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危机根源于其传统视域的内在困境,拯救当代辩证法理论必须以转换辩证法的存在视域为前提.传统辩证法以"非时间性"为视域,形成了辩证法研究的"非时间性教条",也导致了辩证法理论两种传统研究范式的危机.现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为辩证法提供了"时间性"的视域,也为辩证法理论本性的当代阐释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一直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宣告了传统同一性辩证法理论的终结.柏拉图"思辨辩证法"的道路已经被证明此路不通,我们必须选择另外一条道路:返回到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苏格拉底意义上的"对话辩证法".语言哲学发生的语义学向语用学的转向为辩证法的语言学转向提供了契机,辩证法的语言学转向并不是语义学的转向,在本质上是一种语用学的转向.这种转向的内涵就是"对话"作为一种以言行事行为,在一种完成行为式立场上,通过语言游戏,最终达到商谈共识,从而实现团结的目的.因此,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具有双重的意蕴,在语言哲学的意义上它是一种对话辩证法,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它是一种团结理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作为一种"对话辩证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辩证法理论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早期考察自由问题的视角,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开始转向人本学和政治经济学双重视域下的"劳动"。这一转变是马克思哲学逻辑展开和世界历史思想发展两条线索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从哲学逻辑展开而言,马克思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到超越黑格尔"国家-市民社会"理论,关注到劳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从世界历史思想发展而言,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形态的改变看到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凸显,深刻认识到劳动与资本的张力关系是终结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动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逻辑和历史两条线索的发展说明,劳动是解决自由问题的现实基础,是马克思后期形成科学唯物史观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当代哲学的思想语境中推动辩证法理论研究的深化,探求辩证法的当代合理形态,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课题。贺来教授新作《辩证法与实践理性——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版)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  相似文献   

5.
杨谦  王思鸿 《中州学刊》2014,(3):120-12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深刻转变,取得丰硕的思想成果。从"物性"到"感性",从单向对象性到双向对象性,马克思由思辨唯心主义转向感性唯物主义;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从精神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由唯心辩证法转向唯物辩证法;从抽象人到现实人,从自然界到人类世界,马克思开始由人本学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马克思此后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而不是与之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实践概念在近代辩证法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意义,它是康德以来的新理性主义(即辩证法理论)哲学立论的关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也正是在这个关健性问题上批判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遗产,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和建立其上的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国哲学界论述得还很不够,许多人甚至根本忽视了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论述一下马克思主义在辩证法理论上的这个转折,以便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一、黑格尔哲学中以实践为核心的总体性理论及其局限在黑格尔之前,康德把理性的最高意义表述为消极意义的辩证法;康德之后的费希特、谢林哲学则从积极的意义上探讨理性,从活动,从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结合方面讨论理性。初步完成了从形而上学到辩证法的转变,继费希特、谢林之后,黑格尔系统地研究了理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关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解,分别有"活动""视角"和"革命化"意义的马克思实践哲学这三种方式。其中,"革命化"意义的马克思实践哲学是一种以现存世界的革命化为性质、以改变世界为根本使命的哲学,它是理解《资本论》哲学性质的重要视域。以此观之,《资本论》哲学正是在一个现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层面上将实践哲学的"革命化"规定性展示出来的典型。《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性思想、关于经济范畴的本质性思想以及关于资本运动的辩证法思想,都在本质意义上指向了同一个方向:现存世界的革命化或改变世界,由此《资本论》哲学才实现为"革命化"意义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意识哲学。意识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思辨理性的抽象逻辑演绎构造了一个概念帝国,内在困境在于意识始终无法切中外在的超越之物。马克思生存论突破意识哲学的藩篱,扭转了哲学的方向,哲学出发点实现了从“我思”向“现实的个人”的移居,重心从抽象概念王国转向现实生活世界,强调的是实践关系相对于理论关系的逻辑优先性。马克思生存论的现实呈现就是资本批判,其结果是共产主义视域的敞开。在此,现代性的历史边界得以划定。然而,指出现代性的未来宿命并不意味着否定它的当代价值及其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是理解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的一把"钥匙",是马克思前期"改变世界"思想的逻辑必然结果。《资本论》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的最终完成,它所揭示的"个人受抽象统治"的现实生存境遇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契机。《资本论》所建构的"批判的辩证法"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等内容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理论,对复杂系统运动给出的辩证分析,显著地不同于矛盾辩证法的视域和理解。研究两者的某些关系,从复杂系统理论中采借许多有意义的思想、方法去补正矛盾辩证法对事物的思考和解释,是哲学研究应当关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与实践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理论理性"的层面上理解辩证法的本性、主题与功能.自康德以来,这种意义上的辩证法遭遇到严峻挑战.从实践理性的层面重新阐释辩证法,巳成为深化辩证法研究所面临的重大任务.立足于现代社会生活实践,个人"主观性视角的有限性"与社会生活"他人视角的无限性,,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为辩证法克服理论理性层面辩证法的抽象性和虚幻性,实现从理论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向提供了重要的生长点和问题意识,在承认"理性多元论事实"的前提下,通过"对话"、"宽容"与"相互承认",来寻求这一矛盾的克服,实现社会的团结与社会的统一性.这构成了作为实践理性的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改变世界”是马克思哲学之旨归。1844—1845年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化的时期。马克思从对异化理论的批判继承开始,由抽象入本主义转向对历史现实的关注;通过对鲍威尔“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清算了唯心主义思辨哲学;通过对李斯特国民经济学体系的批判,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基本立场;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实现了从旧哲学的“解释视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视域”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主-客-主"交往实践辩证法作为辩证法的又一个向度,是在对传统向度"主-主"辩证法和现代性向度的"主-客"辩证法基础上的完善与发展.从生存论视域进行哲学反思,目的就是返回到人自身之存在,使人能动地对客观世界进行生存意义上的改造,使"以人为本"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一崇高使命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当代哲学思想语境中推动辩证法理论的深化,探求辩证法的当代合理形态,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知名学者贺来教授的《辩证法与实践理性》一书,以大量的经典文献为基础,史论结合,以独到的哲学理念深入思考,提出对于辩证法的理解应从理论理性转向实践理性,并围绕着这一基本观点,在后形而上学视野与实践范式中对辩证法的当代合理形态予以深层探讨,使其呈现出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如何从哲学视域反思和解答利益差别和贫富差距问题而达到利益和谐,在实践上成为我国走向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关键,理论上成为推动哲学自身创新的契机。为此,新的哲学反思应当深化三重维度:(1)实践哲学维度,即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相适应,既反对任何从某种抽象观念或者原则出发、超越社会阶段和基本国情的唯心主义空想,又要在“改变世界”中积极引导历史建构;(2)历史发展和过程思维的维度,利益和谐、公平正义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其实现方式、实现程度必须与发展主题、历史基础相一致;(3)以和谐为宗旨的历史辩证法的维度,科学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矛盾的新特点,致力探索进行合理调控的独特路径与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学的产生是马克思的思想逐步成熟的过程 ,马克思在学生时代受到康德、费希特先验思想的影响 ,在习作内容上使现实与理论脱节 ,为解决这一矛盾 ,转向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把自我意识看作为人的本质 ,客观理性作为世界的本质 ,经过参加实际斗争 ,面对理性的法和物质利益的冲突 ,转向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论述了国家和人的关系 ;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从《神圣家族》开始 ,马克思清算了自己过去的理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人的本质科学化 ,创立了科学的人学  相似文献   

17.
王庆丰 《中州学刊》2005,1(3):167-169
马克思终结了以往全部的形而上学,他试图走出一条哲学现实化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根本就在于实现哲学研究视域的转换,从"彼岸世界"转向"此岸世界",即"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当马克思把哲学的视域投向"此岸世界"以后,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便呈现出解放的理论旨趣,关注人类的命运和致力于人类的解放就成了马克思哲学所肩负的学术使命.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学说可称为人类自由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哲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意识形态.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以抽象的概念体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哲学的显著特点就在于,不存在超历史的、囊括所有哲学的统一的哲学定义,哲学的位置是由现实的实践活动以及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使哲学的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对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矛盾关系的理论反思.辩证法的批判性与实践唯物主义的革命性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这就是否定现存事物、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关联、融为一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9.
早在前亚里士多德时期西方思想中就有了实践概念,只是到了亚里士多德才形成哲学意义上的实践范畴及实践哲学.实践概念是人类理智在哲学问题域上由追问“世界是什么”向究诘“世界应该怎样”的重大转向,意味着人的反思能力的重大提升.马克思哲学思想中没有专门的合理性或合理化的学术概念,但马克思哲学强调实践中的主体性品质和主体改变世界的意境,本质上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合理性追求.这种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实践基础上对西方传统哲学关于理性思想尤其是实践理性(西方传统哲学的合理性本质上是“合乎理性”)思想的超越;以实践为核心范畴构建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完备整体性的哲学体系;确立了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关于事物合于客观事实真理(物的尺度)与主体性的主观价值判断(人的尺度)、目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的合理的哲学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疑难.我们借鉴海德格尔关于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来类比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以期达到对“颠倒之谜”的本质性理解: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绝不是简单的翻转和剥离,而是从黑格尔辩证法中转向出来.这一转向,马克思是通过穿越黑格尔哲学的意识形态幻象,“退回”到对象实际的此岸世界——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标志的现代社会——而实现的.沿着这一理论路径,马克思破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化”,最终确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