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气助词“吧”的主要功能在于参与句子的情态表达,对它意义的归纳或描写应该以它的情态表达作为依托。本文结合“吧”的实际用例、它与其他语气助词的对比以及汉日对译语料的分析,对“吧”的语法分布及语义作出情态上的解释。认为“吧”的情态语义为“对命题内容作出推量,并要求确认”。大量运用于祈使句是“吧”之情态语义语用化的结果。不同语言的语气助词在情态表达上的特点在语言类型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语法研究中的“句类”提出了质疑,指出了“句类”概念的三个缺陷:(1)“语气”不是“句类”的分类依据;(2)“句类”导致了句子语气和句子功能的“一对一”的偏见;(3)“句类”掩盖了句子功能的丰富性。“句类”概念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误区,要全面研究汉语句子的功能,建立句子的功能类型,就必须走出“句类”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大同方言语气词“哇”的语音形式为[?a30],句法位置不限于句子末尾,还可置于句中停顿处。从句子功能和表达语气看,它可用在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和感叹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提醒语气等;它用在句子停顿处时,表示延宕语气。与普通话语气词“哇”不同的是,它可以与“么、哩、呀、呢”等其他语气词连用,组成“哇么、哩哇、呀哇、呢哇”等,表达新的语法意义。同时,大同方言语气词“哇”可出现在元音“u”后,还可出现在“i、n”等元音或辅音后,语音环境独特。探析大同方言语气词“哇”,可以帮助我们初步认识大同方言语气词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结构助词“者”与动词、形容词、数词及动词性词组结合,可以表示……的人或事物,在这种结构中,“者”具有指代作用。有些语法著作把它称作特指代词。“者”的指代作用虚化,成为语气助词,有时用在句中,有时用在句末,表达各种语气。本文讨论语气助词“者”用在名词(词组)后的格式,着重辨析在“所……者”中“者”的语法性能,对古汉语语法学界比较流行的一些看法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文学工作者要研究,语言工作者也有必要深入研究.因为它也是一部运用语言的精品。语气词能够帮助语气的表达,同时在语调的基础上增加色彩.“就是了”是一个特殊的语气助词,常用在陈述句末,表示各种语气。它在《红楼梦》中出现了百余次,有特殊的作用。本文拟从中选出较典型的例子,分析它在表示语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为行文方便,我们把由“不是……吗”格式构成的反问句称为“不是+p”反问句,把“不是”“吗”以外的句子主干统称为P。“不是+P”反问句从语法结构方面看有三种类型: 甲组: (1)我不是已经跟你说了吗(黑体字表示相对轻读,以下同) 乙组: (2)为什么?他不是老师?(黑体字表示相对重读,以下同) 丙组: (3)他怎么也来了他不是干部、吗甲组反问句中的“不是”是一个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在句中要轻读;句中的“P”是动词性词组或主谓词组,整个句子是由反问语气副句“不是”加上陈述句,再加上语气词“吗”构成的反问句。乙组反问句中的“不是”要重读,是由两个词构成的。其中的  相似文献   

7.
语气的表达在所有语言中都具有普遍性,语气的种类也都有共性,只是语气表达的具体手段各有差异。其中,英语的语气和汉语的语气都可借助语调、语序、情态动词、副词、叹词等来表达,但二者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表达手段,语气助词就是汉语有而英语无的一种语气表达手段。针对这一现象,汉译英文小说对话时要恰当使用语气助词辅助传达语气,并遵循四个原则:个性化、情景化、目的性和情感性,译者应充分认识语气助词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粤方言的语气范畴可分为功能语气和意志语气两类。功能语气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语气助词、语气助词连用、含语气副词、析取连词的疑问句式;意志语气的表现形式是语气副词、助动词、叹词、强调疑问语气"乜"、强调反问语气"……咩"。表意志语气的粤方言助动词基本与普通话一致。  相似文献   

9.
河南方言的助词“哩”可以在多种句子中出现,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定语标记“哩”的来源,有人认为和普通话结构助词“的”来源是平行关系,有人认为来源于方位词“里”.定语标记“哩”来源于方位词“里”更有说服力.定语标记“哩”虚化为表确认的语气助词“哩”,这个语气助词和唐代表示夸张的语气助词“哩”无关;状语标记、补语标记“哩”分别来源于名词“地”和动词“得”.“哩”没有标句功能.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述、疑问、祁使、感叹语气 ,是一种语法范畴 ,作为语法意义的类 ,它是语言语义功能的体现 ,英文译作Mood。交际时 ,说话者根据交际需要选择适当的Mood ,同时 ,往往还要附加表达自己对交际内容的某种感情、态度或意向 ,这种语气 ,是一种情态 (Modality)。Mood是语气得以实现的场 ,即Mood中可以采取不同的语气表达方式表达不同的语气。在不同的语言中语气表达方式不同。汉语语气表达方式主要有语调、语气助词、叹词、语气副词、句法格式、同义选择。在对语气表达方式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 ,可以归纳出汉语的语气系统  相似文献   

11.
湖北宜城方言存在大量的变韵现象。宜城方言的D变韵是因“家”字的合音而成;其Z变韵表现为一个颤音r,无U化的倾向;其Z变韵处于该类变韵的早期阶段,早于襄阳方言、河南中北部和山西南部的Z变韵;儿化韵表现为一个舌尖卷舌的无擦通音,“儿”字已经融入前字的韵母,属于融合型。宜城方言的儿化韵有指小的功能,在多数情况下,有表亲切的感情色彩义和表口语的语体色彩义。宜城方言的动词变韵大多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动词重叠变韵表示完成且带有一种责难、批评和埋怨的语气;不及物动词变韵大都由语气助词引起,表达祈使、命令、征询等语气色彩;动词变韵的“D”主要表达句子的体特征,是句子层面的构形成分,不是后缀,应称为体黏附语素。人称代词方面,宜城方言的人称代词变韵具有表复数意义的功能;指示代词变韵方面,“D”的功能相当于量词“个”。  相似文献   

12.
从“有疑而问”到“无疑而问”——疑问句语法手段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 本文所用语料以书面语为主,同时注意重音、语调的细微变化,因而也采用口语中的合格语句来说明问题.0.2 什么是疑问句?疑问句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得的,它是带有疑问语气、一般使用上扬语调的句子.有人说:“疑问句是用来发问的句子.”如果说“发问”是指提出问题,那就不全面了,因为一些疑问句并不提出什么问题,也不期望对方回答以获取新的知识.大量语言事实已经证明,带有疑问语气的疑问句,一部分确是用来发问的,向听话一方提出  相似文献   

13.
释<诗经>的"其"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的“其”字句 ,即《诗经》中带“其”的句子。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其”字句中的“其”为指示代词 ,多数作定语 ,也有作主语、兼语的。第二类“其”字句中的“其”为语气词 ,如“雨雪其 雨方”、“静女其姝”中的“其” ,不是词头 ,而是语气词。第三类“其”字句中的“其” ,和疑问代词“谁”、“何”、“曷”或指示代词“彼”连用 ,以加强疑问语气或强调指称。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总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例如:甲: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要下苦功.上例就是一个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有时为了某种表达需要,肯定的语意可以通过两次否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乙: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同是表达肯定语意的句子,但由于乙例用了两个否定副词“非”和“不”,表达效果明显地不同:乙例的语气要重一些,强调一些,说明只有狠下苦功才能学好语言.我们称这种通过两次否定来表达一种肯定语意的句子为双重否定句(以下简称为“双否句”),“双否句”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没有(无)(……)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助词“他个”的来源, 有学者认为它来源于双宾语结构“V+他(间接宾语)+(一)个+ N(P)(直接宾语)”中“他(一)个”的虚化, 笔者认为这一结论还可以商榷。从语言的历时演变来看, 助词“他个”的来源其实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元化的, 即它实际来源于领属性结构、复指性结构和双宾语结构中的“他+一/这/那个”的凝固与虚化。换言之, 语气助词“他个”的最终形成实际是这三种结构历时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李讷等人对语气助词“的”表确认的话语功能的观点,从句式的角度出发,解释分析“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和“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这类句子中旬尾语气词“的”的省略。  相似文献   

17.
语气助词“了”字的修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助词“了”字用在句子(含小句)的末尾,语法意义主要是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见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了”字条。以下该书简称《八百词》)这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还不是X”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表示陈述、询问和反问3种不同的语气。伴随语气的不同,它的语音特征也相应不同。在不同语境中由于肯定角度的不同,“还不是X”反问句其实有5种不同的句意类型。句意类型的不同还会对“还不是X”反问句的语法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句子的语气之所以值得一谈,是因为它在表达感情、体现态度方面具有一种特殊的效果。试看下面两组句子从语气上显示出来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了_1”和“了_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了_1”和“了_2”边勤奋一般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都把虚词性的、轻读的“了”分为“了1”和“了2”。“了1”是动态助词,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了。”是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等语气。十多年来关于“了1”和“了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