献   

18.
“礼义所由出 人才所由兴” ——朱元璋重视国子监的原因 明初,朱元璋在“治国之要”以学校为先的思想指导下,对创办最高学府——国子监极为重视。 早在宋龙凤十一年(1365,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先元璋就把原集庆路(今南京)的儒学改建为国子学。洪武十五年(1982)又改“学”为“监”,扩大规模于鸡鸣山之阳:“中为彝伦堂。分两厅(博士厅、绳愆厅)、六堂、三十二班。左庙(先师庙)右学,亭庑厅厢,肆业有所,会馔有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洪武14年,即明朝1368年建国的第14年,朱元璋鉴于孤守云南的元代梁王拒不归附,才亲自部署并派出了征云南的30万大军。此间朱元璋曾多次向云南派出“诏谕”的使节,但梁王并未悔悟。元末明初的知名文人王祎在1372年奉命“诏谕”梁王时被害,朱元璋的另一高级官员——湖广参政吴云,也在1375年履行“诏谕”云南的使命时被害。而梁王与逃亡到漠北的北元皇帝联系的官员被明军捕获后,朱元璋却一再释而不究。这一切自然构成了朱  相似文献   

20.
孙蕡的卒年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广东顺德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253页)说:他的卒年是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此说不知何据? 孙蕡,《明史》有传,见卷285《文苑传》,他死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898年)的“蓝玉之狱”中。洪武二十二年,蓝玉督修四川城池(见《明史》卷132《蓝玉传》),时“蓝玉之狱”未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