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雷蒙·威廉斯对现代传播媒介文化的厚描是人类学现代转向、文化研究社会学转向的表现。他在传播机制研究中自发运用领导权理论,揭示了传播与政治权力和经济集团紧密相关的本质,对民主式传播的建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他关于传播文化关系和电视文化关系的研究,实质是探讨或描述包括电视在的传播系统及与外部的动态关系。威廉斯传播研究四题不仅开创了文化研究传媒转向的先河,而且对文化研究和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詹姆逊的独特贡献表现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资本主义文化特质做出了总体性揭示,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重要论断。其理论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底蕴,主要表现为三个直接的理论来源:比利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斯关于主导文化、残余文化和新兴文化的文化系统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在三个直接的理论来源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价值和詹姆逊自身的理论立场被充分彰显,进一步确证了他的继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的当之无愧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领军人物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E·P·汤普森"文化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文化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模式过程中,汤普森提出应当摒弃斯大林主义的教条主义立场,让文化走出机械决定论和经济还原论的阴影;回到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文化;超越上层建筑理解定式,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互动中来理解文化的本质.通过修正威廉斯"文化是整体的生活方式"定义,汤普森提出了自己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是整体的斗争方式.在后来的社会史研究中,他以实证的方式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确证与丰富.  相似文献   

4.
邵朝杨 《学术交流》2007,(10):188-189
张跃军教授的新书《美国性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实用主义诗学》,是中国内地迄今为止威廉斯研究的第一本专论,它将威廉斯对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探究置于广博的传统哲学与漫长的人文探索背景之中,为我国英美文学研究带来新的气象,同时也对我国现代文学在西风渐进的环境下,思索如何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等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蒙德·威廉斯是一位独具理论特点和实践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 ,他的理论思想至今仍在文学及文化批评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前英语文学和文化界风行的“文化研究”热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威廉斯等理论家的努力。本文从威廉斯代表性论著入手 ,评价他对“文化”这一概念的基本理论阐释 ,从中可以看出他作为文化批评家的思考轨迹。  相似文献   

6.
王敏 《探求》2012,(Z1)
以"人"为中心,就是一切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这一理念在都市文化建设中,就表现为在对人的高度关心的基础上寻求实现现代都市发展目标的最佳途径.具体地,从社会即都市的"外部"角度来看,以"人"为中心,是指一切为了大众,即尊重大众、服务大众、方便大众,树立"一切为了大众"的都市文化建设观念;从都市自身发展即都市的"内部"角度来看,以"人"为中心,是指一切从市民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树立"一切从市民出发"的都市文化发展观.由此可见,不论从都市"内部"还是"外部",都市文化活动都是围绕着"人"、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因此都市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中心、引领都市文化建设的原则,才能最终实现都市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赖明谷  徐彩球 《学术交流》2003,2(9):117-120
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有一种能为广大民众普遍接受的文化为依托,去化解矛盾,整合思想,凝聚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文化———邓小平理论;具有继往开来意义的政党文化———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我们还迫切需要一种民本的、大众的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所需要的这么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更具民间性、广泛性和受众性,其价值将在今后的岁月里得以显扬。  相似文献   

8.
斯默西奇对组织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琳达·斯默西奇通过实地调查对组织文化的研究过程,重点阐述了斯默西奇关于组织是共同意义的系统的思想,关于组织的气质及在紧急情况下组织气质的变化的观点以及组织标记、口号和特殊词汇在组织共同意义的维持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熊杰 《创新》2021,15(3):109-116
"反向春运"是"春运"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新现象,是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向春运"的出现,为参与"春运"的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多出行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生存压力.与此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伦理价值的挑战,并由此引发的出行安全问题、代际价值观和消费观念的冲突等仍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正确规范出行行为,创新出行方式,引导人们对价值观的科学把握是应对新时代"反向春运"现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它是在"和而不同"文化机制的作用下由中华诸族在特定时空下共同创造的以各种承载历史记忆和集体意识的文化符号为表征,以各种蕴含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基因为内核的具有中华精神气质的共同体.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文化生成机制、 文化竞争与调适机制以及结构化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以前,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始终深蕴着一种执著的本位精神,虽然曾经多次受到游牧文化、 海洋—工商业文化的冲击,但是并未造成双向性的优化组合.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逐步走上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轨道,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蜕变和新生.  相似文献   

11.
曾晓元 《探求》2013,(Z1):64-66
一、法治文化的概念及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关于法治文化和法治文化建设,学术界和法治实践中有多种解释。笔者认为,法治文化是指公民内心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及其价值追求。它是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法律保障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有并遵循的以法律价值观为核心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法治文化建设是法制宣传教育深入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2):88-91
中国人民自古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崇尚和谐,反对霸权。对于国家间的相处,也反对以武力或战争方式解决一切问题。而崇尚"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爱好和平的文化基础,其中以"无为"思想为指导的先秦道家各思想家,以不同的程度反对战争,倡导国家间和平相处、共同获益。本文从先秦道家角度谈习近平总书记"拒绝零和博弈"外交话语,既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进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误读——泰勒文化概念和文化科学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德华.泰勒关于文化的定义在西方学界一直被视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定义,但这个定义是不无问题的。本文对其定义中的"单数的"、"大写的"文化和"复合整体"提出了若干质疑,进而对其文化科学的两大原则进行了批判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众文化",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批判者认为其是"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是肤浅文化的同义语,是美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入侵,是民间文化的灾难.辩护者则认为,对大众文化的这些非难关系到一系列价值标准的判定,大众文化和趣味标准不应由意识形态的制造者来决定,大众文化与其说是将艺术降格为商品世界的符号的再生产,不如说它是一个转折点,即终结了旧的文化形式,并将符号和消费引入自身地位的界定之中.所以,传统的批判理论指责大众文化被框定在极度的消费主义之中,风格千篇一律的刻板单调和平庸陈腐,是无的放矢.大众文化或许同样可以对高雅文化说,它事实上什么也不缺.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下层文化.大众用两种基本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下层性:一是逃避;二是对抗.两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都包含着快乐和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逃避中快乐多于意义,在对抗中则意义比快乐更为重要.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全球文化一体化和单一化的趋势,对人生深度、意义深度的消解,对艺术的神圣性、超越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公共播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兴波 《社科纵横》2010,25(5):138-139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既要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又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一是过于集中在精英学术层面,脱离普通大众;二是过于庸俗化的传播,不具备科学性和学术性。通过公共播讲的形式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研究成果向普通大众宣传,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献忠 《求是学刊》2013,40(2):164-169
明中后期出版的商业化使其具备了大众传播的某些属性,引发了大众文化的兴起和传播,打破了两千多年来精英文化居于绝对霸权地位的一元化、单线性的文化生态模式,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与知识的下移,使明中后期形成了"主流文化"(以程朱理学为主体)、"非主流文化"(以启蒙思潮为主体)和"市民文化"三足鼎立、多元共存的文化生态格局,这无论在传播史还是在思想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一切都印证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已经蕴含着近代的因子,昭示着明中后期已经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史密斯(M·Brewster·Smith)是美国知名文化人类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早在四、五十年代,人类学领域中展开的“文化与人格”研究运动中,史密斯就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极力主张人格结构是受文化因素制约的,因此,不可只囿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来研究普遍的人格。后来,西方关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冷落了一段时间。从七十年代开始,文化人类学研究又呈复兴景象,史密斯仍是个活跃人物,他的研究给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人关于自身的研究理论以及人自身的发展受到文化的定向,文化又是通过隐喻对人发生作用,因此,研究隐喻是研究人的根本途径。文化的概念,历来说解不一,但通常倾向于把文化定义为:由一个社会或一些人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以及使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具体化的物质实体。文化人类学不满足于  相似文献   

18.
俞天鹏 《社科纵横》2014,(7):123-125
情感是各门艺术的共通元素,情感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故乡》是一篇具有深厚抒情性的散文似小说,其中的情感结构暗合奏鸣曲式音乐结构,其中的情感张力合符雷蒙德·威廉斯的"感觉结构"理论,其中对乡村和城市的态度合符雷蒙德·威廉斯关于乡村与城市的主要观点,本文从音乐角度和雷蒙德·威廉斯相关理论为视角,对《故乡》情感结构的音乐性和社会性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9.
日本樱花象征意义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樱花除了植物属性的"能指",还具有抽象的、可以表达某种特殊意义的"所指",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个庞大、变化的具有多重复杂内涵的体系.它走过了一条从寄托民俗信仰到大众赏美对象,由"圣"到"俗"、再到被推至"国花"高位的历程.作为文化符号的樱花,其象征意义不断变迁.近代以后,樱花随着日本国家主义的演进,其象征意义也不断改变.本文揭示樱花被塑造成国花的历史基础以及战争中关于樱花的种种"言说",从而解析近代以来日本樱花所隐喻的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20.
姜华 《学术交流》2005,(11):119-123
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主要是关于大众能动性抵制权力控制和文化集权的研究,为当代大众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式,代表了新的研究取向。但他的大众文化理论由于具有明显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了激烈的批评。因此,通过对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解读与分析,有助于为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