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深入,学界对东盟各国禁毒法制和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于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但研究成果不多。今后研究应在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有所突破。具体来说,应加强对东盟国家禁毒制度的阐释性研究以及东盟国家与我国禁毒制度的比较性研究、对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机制的理论研究、对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实证性研究以及对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法律方面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警务合作交流方面已初显成效,但当前各方的合作仍面临着文化差异造成的观念认同障碍、制度差异和国家利益考量带来的合作壁垒、警务合作方式单一等问题,阻碍了区域警务合作向纵深推进。在相似领域内,欧洲区域警务合作已成功发展出北欧警务合作模式、申根协定体系下及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的警务合作模式,有鉴于这些成功的国际警务合作模式经验,未来中国—东盟区域警务合作应以建立规范化的合作机制为目标。为此,可从培育区域合作观念共识、构建多渠道的经常性警务合作机制、加强区域警务技术合作、培养跨区域执法人才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递增态势,此类犯罪在东盟国家的窝点证据具有分散性、隐蔽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存在提取、固定及移送的困难。当前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取证主要有委托取证、境外取证以及境外联合取证三种取证模式,但这三种取证协助模式现阶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为有效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造良好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应建立合理的合作激励机制,提高东盟国家执法机关合作打击犯罪的积极性;细化与东盟国家警务合作协定的内容,明确证据提取、固定、移送的要求;加强对中国—东盟警务合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调查取证的技能;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警务合作,扩大境外取证模式与境外联合取证模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3,(9):230-234
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友好发展以及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存在着交流与合作发展不均衡、合力不足、文化冲突易发以及意识形态和政治壁垒等现实障碍,这势必影响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顺利发展。今后可在加大对东盟文化软实力拓展的力度,制定对东盟教育领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整体规划,大力发展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推进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开拓创新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新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全面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程又与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密切相关。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的时间框架等方面系统研究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经济一体化两个框架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将有利于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背景、进程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已取得一定进展 ,对东盟与中日韩的区域金融合作并最终实现东亚金融合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与其他区域金融合作相比 ,仍处于初步合作阶段。文章主要阐述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背景、进程、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以及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7.
在高度信息化时代,舆情传播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中,有效的舆情传播有助于提高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透明度和互信度,促进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创新和发展。当前,中国与东盟舆情传播合作基础、新技术的涌现与应用、中国对东盟的融媒体舆情传播等因素,给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带来了较好的机遇。但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舆情误解、公众对经济合作的认知不清和期望过高、舆论引导和管理问题等因素,也给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带来诸多挑战。基于舆情传播视角,中国与东盟加强经济合作,应努力提高对舆情传播在经济合作中重要性的认识,勠力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舆情误解,切实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有效回应公众期望,积极引导舆情向双方经济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提高舆情传播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大户,而近邻东盟一些国家能源丰富,这就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不断发展则促进了能源合作。此外。地缘之便则有利于合作。中国与东盟诸国间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形式多样:首先是油气贸易。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贸易;其次是联合勘探与开发,既包括在双方领土。(海)的勘探与开发,也包括在争议海域的合作,即南中国海的合作尤其值得注意,因为这一合作已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最后,确保石油通道安全方面的合作,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安全合作以及在泰国或缅甸如何开辟替代石油通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与曲折的过程,观念结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找制约中国—东盟合作深入开展的观念性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以及中国—东盟未来身份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泛珠-东盟”旅游合作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泛珠三角”作为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在建设“无障碍旅游区”的过程中,应顺应建立更为密切的中国—东盟合作的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与东盟旅游合作的优势,利用与东盟旅游合作的制度安排的多样性以及旅游合作中的机遇、机制和平台的多重性特点,开展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对接,建设“泛珠三角—东盟旅游经济圈”,将“泛珠三角”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旅游经济圈”的桥梁和枢纽。  相似文献   

11.
李世泽 《学术论坛》2006,(3):103-105
中国—东盟博览会撑起中国与东盟共享商机的合作平台。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平台,促进信息互通共享与合作开发,使之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风向标”;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贸易平台,促进市场对接与开发,带动中国与东盟区域贸易;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平台,促进区域内资本自由流动,增强对区域外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提出,中国与东盟需要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而公共卫生安全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主要呈现出多边、双边、国家间三种类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法律规范文件尚待完善、行为主体亟待丰富、工作机制需要健全、国际化专门人才储备有待加强、国际议题的设置能力亟须强化等现实问题。为此,应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引领下,通过规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法律文件、设置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专门主体、完善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工作机制、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人才储备、轮流设置公共卫生安全合作议题等措施,促使中国与东盟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形成合力,提升双方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在地理标志领域加强保护与合作符合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的利益,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TRIPS协议为中国—东盟地理标志保护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可考虑在TRIPS协议框架下,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原有地理标志保护基础上,建立中国—东盟地理标志保护合作机制,核心内容包括将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地理标志保护成果的展示平台,举办地理标志保护专题研讨和论坛,建立地理标志保真溯源平台,建立中国—东盟地理标志保护注册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成为双方合作的新热点。海南省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联系的枢纽在教育国际合作中既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同时又面临多重挑战,因此需要统一认识、找准定位、健全机制、主动出击,全力打造中国-东盟教育文化交流基地。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数字技术与公共卫生相融合的产物,数字卫生顺应了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带来了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数字卫生有利于各国在全球和地区层面建立更为紧密的疾病监测网络,促进信息共享、医药科研合作与医疗资源整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防控、诊断和医治过程中的人际接触传染风险,为各国应对公共卫生威胁带来数字赋能。在全球重大传染病频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凸显,而数字技术的兴起为双方公共卫生合作提供了新内容、新方向和新平台。中国与东盟的数字卫生合作拥有高度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东盟良好的数字卫生应用前景提供了合作契机,中国数字卫生技术的蓬勃发展贡献了技术动力,中国与东盟的高层推动奠定了政治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和东盟的数字卫生合作仍然面临东盟“数字鸿沟”制约、公共卫生治理失衡、数字卫生合作机制协调不足等多方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与东盟数字卫生合作,中国与东盟双方应在数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药研发与公共卫生服务数字化、数字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以及数字卫生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以推进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开创了"黄金十年",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交流对象重点不突出、缺乏文化产业品牌等问题。为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钻石十年",应注重平衡发展,以东盟各国的发展实际为基础,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文化交流合作战略;注重文化品牌培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合作;充分发挥西南、华南省区的桥梁作用,以线带面推动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注重平台建设,搭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东盟关系开创"钻石十年"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动力内在地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目标;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发展、中新合作提供的范本,以及利益交换关系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具体合作政策和标准规范上可能存在的分歧等。应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推进:把握准确方向,明晰合作目标;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以渐进的方式,协同推进建设;全面深入把握,真诚携手合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推进,中国和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双方经贸规模逐年扩大,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愈发频繁,由此衍生出跨国劳动力的社会保障问题,迫切需要中国和东盟在社会保障领域开展合作以保障跨国劳工社会保障权益,促进劳动力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当前,中国和东盟跨境劳工社会保障需求强烈,各国已有社会保障的制度基础,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国际合作也具备实践基础,但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合作仍面临着劳动力跨国就业的非正规性和社会保障的非便携性、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较大、受利益壁垒阻隔、东盟组织机构的协调能力有限等制约因素。对此,可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构建完善的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协定,建立多种渠道的社会保障区域协调机制,健全劳动力跨境流动的合作机制及配套服务,从而构建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东盟十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对我国的影响都十分重大。本文基于数理统计与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1999年到2013年这15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得出贸易流量与双边国家的距离成反比、中国与东盟五国人均GDP存在差异的影响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因素,提出营造高效、安全、便捷的海关环境、促进东盟发展经济、充分融入区域经济合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内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共同的文化根基是促进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合作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儒家文化是构筑中国—东盟文化根基的思想共核;大量“同源异流”跨境民族的存在是延续中国—东盟文化根基的重要保障;语言文字的“共性”是巩固中国—东盟文化根基的重要载体;华人“南移”所构成的“大华人”生活圈是发展中国—东盟文化根基的现实基础。促进中国—东盟区域性合作的发展,我们必须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异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