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勤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19-221
《青琐高议》是北宋中、后叶著名的文言小说集,受空前繁荣的市民文化影响,其“庞杂”的内容明显地开 始趋向于世俗化,标志着其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青琐高议》的艺术形式及其在小说文体变革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08-111
从雅俗之别这一特定角度深入剖析《青琐高议》独特的艺术形式,重新考察宋代前后文言小说与话本小说彼此交错互融的关系及此后的发展态势,以发掘其在小说文体发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宋文言小说集《青琐高议》所收146篇作品中有16篇是帝王题材的故事。与前代同类作品相比,这些故事的叙事重心由政治劝诫转向了娱乐媚俗,创作方法由纠缠于正史跃进到恣意虚构,语言风格由含蓄蕴藉变为朴野直露。造成宋代帝王故事世俗化转变的原因是:五代以降帝王权威的严重下降、创作主体社会地位与接受主体审美旨趣的变迁、话本小说审美趣味对传奇小说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谭德贵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3):86-88
孝道是中国传统专制文化的现实与历史基础,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延伸。而《周易》则建构了孝道的理论基础,《易传》彻底改造了《易经》中的先天平等思想,由所谓"先天不平等"(天尊地卑)的虚构逻辑前提出发,推演出"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妇卑"的理论主张。后代的统治者与御用文人,在理论上把这种专制性的孝道观加以细化,在实践中加以制度化、法律化、典范化,导致了奴性化、反科学性、反人性的严重后果。只有彻底抛弃专制基础,对传统孝道观加以扬弃,才能真正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5.
董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91-93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男人为主的作品,但却集中地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女性观,主要表现为对女性美的否定和红颜祸水的观念,显示出传统文化对中国文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子《论语》与口传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舒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2):1-8
孔子被二千多年的文明史塑造为书写的圣人和教育家,他其实是保留在华夏书写文明中的口传文化最后的大圣人。《论语》绝非孔子“著作”,而是口头教学情境的活化石。“述而不作”的信条中蕴涵着异常深沉的口传文化价值观。孔子对音乐和诗歌的极度偏爱与推崇都体现着他与远古“圣”观念的契合之处。作为对话录的《论语》是口传文化的学习方略和“圣”的人格境界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7.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辰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1):56-58
影片《刮痧》围绕刮痧是中医疗法还是虐待儿童的争论而引发的一场司法冲突。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是一场司法纠纷,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冲突。本文以电影《刮痧》为切入点,从哲学观点,思维方式和民族习惯等角度来阐述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以揭示中西方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蔽部分 相似文献
8.
陈东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2):106-111
《金瓶梅》所展示出来的文化特征是平民文化。从经济活动上看,它是16世纪中国运河经济文化的产物,体现出中国东部地区民众生存发展的丰富内涵;从宗教意义上看,小说生动而又十分丰富地展示了民间宗教的活动场景与信仰状态;从哲学思想上看,它以各种方式阐述了民众的人生态度,尤其是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的人与自然的人的关系;从政治态度上看,小说从平民百姓的视角,通过对政府官员故事讽刺性的叙述和评价,表明平民大众对政治的鲜明看法。《金瓶梅》的平民文化内涵,标志着中国小说对现实平民百姓命运的关注,成为明代社会平民文化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9.
《圣经》汉译与文化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敬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3):99-106
《圣经》作为基督宗教的原典,其翻译是伴随着该宗教在中国的传布而发展的。在有据可考的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圣经》汉译已经形成为强大的文化资本,进而以文化资本的形式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共生、相融。透过《圣经》汉译文化资本化的分析,可以为《圣经》汉译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并对《圣经》汉译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方雪松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18-23
文章运用文化批评方法对<何典>进行了文化解读,认为作品中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与依恋的矛盾,其特色在于本土文化、俗文化的张扬而开启了新的小说审美意识,以及颇具艺术辩证法的讽刺艺术,构成了<何典>崭新的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居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主导地位的天人关系问题,既是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文化方向上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天人关系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三种学说。而影响最大最重要的主流观点是《周易大传》的“辅助天地”的学说。我们应重视其关于先天即引导自然,后天即随顺自然,在自然变化未萌之先加以引导,在自然变化既成之后注意适应,做到天不违人,人亦不违天,即天、人相互协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高一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家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3)
<新青年>杂志的初衷就是培养和造就新青年.这个工程需要两路并进:一是破除旧观念,一是确立新观念.确立新观念的重点之一是传播现代国家理念,高一涵承担了这项使命.他的文章比较全面地传达了现代国家理念,不仅可以唤起人们对民主共和的向往,而且与现实形成比照,可以唤起人们变革现实的热情.在当时的新文化阵营中,没有几个人对于现代国家的性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政府的权限、自由、民主、人权等问题有系统而全面的见解.高一涵的文章弥补了<新青年>集团的诸多不足,也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3.
杨云香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135-137
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复古”运动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益驱动的结果。“复古”的动机和目的,在于把传统文化贴上现代商品社会的标签,像不动产似的展示与拍卖。“复古”,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但却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文化发展的核心实际上是创新,因为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田小中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70-71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为衍文。 相似文献
16.
17.
张钧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4):104-108
探讨晋商与传统法律文化的相互关系,能够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和山西地方法律史以及晋商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该文通过讨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视野中“商”的观念,以及“礼法秩序”影响下的山西商人,认为晋商与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法律文化是影响晋商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彝族宗教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理念,并从其自然观、原始生殖观和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等方面体现出来,而各种宗教活动仪式的诸多保护生态资源的方式也体现了彝族生态环保传统。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实质上就是将“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历史过程。这种精神的汲取对毛泽东的影响极为重大与深远。早年所积淀的文化传统与民族气质 ,使他在今后的社会实践当中 ,立足传统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坚定的毅力和无畏的气概 ,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