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自从国家整顿开发区以来,各地开发区违规扩区现象屡屡被媒体曝光。 2013年3月14日的《国家土地督察公告》(第6号)中“监督检查各类园区规划及用地情况”中显示,对460个开发区、工业同区规划及用地情况开展督察中,发现460个同区实际规划土地面积1144.8万亩,其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61.95万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工业园区、产业园、集中区等名义违规设立开发区、随意圈占土地、扩大开发区面积、擅自出台优惠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和倾向。也有很大一部分开发区在开发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划进行发展,有的开发区在土地财政的驱使下已经变成了“新造城区”,也有的开发区由于地方财政制约、项目难以落户,成了“开而不发”的园区,从本质上失去了开发区的原有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开发区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或经济增长区,并以成片土地开发为特点,然而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有限,因而造成耕地保护与城市用地的矛盾突显。如何在保证开发区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同时兼顾耕地保护的国策,这就需要在集约节约用地,优化用地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将矛盾从不断激化向协调的方向转化。对娄底市娄星区耕地现状及城市用地的需求两方面来分析娄星区耕地保护与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从宏观层面上指出在开发区中存在的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协调耕地保护与城市用地矛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刊上期“关注‘保发展保红线’系列之二”,报道了高尔夫球场禁而不止的现象。实际上,多数高尔夫球场的诞生,都有一个“孪生兄弟”——别墅。这两个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由于利益的驱动和监管的“暖昧”成了土地违规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土地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土地闲置、利用粗放的现象。针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淮安经济开发区位于淮安市的几何中心,是淮安市发展最快、条件最好、环境最美的地区之一。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江苏省的省级开发区,现有面积73平方公里。区内设有各类工业园区、商贸金融区和生活服务区。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苏州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土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计量分析显示,土地产出弹性系数远小于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通过比较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对开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三者之间的可替代程度可知,苏州市经济增长对土地的依赖性远低于对资本和劳动力的依赖程度。研究表明,苏州开发区仍处于规模经济报酬递增阶段;土地要素不会引致开发区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程度的"增长尾效"冲击;投入要素增长结构尚待完善提升。  相似文献   

8.
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为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依据。以国土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要求为基础,结合新常态经济特征,构建了新常态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分别使用两种评价体系对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原有规程评价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改进后的新常态评价指标体系更能全面反映情况;(2)新常态下成都经开区在土地利用状况、要素投入质量、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存在不足。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抚州市金巢经济开发区为例,通过界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权重,对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天津市30个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相对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提出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天津市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提升和管理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为完善相应的土地政策和土地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求更合适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文章以南京市11个典型开发区为例,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各开发区之间的集约用地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只有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级别为“高度集约级”,其余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级别为“中度集约级”和“轻度集约级”;南京各开发区集约用地主要限制因子各不相同,但主要为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产出强度等;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相比,采用模糊物元模型不仅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综合集约等级,也能反映评价对象单项指标的集约等级,还能反映评价对象或评价对象单项指标在所属集约等级的稳定状态和转化趋势,反映的信息更丰富,是一种更适应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AHP方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已经在全国启动,论文以江苏省某省级开发区——S县经济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包含4大层次14个具体指标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据此测算出该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论文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助推器,但是目前开发区土地的利用存在土地资源闲置浪费、低效利用等问题,因而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算,并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以山东明水经济开发区为例,进...  相似文献   

14.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重心是建立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总结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演替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实际,提出了优化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发展方向区采用与主区相同的评价指标;删除土地开发率指标;对工业主导型开发区用地效益的评价删除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指标;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税收占总税收比重指标;建议将集体建设用地纳入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区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开发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对其制约瓶颈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在认真分析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特点、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发区经济存在的土地管理制度宏观失调、规模集聚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进行剖析,进而从科学评价开发区土地资源、推进管理制度创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整体效益、加快开发区科学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铜山经济开发区1992成立,1 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是苏北地区成立最早、面积最大、产业最先进、管理最现代的开发区之一。2006年、2 007年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投资环境最佳开发区"称号,2007年被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开发区",2008年9月获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称号。在全国率先成立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镇地处朝阳市南郊,大凌河沿岸,青龙山脚下,交通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00亩,其中保护地共有一万多亩;下辖14个行政村,人口4.5万,99个村民组,其中山区村3个,平川村11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区的发展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开发区和各类园区过多过滥,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国务院强调,各地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坚决纠正违规设立开发区和各类园区的现象;对未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擅自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及虽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但未按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的各类开发区,要清理整顿。至2006年底,清理整顿工作结束,被国家审核批准的开发区和各类园区都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网站上对社会公告。这也是确保合理利用土地、集约节约用地的需要。然而,在柳城镇郭家村仍出现了用一次性买断的方式,强行占用耕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隆尧县隆尧镇东河村第五组村民每人仅有七分耕地,这是他们保命田的最后一道红线。如今这点耕地也被夺走了,在他们的田里,办公楼取代了庄稼。  相似文献   

19.
预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对掌握开发区土地利用平面拓展空间和转变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以SD仿真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预测动态仿真模型,并对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应用SD仿真模型预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潜力是可行的,其潜力预测结果对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措施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类开发区土地粗放经营与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相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在地方短期利益的驱使下,现行征地制度安排促成了该选择。解决开发区土地粗放经营问题,应该主要从征地制度着手。征地制度改革有不同选择,它们各有利弊,但改革的核心应是提高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