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直接立足于人类现实的社会存在,不仅超越了先验反思的普遍历史观念,而且颠覆了绝对思辨的世界精神王国,最终发现了人类社会的现实历史规律。因此,回溯康德先验历史哲学的界限,把握黑格尔思辨历史哲学的完成,重新理解马克思批判历史科学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超越,是一条通达历史唯物主义本质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想象力、先验统觉、先验范畴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康德有关先验想象力的思想。笔者指出:将康德意义上的先验强加于想象力一方面造成想象力的先验合法性与经验性现实运用的两分,从而使想象力无法成为形成认识的最终原理和根据。另一方面使作为纯粹主体的先验自我实现了在分裂中的统一。先验想象力之所以无法突破先验统觉、先验范畴的“规则框架”,在于康德哲学未经反思的前提:其对实体化的纯粹主体之现实性———形式逻辑的“一”及由之确立的纯粹先验性不可置疑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杨晓 《人文杂志》2008,(1):22-28
本文认为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对康德的先验哲学的超越.本文从对康德的先验理性的批判入手,展示了黑格尔超越内意识形而上学的现象学思路.遵循笛卡尔为近代意识哲学奠定的自明性原则,康德将现象与物自体的分裂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物自体不可知,知识只关乎现象界,知识的根据归于先验理性(主体自我意识),满足于主观有限的认识.而黑格尔一反意识哲学的清晰性、自明性原则,认为意识经验(现象)得以可能的根据正是理智意识不能清晰、自明地把握的物自体.物自体(绝对、存在--精神)就在现象中,通过现象开显自身.绝对降临意识,使得意识与精神之间有了明暗的实在关系.意识得以可能的根据就是作为其真理性尺度的精神,这种真理性自身是意识之光由之发出的玄暗.绝对精神(物自体)开显、创造、显现现象,这种开显、创造活动就是存在的事情,存在的事情(人类历史)及其事后的觉解就是存在--精神的澄明,就是真理性自身.  相似文献   

4.
康德哲学是以界限问题为核心展开的,而界限问题又可以归结为先验主体问题,它可以通过"我能(知道)什么?"这一形式展示出来。维特根斯坦对康德哲学的改造是通过界限的语言化和主体的界限化进行的,即把康德哲学的理性界限改造成为逻辑语言界限,并通过主体的界限化使主体成为世界的界限,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主体——界限主体。由于界限主体具有"零位"特性(类似于数学中的零),于是,康德关于主体能力和理性界限的提问"我能……?"相应地就转变为一种基于"零位"主体的逻辑语言的意义标准的提问"人们怎么能……?"哲学问题也就转移到了以探讨"怎样"为特色的"Canbe"问题上来了,康德的哲学问题也就从理性的平面转移到了语言逻辑平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哲学原创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对原创及其普遍认识条件即思维操作方式的意识。有三种形式的新知 :经验、规定的认识、反思的认识 ,而只有其中反思的认识在实质地添加普遍理论知识并且是精神的主动创造的成果。原创属于反思的认识 ,是对事物存在的普遍本质和统一原理的积极构造。问题意识具有内在批判结构和方法阐明作用。创立一个新型问题意识也就获得了思维的新起点和新方法 ,从而奠定了哲学原创的基础。哲学原创的合法形式是综合式前提批判亦即先验批判。这种先验批判要求必须跳跃式地暂时超脱具体的问题对象而从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最高概念开始 ,然后逐次推进。其中的“跳跃”构成一个问题转化情境 ,由逻辑批判与先验决断来完成 ,而接下来的概念构造在先验决断的引导下表现为一场持续的从普遍到特殊方向的先验批判。先验批判内在地产生出哲学原创的自律机制和有效性规范。  相似文献   

6.
当代哲学陷入了意识哲学形式下的形而上学与后现代旗帜下的怀疑主义之间的僵局,其焦点在于存在构成是否具有确定性,而争执的有趣特征在于,正是现代意识哲学的工作平台———现实经验存在———含有后现代主义可以插足对抗的逻辑裂隙,即内容特殊性观点下的一切哲学思考都必然被推入变动不定处境。后现代主义正是从内容层面坚持怀疑主义的。怀疑主义所导致的消极相对主义破坏认识秩序,钝化人的认识力量,必须给予理性反击,以重新确立人的真理信仰和认识上的严肃态度。其核心任务在于辩护存在构成的确定性。这需要并只有进行先验批判才能完成,因为先验领域才具有抗御无限变动性侵蚀的能力。但康德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先验哲学难以切中存在问题,不能被承袭而用作反击当代怀疑主义的武器。只有对意识的存在所进行的先验批判,才能使形而上学超越现代意识哲学而完成对认识确定性的解释和论证,最终驱散具有消极破坏性的后现代主义幽灵。  相似文献   

7.
原创法度:哲学原创本质、方法和规范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哲学原创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对原创及其普遍认识条件即思维操作方式的意识。有三种形式的新知 :经验、规定的认识、反思的认识 ,而只有其中反思的认识在实质地添加普遍理论知识并且是精神的主动创造的成果。原创属于反思的认识 ,是对事物存在的普遍本质和统一原理的积极构造。问题意识具有内在批判结构和方法阐明作用。创立一个新型问题意识也就获得了思维的新起点和新方法 ,从而奠定了哲学原创的基础。哲学原创的合法形式是综合式前提批判亦即先验批判。这种先验批判要求必须跳跃式地暂时超脱具体的问题对象而从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最高概念开始 ,然后逐次推进。其中的“跳跃”构成一个问题转化情境 ,由逻辑批判与先验决断来完成 ,而接下来的概念构造在先验决断的引导下表现为一场持续的从普遍到特殊方向的先验批判。先验批判内在地产生出哲学原创的自律机制和有效性规范。  相似文献   

8.
历史性的辩证法与辩证法的历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性维度 ,描述了其所经历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历程 ,即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意识对康德批判哲学的先验意识的超越 ,以及诠释学辩证法的效果历史意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意识的扬弃。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揭示了辩证法自身历史性的存在论的、辩证性的真实哲学含义 ,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性问题提供直接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
先验思路在西方哲学上清晰可辨.巴门尼德对"是"的追问、柏拉图对"相"的纯粹推演便是先验思路的最初形态.康德对主体自身的认知能力及界限的探究、胡塞尔对意识行为本身的探求则为先验思路较为成熟的形态.先验思路的基本特征是以独立于事实和历史起源的方式为认识寻求先验的根据.其基本态度是以哲学之思的方式趋向哲学最终的绝对自明的根据.先验思路是一条通达"纯粹存在"之路,它代表哲学研究本身.  相似文献   

10.
康德哲学中的时间问题,过去一般仅限于其先验感性论的阐述来理解,实际上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分析论中,康德通过图型、“主观演绎”中的直观和想象力等概念深入探索了我思统觉活动中的时间意识问题,并引发了一系列认识论和本体论上的重要观点和矛盾。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本世纪的思想大师都注意到了康德先验自我学中的这一问题,并受其影响而开辟了哲学新境界。本文侧重于康德本人的思想,对自我和时间的关系问题提出初步讨论,并提示对人类环境危机和道德困境的哲学关注。  相似文献   

11.
康德认为,哲学是一门相关最高的和基本的人类理性目的的全部知识的科学,它的对象是自然与人,它由理论哲学、目的论和实践哲学组成。康德的批判哲学是要解决独断论和怀疑论的问题,而先验哲学是要解决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问题。康德哲学的先验方法,本质上是要说明一切经验知识之可能性的条件,它一方面要在先验知识的可能性中扩展它的经验实在性,另一方面则要在经验知识的实在性中追寻它的先验可能性。而分析法和综合法则是两种先验证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淑静 《理论界》2007,(4):167-168
主客体关系是哲学史上纠缠不清的一个古老的问题。从笛卡尔哲学到康德哲学是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哲学范式,但意识哲学范式本身存在着困境,探寻走出这个困境的哲学路径很多,在众多的哲学家中,哈贝马斯找到了另一条路径:交往范式。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先验哲学,以考察人的认识能力、研究认识何以可能为目的。它标志着人类开始从自身入手来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使哲学的发展从以本体论为中心转变到以认识论为中心。本文拟对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作一粗浅的考察。一康德先验认识论中的认识主体是能动的功能性主体。康德认为,在人们认识之前,就存在着一套先天的直观形式和思维形式,这些形式逻辑地先于认识,它们是进行认识的条件,是人们认识的可能性。先验哲学就是这样一套先天的直观形式和思维形式所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分为感性、知性和理  相似文献   

14.
康德在对传统的一般形而上学进行批判时,划定了人类理性的认识范围,人们超出这种规定性所认识到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是"诡辩的假科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人们研究和批判的对象划定了界限,即以人的实践为前提的人类自然,若跨越这一界限去探寻在人之外的纯粹自然,则会陷入形而上学的困境。但是康德的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又有所不同,康德是以不可知论和二元论为出发点以建立新的道德形而上学为归宿,而马克思则要抛弃任何先验的和超验的形而上学,可见,马克思对康德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15.
《判断力批判》是康德完善其整个批判哲学的中介性环节。通过对反思判断力及其先验原则的论证,康德弥合了在前两大批判中分裂了的自然领域与自由领域,使得由自然到自由的过渡成为可能。同时,对鉴赏判断作为先天综合判断的论证也使得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呈现出完整性和对称性。  相似文献   

16.
徐秋实 《学术研究》2023,(10):28-34+177
受当代心灵哲学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流行的功能主义观点来解读康德的先验自我。其实,论证即使在康德的理论哲学中,先验自我也要被视为有绝对自发性,所以需预设本体与现相的区分,而功能主义因与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迥异的形而上学背景无法解释先验自我的这种特性,因此以克切和布鲁克为代表的对先验自我的功能主义式解读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康德在他的实践哲学中把对定言命令的可能性证明称为"演绎"。长久以来,学界都在讨论这一实践哲学中的演绎与理论哲学中著名的"先验演绎",尤其是与范畴的先验演绎之间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康德对于先验演绎的一般定义,并且具体对比了这两个演绎之间的论证结构,最终得出结论:尽管两个演绎存在一些具体论证上的差异,但它们的深层结构是具有互通性的,都同样符合先验演绎的基本特征。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我们能够更完整地把握康德先验哲学在思辨与实践领域的复杂关系,并且使得一种系统性的先验观念论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刘晨 《阴山学刊》2020,(2):102-106
“形式显示”是早期海德格尔提出的一种现象学方法。关于这种方法与康德所开创的现代先验哲学的关系,学界存在长久的争论。事实上,海德格尔对康德兼有继承和批判,因此形式显示实质上依然是一种先验方法,但“先验”这个词在此被重新定义。他沿着先验主义的道路,对传统先验哲学的形式主义作了进一步的还原,最终达到一个原初的实际生活经验领域。总之,形式显示展示了一种非形式主义的先验哲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现代转向是从世界形而上学转向意识形而上学,产生了探究意识的先验论哲学。先验论意识哲学经历了从笛卡尔到康德再到胡塞尔的三次里程碑式的问题推进:笛卡尔力图证明意识是理解一切问题的唯一可靠出发点;康德力图证明意识具备构造有效知识的能力,并且证明意识具备指导正当行为的能力;胡塞尔则力图证明意识内在地拥有完整的客观对象,相当于拥有属于意识自己的世界。经过这三次伟大而艰巨的努力,先验论意识哲学完成了求证我思和所思的唯心论论证,特别是关于内置于主观性的客观性的论证。但是从根本上说,先验论意识哲学的这些工作只是辩护性的,仍然没有达到奠基性的论证,因此仍然对世界无所解释。  相似文献   

20.
凌云  林艳 《中州学刊》2002,(6):155-157
西方哲学史上 ,对时间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沿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向进行。代表人物分别是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汀。西方哲学史上也存在着一条先验思维传统。在这一运思方式下 ,对时间的思考往往倾向于主观的理解。本文主要通过厘清先验思路和主观时间的起源 ,并且就笛卡尔、康德到胡塞尔在先验哲学中对时间问题所做的解释进行一番梳理 ,分析这些哲学家对这一问题思考的承继性 ,力图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