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平等思想是孙中山平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主要来源一是古代大同思想和洪秀全的均贫富思想,二是他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孙中山“经济平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孙中山所主张的经济平等是建立在富裕基础上的均等,认识到通过振兴实业对实现全民经济平等的重要性。局限性是平均地权仅涉及分配领域,未触及所有制制度,“节制资本”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点,同时孙中山对实现“经济平等”目标的过程存在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产生是基于下述原因:十九世纪末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化,贫富悬殊越来越大,从而带来了种种“文明的恶果”,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孙中山为了解决这些摆在面前的社会难题,便产生了“节制资本”的思想。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不够全面,因为它仅仅强调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影响,而忽视了孙中山这一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同时也没说清孙中山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难以把握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脉络。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不仅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而且有其一定的思想渊  相似文献   

3.
近代岭南文化与孙中山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孙中山经济思想建构的文化背景孙中山曾经说过:“兄弟底三民主义,是集合中外底学说,应世界底潮流所得的”.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包括经济思想是博采中外、融汇古今的开放型思想体系,博大庞杂、融通创新成为其经济思想的显著特点.本文试图从近代岭南文化特征的角度,考察孙中山经济思想建构的文化基础,探讨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渊源与特点.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动荡不安的时代,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冲突与融汇的时代,因此,孙中山在建构他的经济思想时,不得不打下时代的烙印;孙中山的母体文化圈、他所受的教育与熏陶以及他赖以依存的文化环境,都是在近代岭南文化背景下完成的,因此,孙中山在构筑其经济思想时,便或多或少地刻下了岭南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1879年至1892年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的基督教会学校接受完整的西式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既是晚清中国较早全面认识西方现代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的重要先行者,亦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的卓越建构者。青年时期的孙中山深刻认识到,中国若要摆脱积弱积贫、民不聊生的困境,就必须步入现代化道路。1894年11月檀香山兴中会成立之前,是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形成之早期。宏阔而敏锐的世界眼光,触发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的萌芽;广博而丰富的西学知识,则成为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的源泉。孙中山早期中国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实现农业、教育、工业、经济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方面,旨在通过“改良”与“革新”而达到“富国强兵”和“救国济民”。孙中山尽量汲取被视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失败之教训,紧密结合晚清中国之具体国情,致力于探寻谋求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韩巍巍 《理论界》2005,4(10):41-42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其直接思想来源;三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扬弃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正>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理论。“以党治国”思想,就是这套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孙中山的治理国家理论,对于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形成有其重大影响。对我们今天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政治体制,仍然有借鉴作用。本文试就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谈些粗漏之见。 一 “以党治国”,按孙中山自己说,就是以党“握权”,“将党放在国之上”。他说:“现在尚有一事,可为我们模范,即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显然,孙中山把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程度,作为衡量“以党治国”实行程度的标准。在以党握权的命题之下,孙中山的“以党治国”  相似文献   

8.
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前,孙中山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是所谓旧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也正是在此思想基础上才形成了后来的新三民主义以及“五权宪法”。旧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9.
<正>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即民生主义的来源问题,差不多从其提出之日起,就成为人们争论的对象。本文认为,作为中国近现代过渡时期的历史人物,孙中山的思想在许多方面不能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也就是说,他在阐述许多问题时,表示了一定的固有文化的认同。例如,他对于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的思想,有过不少肯定的评论,甚至认为其“民生主义”即为儒家“大同”思想。但是也应该看到,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他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扬弃、继承,才使其中的合理因素成为他的经济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团结联合思想,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考察孙中山团结联合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早在孙中山的青年时代,在他“改良祖国,拯救同情之愿”的思想初步形成的同时,团结联合思想也开始萌生。1882年,孙中山从檀香山返国时,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国人宣传:不能坐视贪官污吏统治中国,只要人们“靠着结合的力量”,就能改变自身的地位。在中法战争中,中国  相似文献   

11.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他在追述“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门“因袭”传统文化是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孙中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新思想。‘“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政纲中影响巨大,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旗帜。在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言论中,孙中山从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有益于革命需要的东西,并适时地赋予其新的意义。从“驱除邀虏,恢复中华”中,可以看出,孙中…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成 《理论界》2007,1(2):192-19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从被正式提出到孙中山逝世,经历了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最后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的三次嬗变。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进步,使其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地修正、充实、完善。梳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嬗变的轨迹,利于我们学习孙中山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孙中山国防思想比较论略□宋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国防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的毛泽东,对于孙中山十分敬重,始终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14.
孙放 《东岳论丛》2000,21(3):83-85
在孙中山建国三时期的法制思想中,其“训政时期”的法制思想常为学术界人士所抨击,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其一,从“约法”到“训政”,其法制思想的某些变化或差异,只是属于具体操作方面的,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异,更不能视为倒退。其二,作为从“军政时期”到“宪政时期”之过渡阶段的“训政时期”,体现了孙中山法制思想正视社会现实的科学精神,不是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派轻视人民群众的表现。其三,“训政”的口号为其后国民党中的反民主势力所利用并达到了实现专制独裁统治的目的,这种批评实际上也是似是而非的,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确立决非是孙中山“训政”法制思想的必然产物,两者间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朱从兵 《学术论坛》2002,1(5):102-109
孙中山把铁路建设作为解决民初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务本之谈” ,并把铁路建设的成功与否看成是关系到民国生死存亡的前途问题。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是其民生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 ,铁路建设问题是他在民元试图着力解决的民生主义的中心问题。研究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是深入了解其民生主义思想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民生主义?孙中山下过一个定义。他说:“民生主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又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①可见,尽管民生主义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是,孙中山首先是把它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政治思想学说提出来的。对此,从民生主义学说的形成也可以得到证实。也正因为如此,民生主义不仅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而且对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承继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③,进一步了解民生主义,特别是它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本文对这一学说的形成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一是孙中山对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的论述;二是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三是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革命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主要体现在:继承传统文化“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提出建立“大同世界”思想;继承传统文化的民族观,提出“民族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思想,提出“民权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平均平等”思想,提出“民生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出“民族精神救国”思想;继承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精神,永远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继承传统文化“为政以德”思想,提出“人格救国”观。孙中山传承与超越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继承与发扬、扬弃与改造、开放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民党在其历史上曾三次主张或实行过“耕者有其田”:一次在孙中山晚年时期;一次是蒋经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赣南时期;一次是台湾五十年代土改时期。现对这三次“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及实施情况作一述评。 1.孙中山早年有过“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据梁启超回忆,1899年孙中山在日本同他谈论土地问题时就指出:“……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之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朘削之,则农  相似文献   

20.
论孙中山的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大陆近数十年的孙中山研究中,人们对这位近代中国的伟大革命家在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活动实践和历史建树都十分重视并作了高度的评价,而对他的内容颇为丰富的经济思想遗产却有所忽略,这是不足为奇的.由于过去历史研究工作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就往往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前提出发,对孙中山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进行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几乎不屑一顾;尤其在一度强调封闭式的自力更生、以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外债的国家而感到自豪的政治环境中,更把孙中山开放思想的研究视为禁区,偶尔有所涉及,也对他所提出的引进外资等主张多半是简单地斥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