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仲舒是先秦时代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同时又是汉代神学思想的创建者。他为了适应汉武帝刘彻实行“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需要,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把孔孟之道和阴阳五行之说融合起来,炮制了一套“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等的神学目的论思想体系。汉代的封建统治阶级由推崇黄老思想而转变为“独尊儒术”,甚至提倡谶纬神学,就是从董仲舒开始的;他曾被称“为儒者宗”(《汉书·五行志》),足见其影响之大。董仲舒的这种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也贯彻在他的美学观中。他把先秦儒家的美学思想完全加以神学化,而成为汉代神学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首创者。这似乎从未引起学者的注意和研究,现在我试从上述两个方面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至104年)是西汉时期最有影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文景之治”和“武帝之雄才大略”的封建汉王朝极盛时代。但是,在经济发达、政治统一的背后,也蕴藏着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汉武帝面临北击匈奴、内削诸侯王权、打击工商豪强、镇压农民起义的政治局面,急切需要一种能适应当时政治斗争的意识形态,为自己服务。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和他的其他思想主张,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并为汉武帝重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的思想家不乏其人,南宋的陈亮(公元1143—1194)就是杰出代表之一。作为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陈亮不仅能在朝廷积弱不振、民族矛盾尖锐之时表现出“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的爱国主义积极倾向;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及活动同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解释和论证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活动,从而使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深度、更进步的社会意义、更广泛的政治影响。慷慨而不轻狂,深沉而不消极就是陈亮思想的最大特色. 本文试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为思想家,不同于一般古今中外各色各样的思想家,他是融作家、革命家、思想家于一体而以作家——艺术家心性为根基的思想家;他没有一本关于思想学说的著作,也没有一本完整地表达他的思想的著作;他的思想都散见于他的短小的杂文之中,因此他的思想家的特质和思想的特质,都是表述于他的杂文学形态之中,以“杂文”为载体而存在和流传于世。他的杂文世界就是他的思想世界,反过来说,他的思想世界也就是他的杂文世界。如果把他的思想比作高山峻岭,那么,它是以众多“思想——杂文”的山丘层垒地堆聚而成的;如果比作思想的大厦,那么,众多的“思想——杂文”的“砖石”、“木材”、“雕梁画栋”、“础石”和“支柱”,便是构筑这大厦的各色材料。  相似文献   

5.
宋恕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恕作为清末维新变法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主张可通过其学术思想去发现。他把晚清的中国衰败归咎于其学之不正,竭力主张返本复正,即尊崇原始儒学,而贬低所谓有违儒家正统的汉后阳儒阴法之学和“闽洛之学”。在杂糅中西、“复古改制”的旗帜下,他提出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改革主张,其中包括鲜明的伸张女权的主张,是戊戌时期一位富有特色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是汉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之一,哲学家和教育家,有“汉代孔子”之称。在先秦儒学向汉代经学的转变过程中,董仲舒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主张“独尊儒术”使儒学神学化、经学化、社会化上。董仲舒的主要著作《春秋繁露》着重从重德教、辅刑罚,万民之性、待教而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必仁且智以及教师观等方面,来分析董仲舒的修己治人之道,可以使高教管理者对古代儒家伦理管理思想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历史进化思想,是清初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的重要理論之一。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曾經流行着各种封建复古主义与历史循环論的观点,如邹衍的五德論,董仲舒的三統論,邵雍的元会运世論以及与此相关的封建正統主义等等,王夫之的历史进化思想就是在同这些錯誤理論作斗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在形成这种思想时,他继承与发展了我国古代思想家韓非等“世异則事异”、“事异則备变”的观点,并且具体运用这种思想观点去闡述几千年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作出若干精闢的論断。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的“董氏学”思想对其《孔子改制考》的撰写有着深刻影响。为了证明孔子具有“改制”的资格,康有为借董仲舒之口来塑造孔子为“新王”的形象。同时,他还证明孔子的“改制思想”通过“口说”流传下来,而能够接续孔子“口说”的,则是董仲舒。他认为“托古”是孔子改制的重要特征,孔子的“托古”思想依靠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成为汉代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也对整个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人感应理论就是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杂糅百家用于阐释其政治哲学的表现形式。厘清其中的"天""人"关系,是理解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哲学思想历史证明:剧烈的社会变革前后,总是伴随着一次积极的思想大解放,而思想解放的成果,则表现为继之而来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新高峰。始于魏、晋而延续于唐初的社会动荡,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化的痛苦而深刻的历史进程,其政治上的集中表现,则是统治阶级内部结构的变革和改组。伴随着它的,是先秦“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汉代统治阶级正宗思想家董仲舒所创立的“天人感应”目的论为中心的神学唯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系晚明之文学家,亦为文学思想家、其文艺思想之核心即“唯情说”.汤显祖之美学思想因“情”而成立.虽然显祖之思想是在泰州学派、道教与排宗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他和其它思想家的最大不同在于,他的美学思想的主旨和核心是“情”.显祖  相似文献   

12.
开创儒家之道者是孔子,建立儒家一尊之局者是董仲舒。董仲舒的学问来源是春秋公羊学,董仲舒毕生的主要精力也都放在春秋公羊学的研究上。但是,经过董仲舒的研究,春秋公羊学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董仲舒根据当时汉武帝时代的专制政治的需要,在孔子思想的招牌下偷偷地放进了新的内容,特别是董仲舒利用了春秋公羊学中解释经义的灵活性,把春秋经中有关天变災異的记截与人事祸福密切地联系起来,加以系统的大量的穿凿附会,这样就使先秦的比较朴素的儒家学说披上了一层澧厚的宗教色彩,儒家实质上已变成了儒教。因此,孔子是孔子,董仲舒是董仲舒,他们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却更有迥然不同的区别。从孔子到董仲舒,是从儒家到儒教的过程,而完成这个转变过程的桥梁,就是董仲舒的“天人之际”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述了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准法同科”思想。作者认为,耶律隆绪适应辽进入封建社会的新形势,锐意改革法制,其中心是使辽法封建化和汉化。他的“准法同科”的平法思想就是这一主张的明确表达。文章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历史作用,指出耶律隆绪的改革虽不彻底,但为辽朝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而他本人不失为辽朝重视法制改革的君主和我国少数民族法律思想史的杰出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与汉武帝,一个是经学大师,划时代的大思想家,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大政治家。从史料上看,他们之间,只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的那段时间直接接触过。那以后,仲舒两相骄王,其中有一次因为说灾异差点被处死,晚年回家著书,不能说是被重用;但武帝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一直派人去征求他的意见。董仲舒是河北人,本文拟就“对策”和“对策以后”两个阶段,谈谈他与汉武帝之间的关系及有关的一些问题,以纪念这位古代大思想家。  相似文献   

15.
孟子所谓“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即西周之礼乐制度崩而《诗》亡。孟子以王道一统天下为政治理想,所以他强调孔子作《春秋》是秉承了《诗》之礼乐血脉,《春秋》所叙即为“天子之事”,这也就是他说“《诗》亡然后《春秋》作”的深层用意。  相似文献   

16.
试论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仲舒适应封建大一统的时代需要 ,利用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成果 ,构建出一套以天人感应为表现形式的政治哲学体系。在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 :“天”就是指自然界 ,“人”就是指人类 ,“合一”就是指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但是 ,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超越性。其“超越性”集中体现在“天”具有伦理道德观、王权政治主张和宗教精神关怀的层面。所以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不是神学目的论 ,而是自然、人类和谐发展论。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是理性的世纪 ,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却指出理性不是万能的 ,他认为情感高于理性、道德优于科学 ,并发出“回归自然”的呐喊 ,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卢梭的浪漫主义贯穿于其思想学说中的各个领域 ,他的这一思想使他超越启蒙运动 ,并因首开浪漫主义运动之先河而成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卢梭的浪漫主义在历史和现实中得到回应 ,在科学理性膨胀的今天 ,研究这一思想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线,在吸收先秦法家、阴阳五行等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汉代儒家今文经学的伦理教育思想.董仲舒将伦理教育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主线,其所主张的“三纲五常”“德主刑辅”的道德伦理教育内容,以及其教育原则和方法成为儒家伦理教育的典范.其思想既是对以前学说的继承,又有其自身特色,对西汉之后儒家伦理教育思想与人们的社会道德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和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在多个方面有着相同或相通的认识,但认识获得的途径则完全不同。在政治观上,二者旨在构建一套维护封建皇权的“大一统”理论。董仲舒从经学入手,利用史学和天人感应思想创建了“大一统”理论;司马迁则是从汉初以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出统一是大势所趋的认识。在历史观上,两人都承认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变易论成为董仲舒变革思想的历史根据;司马迁则通过对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之特点的分析,得出了这一规律性认识。在社会观方面,都积极主张安民、保民,目的是为了维护汉王朝的统治。董仲舒借用儒学的影响力,将儒学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归纳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并把它塞进了神学的外壳之中;司马迁则是通过对历史过程的考察,利用抽绎的方法来表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己对社会发展的独到见解,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科学的思想体系,但其思想的一些内容则已以一种隐含的形式存在于董仲舒的学术思想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明的启蒙思想产生于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中叶。其特点是:敢于批判“存天理去人欲”的传统思想;具有重视商业、人的个性解放与平等博爱的近代气息。但,他曾镇压农民起义,又遭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批判,所以,他不能得到启蒙思想家的桂冠,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