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陈洁 《国际论坛》2013,(6):8-14,77
欧盟弹性一体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其与欧洲一体化中的危机在时空上呈现互动的关联。欧债危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危机,对欧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考察欧债危机以来欧盟及成员国的发展动向,不难发现危机导致欧盟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的分化明显,并推进欧盟部分成员国在一些政策领域深化合作,强化了欧盟弹性一体化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欧盟能否借助弹性策略来推进欧元区结构改革和深化合作,这无疑需要欧盟拿出彻底化解危机的政治意愿和果断行动。从欧债危机的根源和欧盟的异质性程度来看,欧债危机的彻底解决需要更长的时间,有限的弹性手段有助于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并将进一步推动欧盟弹性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超国家性为特点的"共同体方法",近些年来,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面临日益增多的压力,受到了各种质疑。而以强调政府间协调行动为特点的"联盟方法"却在应对欧债危机的过程中得到了加强,并逐渐成为欧元区以及经济货币联盟治理的主要模式。欧盟治理从传统的共同体方法向新的联盟方法的转变虽带有应急性的特点,但却不是临时性的安排,而是体现了欧盟治理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欧盟是福建省主要出口市场之一。欧债危机的爆发使福建省外贸经济遭受了巨大冲击。文章首先介绍了欧债危机产生及发展态势,然后通过欧洲需求下降、汇率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几方面的因素,分析了欧债危机对福建省外贸发展的不利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外贸企业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广东是外贸大省,欧盟又是广东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与持续,其对广东对欧出口贸易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通过欧债危机期间广东对欧出口贸易的统计数据,从不同大类产品、不同贸易方式角度对欧债危机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微观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危机影响的作用机制,以期找到欧债危机对广东经济与贸易影响的直接作用点,为广东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应对欧债危机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欧盟在经济上具有高度关联性。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就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欧债危机概念、形成和演化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途径、领域和前景探讨等方面。研究视角广阔,成果丰硕,但研究方法单一,多以定性描述为主。今后应加强的方面是:欧债...  相似文献   

6.
欧洲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中央银行,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央银行相比,它具有明显的超国家性。欧洲中央银行的建立是以德国的中央银行即德意志联邦银行为蓝本,独立性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欧债危机全面爆发后,作为欧债危机重要救助力量的欧洲中央银行,其独立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而加强欧洲认同、建立财政联盟和重塑信誉是巩固和提高欧洲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文章首先介绍了欧债危机的背景,然后试图分析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我国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欧洲大陆的冲击使欧洲长期积累的财政和债务问题逐步转变为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主要是由欧元区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脱节、高社会福利与低经济增长矛盾以及危机爆发后救助迟缓、乏力等因素导致的,同时它也是欧元区在建立之初就一直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缺陷所带来危害的集中体现。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冲击,给欧元未来的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欧元区未来的结局可能是促使欧债危机国家退出欧元区,而这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则是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9.
自欧债危机以来,欧盟经历了诸如欧债危机、周边安全危机、难民危机、恐怖袭击、认同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冲击,这种冲击也反映到欧盟对外政策方面。从最近几年欧盟在对外政策各领域发布的政策文献以及对外行动实践来看,欧盟对外政策中务实主义色彩日益浓重,反映了其在价值观外交遇挫后的战略调整。欧盟现在更加重视周边的安全和稳定,更加重视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针对某些国家提出了复原力概念,在安全与稳定之间寻求平衡,强调战略自主性以加强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欧盟对外政策调整同样反映在其对华政策领域,欧盟对华疑惧情绪增加,对华政策中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渐浓,更加强调对中国的规制和欧盟的整体利益,在重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0.
欧债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欧洲经济治理体制长期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包括经济政策架构不完善、货币与财政政策分离、危机预防与治理机制缺失、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欧洲经济治理体制不仅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表现乏力,而且对劳动力市场僵化、长期发展趋异等由体制缺陷带来的长期性问题束手无策,直接危及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继续推进,经济治理体制改革因而刻不容缓。欧债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危机、重振经济发展,欧盟与欧元区在治理危机的同时,也着力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利用危机带来的契机修补欧洲经济治理体制的漏洞,取得了一定成果。展望未来,面对复杂形势,特别是经济发展趋异加剧削弱欧洲认同的局面,欧盟领导人将如何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论欧盟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集体危机,这被认为是自1999年EMU成立以来遭遇的最大挑战。继希腊之后,爱尔兰和葡萄牙先后向欧盟提出了金融救助申请。2011年7月,欧盟达成了对希腊进行第二轮金融援助的方案。尽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不容乐观,但此次危机也促使欧盟及其成员国加快了自身改革。  相似文献   

12.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发展、欧盟的扩大和全球化背景下欧盟面临的各种挑战,使欧盟原有的运行机制已不适应欧盟的需要。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尤其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欧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里斯本条约》的生效,让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得以重启,并为欧盟应对危机和挑战提供了一个稳定、持久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先后爆发了三轮主权债务危机.它们的发生具有特定的约束条件,既有共性的内在原因,如危机国经济结构失衡、债务规模超过警戒线、债务结构不合理及债务投放领域不当等,也有着不同的特征.通过比较研究发现,21世纪初,主权债务危机有向发达国家转移,危机呈日常化、长期化,危机传导与蔓延的速度、力度愈发增强等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债务国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注重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才有利于提高偿债能力、规避或挽救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4.
实行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 ,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从各项债务风险指标的本质特征上分析 ,潜在的风险很大 ,必须加强债务管理 ,有效防范财政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风险投资行为与流动性危机模型,对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行为及其与流动性危机的关系进行了解析。同时结合“类主权财富基金”的特殊性质,对迪拜债务危机进行了现实透视,可以发现: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行为将导致社会风险资产总体规模高于社会有效水平;债务危机是投资机构非理性扩张的必然结果;迪拜“类主权财富基金”的特殊性质是引发其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高校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债务危机,针对这一现象,结合高校的实际,对高校存在的债务危机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揭示高校债务危机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防范债务危机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并迅速向其它欧元区国家扩散。一系列危机的爆发引发危机国家政府债券持有者的疯狂抛售,债券收益率上涨,市场流动性紧缩。直至目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入手,总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若干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97年韩国金融体系遭受到的那场空前严重的系统性危机,本质上讲是一次债务危机,韩国经历了一系列痛苦的应对措施之后才化解了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然而,近年韩国国内再度出现有关"负债危机"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具体考察近年韩国负债情况,客观揭示韩国债务评价标准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办学资金不足,可以采用举债的方式来融入资金,但必须考虑到举债适度、偿还能力、规避筹资风险、选择投资项目、提高投资效益、存量资金运用等,以确保投资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效益性。  相似文献   

20.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海啸过后,欧元区各国先后暴露出严重的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受到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的作用而愈演愈烈,引发了全球赤字潮、影响了各国对外贸易及金融市场的效率。放缓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就中国而言,此次债务危机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导致外汇资产大量蒸发,同时还有热钱的涌入。因此,中国应在借鉴各国政府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遏制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