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把商品视为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和结构的核心问题,他对拜物教的批判也是从商品拜物教开始的.在马克思看来,拜物教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人的关系的物化.齐泽克以拉康哲学为工具,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认为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是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范式,商品拜物教在今天已经发展到犬儒式拜物教的新形式,并借助拉康哲学对这种拜物教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了具体解读.齐泽克对拜物教的拉康式解读,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而发展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最终弱化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2.
乔治.卢卡奇从人的存在问题出发,积极探索改变人的异化生活的途径。一生思想虽经过几次重大的变化,但思索的主题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他极为关注艺术作品对于改变人的现实存在的意义,并始终把在现实存在中发现启蒙的、非拜物教化的意识,以及摆脱日益异化的现实生活的乌托邦幻想寄托在艺术作品上,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内外相关意识形态结构研究理论可知,泛娱乐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主要包含了三个维度,即知识维度的智能时代自由时间、价值维度的资本拜物教、实践维度的异化娱乐以及相互关联的边缘观念意识形式.其中,资本拜物教是泛娱乐主义产生的根源,作为泛娱乐主义边缘观念之一的休闲娱乐消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泛娱乐主义客观上产生了经济效益.在透析泛娱乐主义时,应坚持客观性原则,既要划清界限,又要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4.
勘定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以从其“拜物教批判”所具有的内涵出发加以深化.拜物教批判是对特殊替代普遍过程的“颠倒”,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政治关系不过都是一种“特定”的存在,将被“普遍性”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政治形态所替换.拜物教批判内涵的“对象规定性”决定了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必须将其置放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才能真正切中其“政治的本质”.拜物教批判使得人们能够洞识历史本质,从而激活阶级意识以颠覆资本主义财产权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研究与分析,汤普森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指出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三种含义。但他同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必须加以改造,当前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出一套关于意义如何服务与支撑权力关系的理论。虽然汤普森的理论对深化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和发展大众文化有着明显意义,但也存在着多种局限与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齐泽克对马克思的商品关系理论有两点误读:一是认为马克思把商品关系的形式看得比内容更重要,他重点研究的是商品关系的形式是如何把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掩盖起来的;二是认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就在于只揭示了商品价值量背后的劳动时间的内容,但并没有清楚地解释把劳动时间的内容隐藏起来的那个商品形式本身的秘密,而马克思的学术贡献就是建立在对上述缺陷的超越之基础上的.这两个观点都是建立在对马克思商品关系理论的误读之基础上的,之所以会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基于拉康式解读思路的齐泽克根本无法进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视域.  相似文献   

7.
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空间拜物教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资本主义的历史地平线上,空间以工业化大生产为轴心悄然打开,为工业资本增值服务--围绕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空间组织,工厂、道路、市场、运河、港口等支配性空间要素以及生活空间和管理机构等附属性空间要素组装成工业城市.整个城市就是一部无情绞灭人的情感自由的机器,就是资本的游戏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表明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今,从意识形态维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仍然是必要的,关于意识形态运作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本文基于阿尔都塞、佩肖和齐泽克关于意识形态的研究,对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首先,阿尔都塞通过提出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勾画了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这涉及大(他者)主体、个人和主体三个角色,并且镜像承认是保障个人被质询为主体,保障大(他者)主体和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以及主体的自我承认,保障主体对大(他者)主体的绝对臣服的关键要素。意识形态正是通过这一机制,使无数主体自动运转起来。其次,佩肖发现了阿尔都塞镜像承认中存在的悖论。在他看来,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中的"个人"总是已经是一个话语主体,是一个作为意识形态质询结果的主体,只有承认被质询的"个人"已经是一个话语主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承认才能真正成功。最后,齐泽克从精神分析的维度,提出意识形态承认的成功离不开主体的幻象—框架。只有大他者的质询与主体的幻象—框架相一致时,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出现主体对"质询"的反抗和排斥的情形。总之,区分不同情形...  相似文献   

9.
驳关柏春的再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可以成为商品,因而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劳动不可能成为商品。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不容篡改和歪曲。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达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掌控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并且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地调整着实施的战略和具体政策,其表现出来的手段多样性、实施的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迷惑性。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掌控特点的梳理,有利于加深对其掌控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商品是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关系的范畴,马克思证明劳动力商品范畴的目的是证明剩余价值理论,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唤起劳动人民奋起斗争,剥夺剥夺者,具有革命的意义。劳动力商品范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关系,但是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就是不正确的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之间本质上是劳动交换关系,从中可以得出劳动具有商品性质的结论,这样才能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对于推动经济建设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3):92-96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当代西欧流行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其多元化理论渊源,可以追踪到基督教伦理、古典哲学、启蒙运动思想、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经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后,民主社会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西欧重要的意识形态并被付诸行动。西欧各国建立自己的政党社会党或者工党,社会党也逐渐开始在西欧各国参政或执政。当然,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欧的快速发展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中产阶级的壮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西欧共产党的弱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失误以及实用主义的影响等。可以说,民主社会主义正是上述各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东西南北》2011,(17):10-10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健康食品排行榜。今年的最新榜,首次为食品划分了类别。  相似文献   

14.
威廉.莱斯在其代表作《满足的极限》一书中,从社会和自然两个维度详细考察了高集约度的市场布局下的人类需求问题,批判了"将需要的满足完全导向于对商品的消费"的需要观对人自身、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损害,并试图从需要和商品的辩证关系中找到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替代方案,从而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相似文献   

15.
西方发达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掌控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并且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地调整着实施的战略和具体政策,其表现出来的手段多样性、实施的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迷惑性.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掌控特点的梳理,有利于加深对其掌控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刘方圆  王恒伟 《学术交流》2012,(12):123-126
16世纪中叶,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形成,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中国由于是白银贫矿国,在明代之前一直实施铜铸币和纸币政策,只是在明代中叶之后对白银货币实施了放任的政策。由于中国人多地少,劳动力十分廉价,这样以白银为计价单位所表示的商品价格极为低廉。欧洲由于人均土地资源高于中国,人均薪资也高于中国,而且白银供应极为充沛,在一般日用品价格上,远远高于中国。因而,在一般商品价格竞争上,总体不敌中国。当时美洲和日本盛产白银,是世界白银的价格洼地,欧洲又实施了较为自由的贸易政策。这样控制白银的欧洲、日本和掌握世界最低廉商品的中国,相互之间都有极为旺盛的需求,于是,世界市场很快就形成了美洲、日本白银与中国商品交换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10):51-53
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参考了亚当·斯密的部分理论,但马克思不是简单的借鉴,而是在斯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和探求,如对商品中的劳动判断、金银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的认知分析等,都比斯密认识的更加深入,分析得更加符合客观事实,而这也当是《资本论》一直为人们奉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李大方 《学术交流》2001,(1):133-136
文化商品是指文化产品消费者在交换过程中所得到的文化精神产品的文化娱乐服务的总和.文化商品具有双重属性,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表现在它具有商品属性和社会意识形态性,文化商品的三个特殊性是指文化商品消费的永恒性、文化商品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文化商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入文化市场必然要同时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必然要表现经济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李群山 《创新》2010,4(3):25-29
《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意识形态观。这种新意识形态观深刻地揭示了利益与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消亡、本质以及功能的内在联系。从利益视角来审视和考察意识形态对于认清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论"、"多元指导论"的实质以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与科学性,驳斥虚假性责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反对脱离生动的实践活动的教条主义,不断把握和实现人民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关注,本文从分析苗族饰品的文化及特征入手,提出了饰品文化中的旅游商品设计与市场文化接轨.苗族银饰浓郁的乡土民问气息,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设计要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产生的旅游商品设计,及文化的传承,如何更好的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