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折衷"是《文心雕龙》的主要论文方法.以刘勰本人对于"中(衷)"、"折衷"的叙述话语为依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文心雕龙》中的"中(衷)"指的是文章自身内在的合理规定性;其"折衷"是以"势"、"理"为依据,通过"擘肌分理"的过程,来把握这种规定性.刘勰对于具体"文事"的分析、评定,是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的欧洲,北方民族南侵,社会动荡,人民没有任何知识、文化指导,已被当时的基督教垄断。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发展是和基督教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术基本上是基督教美术,是为基督教服务的。基督教美术都是围绕着"教堂"展开的创作,形成了巴塞里卡式、拜占庭式、歌特式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调和折衷"在杜亚泉的思想体系中具有方法论意义.在政治思想上,他以"调和折衷"的方法处理保守党和进步党、集权制与分权制、国家主义与和平主义的关系,构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文化思想上,他通过对中与西、新与旧的"调和折衷"建构了自己的文化理想.杜亚泉"调和折衷"的方法论有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思想来源,但在征引西方思想的表层下,隐藏着以中国传统文化参照,发明西方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4.
30年代,作为文化革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广东的革命美术活动有了蓬勃的发展,并日臻成熟。其成就的取得,一方面与当时左翼美术运动的开展关系极大;另一方面也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密不可分。当时,广大美术工作者充分发挥美术唤起民众、激发爱国热情的社会功能,用自己的创作紧密地配合当时的革命斗争,使广东的美术始终朝着大众化、革命化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明季澳门成为早期天主教的传教基地,为西洋美术传播和东西画风融合创造了备件。欧洲传教士画家和西画作品的到来使澳门西画创作一度繁荣,留下了东西方折衷画风的油画、壁画等作品。早期东西融风绘画主要的创作者是亚裔教区画家和中国画工,西方美术经东方人之手后从绘画语言到审美趣味都发生了变异,产生了以东化西的风格语言转化。呈现出独特的绘画风貌。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核心内容包括体验性心智、隐喻性思维和无意识性认知.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认为人类的范畴化、非范畴化、隐喻、推理和想象等机制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加工过程.当代汉语新词串语义模糊性是以语言的象似性为基础的主客体互动和认知加工的身体体验的结果,分别是体验性心智折衷现实表征与语言表征,隐喻性思维折衷认知主体与语境,以及无意识认知折衷"山寨"语素与"x"语素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7.
梁代是辞赋史上出现的另一个创作高潮期,以萧衍、萧纲、萧绎、萧统为代表的萧梁皇族的赋学批评,守旧、趋新、折衷的三种倾向并存,而且构成了梁代赋学批评的主要内容。代表当时的创作趋向的则是以萧纲、萧绎为代表的趋新派。  相似文献   

8.
宋代院画对当时工艺美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院画不仅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当时的工艺美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写实性增强,表现细腻逼真,更具世俗化、生活化,较之以前的设计风格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太强调"形似"也束缚了意匠化设计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不一定就是人才了,还需在实践中锤炼。书法、美术培训伴随他成长"要成为书法、美术人才,仅有文凭是不够的,还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参加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各种艺术培训。"这是杨健从自己成长的经历中感悟到的。金山农民画世家出身的杨健,从5岁起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看着姐姐拿着毛  相似文献   

10.
在方法论方面,刘勰把佛教和其本人处理佛儒道三教冲突与融合过程中,及佛教对待内部渐悟与顿悟之争中采取的“折衷”思想方法,用于创作《文心雕龙》的过程中,这是《文心雕龙》“折衷”原则的主要成因。《文心雕龙》的“折衷”原则主要表现在对待齐梁文坛文学创作中“法古”和“新变”之争的关系上,也表现在对待当时文坛文学批评中“奇”与“正”之争的关系上,还表现在对待文学创作过程中迟与速的关系和文学发展进程中渐变与顿变的关系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正纬》刘勰采用了"折衷"思维方法。刘勰通过"擘肌分理"的过程,准确把握了谶纬为"伪"及其"诬圣"、"乱经"的"势"、"理"本性。由此之"正纬",其目的在于归儒经还之正宗。  相似文献   

12.
"任自然"是魏晋南北朝审美意识的主流."任自然"的审美意识,与先秦时期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美学思想有渊源关系.在当时,"任自然"主要落实在名士对自然天放的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中."任自然"的审美活动导引出钟情于"清秀"的审美取向,对文学、美术、工艺等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竞技体育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在文化发展的类型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本位类型;在文化传播方向上,继承了由上至下的方向;在责任、权利、义务、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上,继承了重责任、权利、义务、品德修养的优良传统。不同于文化的冲突论,也不同于文化的融合论,中西竞技体育文化是通过拼合而展现出时代性,这种时代性至少有三个:"个体张扬"与"个体消减"的折衷、"合"与"争"的折衷以及"向前看"与"向后看"的折衷。中国竞技体育文化的文化自觉性是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发展之路的畅想,应该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核心,立足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现存的多元化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应促使人们拥有根据自身情况、项目特点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坚持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新时代大背景中,在承认中国竞技体育国家主义存在合理性的基准下,对全球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做出前瞻性的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与《弘明集》作者僧祐有着相似的写作初衷与具体举措、思维方法,各以"还宗经诰"与"尊崇律本"为本,具体举措都为尊经、重本、崇正,所用皆为"追本溯源""原始要终"的行文方式,二书共同体现了文化上的折衷圆融精神。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市文联拟编一本《徐州与中国美术文献》的集子,嘱示我作为徐州籍人要写点徐州与徐州美术有关的东西。我想到,家父陈天先生遗有多本与徐州"美术"有关的日记,且目前我正在艰难地整理中。从中略找出一本,便有他所经历的徐州美术的片段。家父原籍是徐州邳县(今邳州市)占城。今日邳州市的石雕产业已蔚为大观,呈数万人的从业规模。而这个产业的发起者与创办者便是陈天先生。大约是1973年左右,陈天先生不甘于使自己的雕塑技能荒废于原籍的耕田劳作之中,曾向邳县革委会毛遂自荐,表示愿以绵薄之力为邳县作出贡献。而当时的  相似文献   

16.
楚美术的色彩取向与色彩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美术色彩观既不同于以正德正色为标准的合"礼"、合"度"的儒家色彩观,也与道家所标举的以黑白素淡为特征,以"虚"、"无"、"空"为旨归的本体论色彩观大相径庭。楚美术色彩观念的形成是春秋战国时期普遍流行的"五色"审美观"楚化"的结果,它对中国传统美术设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的欧洲,北方民族南侵,社会动荡,人民没有任何知识、文化指导,已被当时的基督教垄断。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发展是和基督教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术基本上是基督教美术,是为基督教服务的。基督教美术都是围绕着“教堂”展开的创作,形成了巴塞里卡式、拜占庭式、歌特式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唯务折衷”是贯穿《文心雕龙》的思想方法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学者由此入手,重新评价和认识《文心雕龙》。本文拟从刘勰与当时文坛主流的人际关系入手,考察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本文认为,刘勰与当时领袖文坛之“时流”的距离,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边缘性微妙状态;而这种状态恰好将他置于南北思想文化的交汇点,使他既在主流之中,又出主流之外。换言之,他既能冷眼旁观,看到圈内弊端,自觉从北方思想文化中汲取养料,思想气质上尚北;又熟悉圈内风气,尊重南风劲吹、文尚新变所取得的成就,审美意识上宗南。所以,“唯务折衷”思想的背后是若即若离的人际关系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术是小学开设六年的学科,同时因为美术素养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用途,美术素养的培养在职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职前小学全科教师美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养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投入,这与极短的大学美术学科教学时间不匹配,构成了职前小学全科教师美术素养培养的矛盾焦点。在全科教师的美术素养培养过程中,落实"以形、色为主干,线造型贯穿始终"的策略,即抓住"线造型"这条主线并贯穿在美术课程内容的教学中,以"形、色"为两翼重点展开。在进行美术基础能力训练的同时,在相关教学中强调对美术学科基础性、典型性、原理性知识的理解和相关技能的掌握,从而使职前小学全科教师获得胜任小学美术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20.
阿谁 《北京纪事》2010,(1):82-83
少年时期就极具艺术天赋的姚斌,在上世纪80年代成长为富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因为美术特长被征召入伍,1991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当时,他是这批全军美术骨干中年纪最小的,也是专业成绩最优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