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不论是研究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还是研究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如果离开了这个总目的,来研究民族关系,那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建国以来,历史学界、民族理论界和民族学界,关于我国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很多文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消除了分歧,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如我国各民族的祖先自古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并开拓了祖国的边疆;我国自古代就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很早就逐渐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局面;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方面等等。这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是50多个民族共同创建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曾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毛泽东选集》合订本499页)。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同甘苦、共患难,为开发广阔的国土,建设祖国,反对国内外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共同洒下了血汗,贡献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的事业和长期共同的劳动、生活、斗争,把各族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培育了亲密团结的优良传统。数千年的历史和现实都有力地证明,统一和团结是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党和国家一贯主张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裉本利益。赵紫阳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是十分正确的论断。自周秦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祖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了密切不可分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暂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各族人民对安定统一、和平往来、互相依存的愿望,始终起着主要的作用。我国民族关系的这些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揭示它的真相,找出它的规律,才符合各族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正确阐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仅对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根植于各族人民之中的瑰宝,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旗帜,是教育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精神支柱.作为祖国的儿女,无论属于哪一个民族,无论处在什么位置上,都必须坚定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这是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具体表现.因此,从根本上讲,爱民族与爱祖国是一致的,二者相依相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须强化各族人民“四个认同”;强化各族人民“四个认同”,应首先强化“对祖国的认同”.对于民族来说,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命运所系的是祖国.国家至高无上,国家是各民族最高利益的体现和幸福的源泉.在我们多民族的中国,各民族只有树立牢固的国家、国民意识,实现各族人民大团结,才能形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共同推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 研究全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是为了取得国民经济建设的最佳经济效果,以便满足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绝大部份居住在祖国的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广大地区,从事各种生产劳动。几千年来,我国务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四化建设中,合理安排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布局,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促进全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安排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布局,必须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族人民在开发祖国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别具一格、绚丽多采的民族节日。这些民族节日是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特点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它全面、集中、典型、形象地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理想愿望,也是我们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经李先念主席明令颁布,自今年十月一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成就,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自治法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因而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加速自治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加速祖国四化建设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祖国统一和边防建设,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我国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与我国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袁春艳《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我国宪法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各族人民一起陷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阶级的双重压迫之下。生活在蒙古地区的蒙汉各族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尤为深重。当时,尽管旧的民族歧视和压迫依然存在,但是,共同的民族命运和斗争事业将各族人民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意识,唤起了他们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觉悟。这是近代蒙汉各民族关系发展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人民之间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次宪法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在今天国际国内的环境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祖国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历史文化遗存和浩瀚的古典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统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缔造伟大祖国的过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在这里很早就居住着壮、汉等十多个民族,他们披荆斩棘,共同开发着祖国美丽的南疆。近代以来,他们都受帝、官、封的压迫和剥削,相同的遭遇和命运,使他们携起手来反对共同的敌人,特别是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成了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今天,广西被人们公认为全国民族关系最好的省区之一,这固然是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认真的贯彻和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也与近代以来良好的民族关系分不开。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的传统,使广西友好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为广西和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人口虽然有多有少,但大家在数千年的相处中,特别是在祖国大地上的共同生活、劳动和斗争中,都对开发、捍卫祖国,创造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而把这些历史事实,实事求是地、有分析地告诉学生,是中学历史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各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间,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其《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中说的,“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  相似文献   

16.
郭家骥 《学术探索》2009,(3):102-109
云南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云南的民族关系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云南的民族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稳定的大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云南的民族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和谐因素,批判和纠正左倾错误的影响,通过改革开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云南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总结了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经验,揭示了云南民族关系面l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巩固云南民族关系长期和谐发展的局面,实现全国全省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 民族团结是民族之间故治关系伪一种表现形态。民族产生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就发生了一定的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4页)这就是说,民族关系受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制约。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民族关系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政治关系,在现代民族关系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类型:即民族不平等的关系;民族平等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封建制度时代,各族人民之间始终保持着相互依存与往来的关系。但是,由于阶级斗争的制约,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本质上来讲,基本上是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与被压迫民族反抗这种民族压迫的关系,是建立在民族不平等基础上的。进入现代社会后,民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封建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于1992年1月14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时期”.在旧中国,我国各族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少数民族更是灾难深重,社会发展处于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有的少数民族解放前仍处在封建农奴制或奴隶制残余形式.我国少数民族这种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是由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这种差距只能在社会主义时期,随着我国四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消除解决.新中国的诞生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我们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方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为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改革.逐步解决了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和剥削问题,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这样,使原来许多发展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跨越了一个或几个社会发展阶段,实现了社会发展的巨大飞跃.社会主义既为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四十多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的大国。辽阔的国土,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精神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之所以能如此,是同各族人民历来的友好交往分不开的。下面仅就文化上的交流谈点个人看法。 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产生于经济基础。有了经济关系,才发生文化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发展也就不平衡。发展程度较低的民族,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提高本民族的发展程度,只好向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争取平衡。其方法:一为掠夺,二为交流。  相似文献   

20.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通称“两个离不开”,是对我国民族关系科学而又通俗的概括。它既反映了当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同心同德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实,也反映了数千年来我国各民族广泛联系,相互依赖,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共同开发祖国疆土,共同缔造和捍卫祖国的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今天,“两个离不开”家喻户晓,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的一个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