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慧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71-75
鲁迅的怀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考察了各阶段鲁迅怀旧的背景原因、表现内容和目的结果,分析了鲁迅怀旧情绪的深刻内涵,并试图从这个角度认识、理解、接近真实的鲁迅。 相似文献
2.
3.
赵慧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
鲁迅的怀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考察了各阶段鲁迅怀旧的背景原因、表现内容和目的结果,分析了鲁迅怀旧情绪的深刻内涵,并试图从这个角度认识、理解、接近真实的鲁迅。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情绪是一种重要的人类心理现象。情绪虽与政治如影随形,但在政治学研究中却被长期忽视和边缘化。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善于释放和表达情绪,社会已日渐获得情绪社会的特征,而情绪的政治意义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在社会流行的诸多情绪中,焦虑和怨恨是两种重要的和容易辨识的情绪。情绪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沟通价值和适应价值,并常常成为理性发挥作用的前提。关注和认识情绪,有助于发现尚未被充分关注与认识的社会问题,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拓展政治审议的公共空间,探索社会问题的务实解决方案。在这种意义上,情绪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5.
怀旧电影:符号化的个人影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曼 《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1)
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正处在急遽变革的时代,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往事的怀念滋长了人们的怀旧情绪,怀旧电影毫无疑问是释放怀旧情绪最合适的载体。怀旧电影既是个人化的,又是符号化的。它以各种视觉符号试图还原一个历史记忆中的世界,它的产生与创作者的个体经验血肉相连,带着个人的烙印。没有记忆就没有自我,没有历史就无所谓未来,怀旧电影为每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提供了一次重返记忆的心灵旅程,给身处都市丛林中的现代人以精神的安慰。 相似文献
6.
由于怀旧现象复杂、含混的特性,虽然当代理解已远远超越"对过去的思念"这一狭隘范围,但仍存在系统性、深度不足的问题。借助认知图式理论和系统论构建一个怀旧图式系统模型,有助于整合、深化现有认知。在认知系统视角下,怀旧可被理解为由个体依恋倾向和归属感缺失触发的自适应系统。它能帮助个体借助疏离、理想化、认同等策略,在远离现实的时空,想象性建构出与一个理想化客体以及与这个客体之间和谐、包容的纽带关系,来间接满足个体对归属感和另类意义的需求,达到调节情绪、增进自我认同和幸福感的功效。这些发现揭示了怀旧现象的图式性、系统性,为深入研究怀旧的认知心理过程,怀旧性话语、身份、象征,及怀旧的功能等,提供了一个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赵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2)
“情绪与面具”的创新实践研究是跨学科的联结,是将心理学中的情绪与面具艺术创作巧妙的融合.一张张真实鲜活的面具传递出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了他们的作品,也就读懂了他们的内心,让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面具艺术治疗的方式是非语言的,是传情的,是动人的,是值得探索和深究的.本研究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创新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开始关注自我情绪的健康问题;大学生开始觉察自我和他人的情绪;大学生提高了情绪管理的能力,并有创意地发展出多种情绪管理的方法,获得了非语言的自我表达、宣泄和整合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人际关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5):55-60
本雅明从灵晕、震惊、经验等角度对机械复制时代社会文化的批判解读具有怀旧倾向,既执著于古典艺术灵晕的神圣感,又觉察到自身受限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话语情境而倍感焦灼,技术、市场与消费加快着对艺术和思想的庸常化解构。"怀旧"成为当下诗歌乡土经验写作的文学母题,诗歌独立的精神指向和人文关怀,在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冲突中确立彼此的存在,乡土内涵的外延超越地理空间而成为想象的场域。以怀旧为切入点,可阐释当代诗歌乡土经验的书写、怀旧的范式、认同的危机以及写作资源的贫瘠,指出当代文化语境下诗歌乡土经验写作的转型变化,区别于乡土的传统意义而成为对当下生活场域的文化反思与理性自觉,聚焦于"当代性"而非乡土意象本身。 相似文献
9.
怀旧电影热播的原因主要有当今青年需求的反映和营销策略的成功效应。高校思想教育应该借鉴怀旧电影的营销手段,培养青年意见领袖,重视情感教育,关注大学生内心世界和挖掘怀旧电影的教育功能,并关注大学生怀旧情绪蔓延,重视大学生健康成长,以便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弗来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尔①引起争论的演说“边地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于1893年问世以后,西奥多·罗斯福②是第一个表示赞同的历史学家。罗斯福将特纳尔引以为同文,并赞扬他‘归纳了长期以来杂乱流行的大量思想。”罗斯福当时虽然尚未成为主要的政治家,特纳尔得到这样一位老资格历史学家的承认,是感到高兴的,尤其是在罗斯福那部“确凿可靠”、卷数众多的《西方的胜利》正处于最 相似文献
11.
怀旧电影与上海文化身份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旧电影特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影片。与20世纪30年代电影中的上海形象相比,怀旧电影中的老上海淡化了政治色彩,被赋予国际化、消费化和世俗化特征。怀旧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为当代上海形成国际化的目标身份和日常消费文化,制造出一种上海想像,与上海的文化建设构成互动共谋的关系,影响了当下上海的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12.
弗来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尔引起争论的演说“边地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于1893年问世以后,西奥多·罗斯福是第一个表示赞同的历史学家。罗斯福将特纳尔引以为同文,并赞扬他“归纳了长期以来杂乱流行的大量思想。”罗斯福当时虽然尚未 相似文献
13.
房利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79-180,190
《致青春》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影片成功源自其所展现的立体鲜活的青春画卷,突出了青春之无畏,青春之奋斗和青春之迷茫等诸多青春话语,此外,它还迎合了观众的集体怀旧情绪。本文对影片《致青春》的成功之处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文学的城乡突破了二元对立的文化空间的隔离。一是出现了农作物、动植物进城的文学性叙事;二是出现了田园城市的城乡文化、生态、自然的优化与整合叙事;三是陌生化文学性叙事策略的应用,凸显了文本阅读的趣味性、思想性与时代性;四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彰显了乡土文化经验的优先性与文化身份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高亚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124-12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传统民俗的叙写是文学叙事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民俗叙事相伴生的,是作家们的怀旧情感。对淳朴、美好的民俗的追忆,为怀旧书写提供了绝佳的艺术载体,一方面,它是对"现代性"的审视,另一方面,它也参与了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性构建,为其提供了乌托邦式的蓝图。 相似文献
16.
胡超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2-59
论文将怀旧视为一种集体事件和文化景观,由于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中代表传统的力量,因而文章从历史街区的怀旧这个侧面引出当代中国城市美学的现代性问题.论文首先回顾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制度化过程,然后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历史街区的命运抉择,指出由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仿古建筑的大量臆造以及保护理论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当前我们对城市美学现代性的认识进入到一种误区,在规划思想的转变尚未完成、理性异化和感性迷失的状态下,历史街区的保护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最后,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城市美学的现代性应转向对人的关注,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新的城市美学 相似文献
17.
马春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71-75
上海旧日繁华梦是一个后革命时代的大众文化成就的乌托邦梦幻。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想象在前革命时代的上海以及后革命时代的上海之间获得了符合历史的目的性。但是,革命作为一个潜意识是这个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今与昔,甚至包括未知的未来都不可能是一个未受革命影响的空间。作为"共和国之女"的王安忆,其小说中的上海怀旧,凸现了革命对于上海和中国的影响,并在文本中建立了一种社会主义的布尔乔亚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孙玮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年轻的一代发现,“一切神祗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对于以往关于人的信念完全动摇,整个社会沉溺于纸醉金迷的景象中。追求金钱,追求享受,追求功名的风气在二十年代蔚然成风。作为“爵士时代”桂冠诗人的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及创作,即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在“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怀旧倾向。而菲茨杰拉德作品 相似文献
19.
正情感营销往往是最难的,它少一分变味,多一分矫情,它非要对你触及灵魂,直抵内心,还要影响你的潜意识和认知,最终说服你放弃理性情感营销,已经成为了当下所有品牌综合症重度患者的口头语。这些CMO们都已经意识到,营销不能再简单粗暴地灌输信息了,不能只停留在琢磨消费者钱包的程度,还要琢磨消费者的内心,要和人家建立情感联系与共鸣,才能赢得人家对品牌的好感与忠诚。这是对的。在今天这样一个感性逻辑的时 相似文献
20.
肖伟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2):187-191
从启蒙运动衍生出的怀旧与英雄两种浪漫主义,它们作为文化现代性“反叛”启蒙现代性,由此确立了它们的基本内涵,并随着现代性历程的推进发生着深层嬗变.从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二元对抗的角度,不仅可以探究现代西方社会存在与其文化复杂纠结的错综关系,也为理解一向意义暧昧的浪漫主义思潮提供了别样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