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这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回顾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高城镇化质量抑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报告的鲜明主题之一,也是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的重点话题.新型城镇化是一条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是一条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共生同步发展的道路,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在总结中外城市化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认识,它不仅对我国城镇化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而且对世界城市化理论发展也产生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虽然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推动力、拉动力和加速力,奠定了城市发展平台,但却绝不是唯一的动力。制度同样是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城市发展的深层本质,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和重要资源,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制约城镇化发展的质量、速度和规模。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条件和背景,使我国选择了与世界城镇化一般发展模式不同的制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迁,日益显露出了矛盾和问题。适时地转换和创新我国城市发展制度,及时调整和规范城市发展制度体系与内容,并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是促进和实现我国城镇化健康、有序、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视角下对中国城镇化空间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区域发展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基于区域视角下对城镇化空间内涵的认识应包括以下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格局对城镇化格局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城乡协调和城镇体系协调发展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基于上述认识,中国城镇化的空间转型应包括:城镇化发展应该与自然基础和生态环境的格局相匹配;由城市主导下的城镇化转向城乡一体化;由单一城市主导下城镇化转向区域范围内城镇体系主导下的城镇化;城镇化格局应该和宏观区域格局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使得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为新型城镇化可以从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四个层次进行分析。以中原经济区重要省份之一的河南省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对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第一层次是重点加强环境保护;第二层次要重点加强生态文明宣传;第三层次要着重调整产业结构;第四层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既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给2014年文化领域发展定了基调.而社区文化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何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是基层政府面临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西部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西部新型城镇化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经济、社会、环境、制度和空间结构五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梳理,分析西部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城镇化质量、城镇环境、城镇化体制机制和城镇空间结构四个方面探索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而对农民来说,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是他们为之苦苦追寻的梦想,而农村与城镇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让农民对城镇的向往之心越来越强烈。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使进城农民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同时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和人的无差别发展,它不仅是农民“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农民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助推城镇化,通过发展产业支撑城镇化,将文明生态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实现城镇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会上有一个突破 性的提法,就是要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站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全局的高度,来考虑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从而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思路。也就 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种“特色”集中表现在它是同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近郊村落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近郊村落城镇化实质是一个近郊村落由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的复合性社会变迁过程,内在地包含着众多方面的社会转变。近郊村落的城镇化势必以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宏观背景,根据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和原则,确立"一体多元"的城镇化总体格局,建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促"的城镇化发展机制,通过"边缘创新"探寻近郊村落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式和新路径,实施"公平公正"的近郊村落城镇化发展政策,走出旧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近郊村落"中国式边缘化"误区,破解近郊村落"痛感性变迁"和"怨恨式发展"的城镇化难题。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目前,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聚集与土地问题之间的深层矛盾日益显现,土地征用中的利益失衡现象十分突出。为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建立土地收益权一次性买断机制,执行乡镇企业产权中土地资产的分割制度,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城镇化过程中农地流转的保障制度建设,成为城镇化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解决好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城市群人口和经济与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小城镇建设短板突出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即:坚持新发展理念,走集约式城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为新型城镇化夯实基础;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使城镇化建设更具人文情怀;提高县城建设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在促进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推动中华民族经济复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等方面的功能定位,深入阐释了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规律性认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要防止“过度城镇化”“弱质城镇化”问题,尊重国情谋划城镇空间体系布局,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注重突出城镇文化和地域特色。在政策路径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四大基本原则,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城镇化。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自成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认真分析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观点 ,在此基础上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并从不同的方面对新中国 5 0多年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但衍生出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日益拥堵、人口不断膨胀、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拉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且也出现了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缓慢、城乡二元格局不断拉大、农村的"空心化"以及留守人口等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和思考,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从城镇化的发展背景来看,我国城镇化的“中国特色”突出表现为“双重转型”下的发展,城镇化发展不仅与工业化的结构转型发展存在着互动关系,同时还深受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影响。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结构转型路径对我国城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逻辑起点。渐进式的经济体制转型路径对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线索。当前,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吸引民间力量参与城镇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正迎来新一轮的城镇化浪潮,如何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然后从城镇化率、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CO2排放三个重要且相互关联指标的变化趋势,论证了中国城镇化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意义;最后对能源使用、建筑和交通三个重点领域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可能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国城镇化绿色低碳转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加快城镇化进程 ,实施城镇化战略 ,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还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及其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推进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是当前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基于二象对偶论,在完全空间下将城镇化系统设计为以城镇化水平表征的实象和以城镇化效率表征的虚象构成的二象系统。在对城镇化系统的虚实二象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各省份城镇化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国城镇化效率则出现微弱下降。(2)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演进大致呈"M形";中部地区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在考察期内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呈微弱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整个上升趋势中又伴随着"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动态变化过程。(3)不同省份之间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并且呈扩大趋势。此外,各省份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  相似文献   

20.
加快江西城镇化进程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分析了加快江西城镇化的重要意义和江西城镇化现状,并就如何加快江西城镇化进程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