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林海 《21世纪》2013,(Z1):80-85
近年来,在多起网络反腐事件中,官员的不当言行往往成为促使草根网民滋生不满情绪的直接动因。因为在事故现场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被网民围观,继而被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又因回应言辞欠妥陷入诚信危机,再因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被接力曝光催生腐败疑云,直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主要包括官方网络反腐、民间专业网络反腐和大众网络反腐.网络反腐以其传播速度快、参与面广、虚拟隐蔽、成本低廉等特点,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形式,在我国反腐败事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反腐功能的发挥受到信息、网民、政府、程序等多个方面因素的限制,针对网络反腐在实际运行中的局限性,有必要构建反腐联动机制、舆情汲取机制、快速反应机制、舆情监管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绪才 《社区》2013,(27):5-5
涉嫌“集体召妓”的上海高院4名法官因监控视频网络举报被停职,一时间,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也由此被网民视为反腐利器。不过,就在此事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的时候,河南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规定个人或单位擅自传播公共场所监控视频将被罚款。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是当代的党务新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蕴含着积极的宪法意义。网络反腐彰显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应当通过宪法引领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网民及网站的管理引导,实现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方式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5.
网民非理性化的心态阻碍着网络反腐的正常化,网络管理的滞后阻碍着网络反腐的法制化,政府应对能力的不足导致网络反腐负面效应扩大,群体性的舆论力量影响司法的公正性。针对我国网络反腐存在的上述风险,只有培育民众良性的反腐心态,加快网络反腐的法制化建设,完善网络反腐的运行机制,增强政府的应对能力,才能使网络反腐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SWOTS分析来构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模型,在分别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角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时代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一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创新,为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二是加强网络反腐立法,建立健全网络反腐制度;三是加强网民的网络道德素质教育,提高网民的综合素质;四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营造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五是加强网络反腐信息调控,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涉腐舆情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常态。通过整合条块分割的反腐资源,建立网络涉腐舆情品牌机构、反腐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和高素质队伍,创新信息获取模式,畅通网民话语权渠道,建立与网民多元良性互动,加强网络媒介道德素养教育等,来正确引导并有效处理网络涉腐舆情。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全球第四大媒体。我国网络反腐从萌芽到发展再到趋于成熟,逐步发展成反腐败的新战场。但由于网络反腐本身的匿名性、民间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反腐主体良莠不齐,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权力部门认识存在偏颇,导致网络反腐存在若干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我国反腐败体制,实现网民、媒体、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形成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9.
公权力产生于人民的授权,但公权力一旦独立,就有了自身利益,并且,公权力机关本身是由作为个体的人所组成的,这些具有"私欲"的个人也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具有腐败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要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督,而互联网是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之一。网络反腐是传统反腐模式的一种弥补,民众的参与程度高。近年来,通过网络将贪腐案件曝光于阳光之下的案例越来越多。然而,网络反腐本身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网络反腐缺乏制度的保障,网民理性的缺失,以及网络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在网络反腐领域的地域性差异。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对"网络反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网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网络民意折射出的政治舆情可信程度较高,表达了对某些民生现状、事实真相被掩盖和野蛮强权的不满。理性对待网民和网络民意,增强执政忧患意识,通过“网络问政”和健全网络反腐新模式抓好执政能力建设应该成为全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败模式,具有结构扁平化、主体多元化、过程互动化、监督主动化的优势,是对传统反腐模式的有益补充。我国网络反腐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对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当前网络反腐中存在的网络信息真伪难辨、网民素质良莠不齐和网络法规体系滞后等问题,着重探讨了完善网络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路,从制度、技术、互动等维度去规范与引导网络舆论与民间舆论,以期对实现网络反腐规范化、理性化、科学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法治视野下网络反腐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反腐方便了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宪政精神下公民通过自由言论监督国家权力的表现,但当前的网络反腐也存在着网络言论自由的虚假性、非理性、盲从性、法律依据不够明确、当事人隐私权或名誉权容易受到侵害等问题。引导网民树立法治观念,在宪法的框架内发挥网络监督的力量,是网络反腐良性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蔡敏  石寿河  扶庆 《21世纪》2013,(Z1):3-4
继"表叔""、房叔"、"雷人"等一批违纪腐败官员因网络举报落马后,近期又有人士通过微博实名举报地方高层官员,引发更为强烈的关注。观察家们指出,互联网上正在掀起一股力量无可估计的反腐热浪,并倒逼反腐制度创新。中共十八大之后,借力中央高层惩治打击腐败的决心,中国"网络反腐"多处开花,20多天之内,十多名被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下,网络反腐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参与主体广、信息传递快、舆论监督压力大等优势,对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群众反腐期望值的持续上升,新时期党的网络反腐工作也遭遇了许多困境:网络监督的自发性和偶然性缺乏完善的执法制度规范;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容易导致网络暴力,伤及无辜;网民的非理性参与行动容易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深入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一方面需要积极应对,充分利用网络新兴技术形成新的监督体系,另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局限性,加强制度创新,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5.
邱小凡 《金陵瞭望》2009,(16):81-8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纵观网络曝光的腐败案例,我们发现,最先发动网络舆论监督的往往是网民,而相应的职能部门则大多是被动回应,这与严峻的反腐形势不相适应。客观地讲,我们需要反腐,但更需要防腐,反腐是为了更好地防腐。将网络科技运用到预防腐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成为监督政府、反腐败的重要手段.我国庞大的网民规模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曝光、网络监督等方式已成为我国公民参与网络反腐、构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渠道.对国内外网络反腐研究进行相关综述,以期对政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反腐对于反腐倡廉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从现有的反腐现状看,网络反腐的焦点与司法机关认定的事实具有一定的出入。房姐无“房”的司法判决使网民产生许多疑问,而媒介“事实”与司法事实之间的鸿沟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理性对待媒介“事实”与司法事实的张力?这些皆涉及对媒介“事实”与司法事实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数字     
《社区》2012,(25):7-7
6000多万 网民一年被骗300多亿 日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等部门联合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过去一年间,全国超过6000万网民因网络诈骗损失3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反腐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反腐”一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文中论述了“网络反腐”的含义,指出了目前“网络反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如何从更新思想观念、落实责任、改变工作作风、建立规章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网络反腐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成为公民实施监督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有效打击腐败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如网络反腐中的言论自由权与政府官员的隐私权之间极易产生冲突。如何平衡和协调好网络反腐和官员隐私权之间的关系,保护因网络反腐而受到侵害的官员隐私权权益,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于网络反腐与官员隐私权的协调保护,应坚持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和比例原则,并从限制官员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增强公民对官员隐私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等路径保护官员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