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内外银行业的并购实践表明,明确的并购战略和正确的并购策略是银行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未来通过并购增强自身的综合经营与国际化经营能力也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为了使并购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择正确的并购战略和操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模式,应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服务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对电子银行的几种主要服务模式一一做出介绍,并在其特点的基础上,就发展电子银行服务模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作出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际银行业出现了大规模并购的案例。尽管当前由危机导致的风险犹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仍应制定长期的海外并购战略,实现跨国发展目标。本文考察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银行业的变化状况,研究了危机爆发后银行业并购的局势,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在危机中的表现以及在海外并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并购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并购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并购业务本属于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巨大的并购市场为商业银行开展并购业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商业银行开展并购业务具有自身的优势,且相关法律条件已初步具备,这使商业银行开展并购业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尹志锋 《理论界》2010,(5):30-34
近年来,企业重组并购活动对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重组并购业务也以其与生俱来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关注。中国开展并购贷款不仅增加了企业并购活动的融资途径,更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为商业银行介入资本市场打开了一条通道。中国式并购贷款诞生不足一年,已经暴露出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过程中也掩盖了一些长期风险,本文旨在面对这些问题和揭示其中潜在的风险,并提供一些化解并购贷款远期风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经济迅速走向全球化、各国金融当局日益放松管制的背景下,金融竞争空前激烈,风险加大,并购作为化解危机的一种形式,已成为金融界增强竞争实力的途径。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重视并购形式以及并购重组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业并购可分为三类:政府主导型并购、市场主导型并购和海外并购。本文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三类样本银行的并购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下的银行并购效率明显低于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的银行并购。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适时选择海外并购是我国银行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的闸门.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推出并购贷款这类创新型金融产品并不是偶然的.并购贷款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个新生事物,与传统贷款品种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资金用途的不确定性、还款来源的不确定性、交易环节的复杂性、评估事项的复杂性等.对此.商业银行必须采取非传统的项目方式,加强对并购协同效应、敏感性因素、并购风险、交易类型、自身支持能力等方面的关注,以此提高商业银行在并购贷款运作中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曹圣希  胡峰 《阴山学刊》2004,17(6):71-74
虽然在过去的20多年里国内金融领域的并购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相比较而言,这段时间的跨国银行并购数目则少之又少。通过对1978~2001年国际银行业产生的2357起跨国并购案例的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出银行跨国并购的发展脉络。影响银行跨国并购的因素很多,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对银行跨国并购的趋势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的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下 ,我国应结合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以及银行业自身的发展现状 ,制定相应的并购战略。本文首先阐述我国银行业并购的现实意义 ,然后论述了构建我国银行业并购的系统环境 ,最后提出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1.
制约中国商业银行了展的诸多问题由来已久 ,且错综复杂 ,如 :商业银行体制问题、商业化问题、银行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竞争能力弱以及潜存的金融风险问题 ,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商业银行并购重组、分业经营走向混合经营、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资本供给机制以及如何增强其竞争能力、抵御金融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旨在把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适应“入世”后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以事件研究法对2007-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我国发生的8起银行并购案例对股东财富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交通银行等3起银行并购事件对股东财富有显著影响,招商银行等5起银行并购事件对股东财富影响则不明显.总体上讲,多数银行并购案例都增加了股东的财富,这与当前银行并购时机的选择有较大关系.银行并购重组的创值与否和创值程度,不仅取决于并购重组的动机,也取决于交易进行的决策动机、效应和外部环境等其他变量.  相似文献   

13.
李科熠 《南方论刊》2014,(10):63-64
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集中于市场营销,各家商业银行如果继续沿袭传统银行发展模式必将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本文从商业银行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市场营销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旨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申报标准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昕竹  董维刚 《东岳论丛》2007,28(1):42-48,98
如何设定合理的企业并购申报标准,是我国起草《反垄断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也是各国反垄断立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的内容。本文运用26个国家(地区)反垄断法律、法规和企业并购指南中规定的企业并购申报标准基准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了企业并购申报标准与GDP、人均GDP等经济变量的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应该制定的企业并购申报标准做出了估计,进而提出了对我国未来企业并购申报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5.
银行并购是目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业已入世的中国银行业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国际间银行业的并购浪潮汹涌而来,势必对中国银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并购,以其复杂性、风险性向中国银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是从四个部分来论述的:简要分析了国际银行业间并购的状况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内在问题,推论出并购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业已入世的中国银行业,面对并购浪潮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临近,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已经大规模展开.与此同时,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的状况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在监管体制、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处置问题银行、外资银行监管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应促使监管模式向统一的功能性监管模式方向发展;加快银行现场检查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立法建立健全科学的银行非现场监管体系;从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制定银行并购法律、问题银行接管以及银行破产等方面完善处置问题银行的法律对策;逐步建立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为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提供科学、完整、权威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化,我国高科技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将会越来越多.我国高科技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对自身品牌国际竞争力的判断存在偏差;跨国并购中品牌资产转移障碍较大;跨国并购后采用的品牌组合失误;跨国并购后品牌整合及形象提升力度不够等.我国高科技企业跨国并购品牌管理应采取的对策:明确品牌并购目的,加强市场调研分析,适度扩大并购目标品牌的选择范围;实施跨国品牌并购应做好品牌组合规划;采取多种手段,努力提升品牌形象与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19.
陈蓉 《理论界》2000,(6):23-24
90年代以来,以银行业并购为代表的国际金融业的兼并与收购风起云涌,最近几年令人惊叹的银行并购浪潮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并且表现出跨行业联合,强强合并,跨国界合并的新特点,改变了国际银行业的整体格局。那么银行业的合并能否达到1 1>2的效果,根据1997年~1998年美国最大的十起商业银行合并案的研究显示,结果悲观。在十个案例中,合并后利润均没有合并预期的高,有六起亏空扩大,九起在标准普尔指数中表现下降。此次银行合并浪潮将对我国银行业有很大的启示。一、全球银行业合并原因的框架分析1.主观原因:金融证券化的浪潮使银行主营业务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储蓄的不断攀升、负利率时代的持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理财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然而银行理财产品调整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简要地进行了中美比较;然后剖析了崭新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转型路径;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