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和地区经济政治形势变化,沉寂多年的东亚货币合作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机,对过去合作经历的重新审视有助于未来合作的顺利展开。通过借鉴货币政治学相关研究并使用金融资产交易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全面考察东亚货币合作后发现:美元体系带来的货币困境、制度困境与结构困境共同促成了东亚国家对于货币合作的强烈需求;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历史赋予了"10+3"主导、大国竞争、"东盟方式"等三大特点,其中中日竞争与合作是东亚货币合作内生驱动力的关键,在合作制度层面与金融一体化层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未来中日两国需高瞻远瞩,妥善解决政治分歧,在"互联互通"理念下协同推进东亚区域货币与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2.
从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和内容看,当前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即从二战后全球多边贸易体系自由化的推动者变为反对者。面对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在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地区生产网络联系和自贸区谈判等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和诉求,中日韩自贸区构建因此出现了新契机。当然,中日韩自贸区也面临诸多难题,如合作领导权、地区认同、敏感产业和自贸区标准等,导致其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此,如何把握和做好政策性前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梅 《日本学刊》2012,(5):109-124,160
2011年12月中日韩宣布完成三国FTA官产学共同研究,并就2012年内启动谈判达成一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不仅会拉动三国的经济贸易增长,给三国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带来机遇,而且也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尽管在通往自贸区建设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但我们应抓住当前形势发展变化中的契机,积极促进中日韩FTA进程。只要三国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务实地寻找共同点,灵活推进谈判,就有可能消除差异和障碍,最终建成自贸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最后20年,国际金融领域危机四起。为应对冲击、避免金融动荡,区域货币合作和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向。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诞生和拉美国家美元化实践了区域货币合作的两种模式:欧元模式和美元化模式。比较这两种模式对东亚货币合作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日韩合作是在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展开和演进的,两者之间形成密切关联和高度互动关系。新兴市场整体崛起、大国实力对比调整、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成世界大变局的主要变化趋向,中日韩合作与世界大变局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主要体现在这四大层面。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日韩引领的,也为中日韩合作提供了多层面的全新机遇;大国实力对比关系的快速调整,集中体现在中美和中日韩之间,也对中日韩合作产生了多层面的重大影响;世界经济中心向东亚的快速转移,中日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也为中日韩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全球治理体系的快速变革,充分体现着中日韩三国的共同诉求,也成为中日韩合作的主要领域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亚各国及各地区不得不重新审视“东亚奇迹”产生的体制与结构,思考其内部存在的深层问题,进而总结出产业结构升级受阻、同构性竞争加剧、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强政府”的缺陷以及缺少区域内货币合作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畸形的经济现象,东亚各国应加强区域内科研的合作;加强东亚各国在产业分工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制定相应的出口政策;必须调控政府介入程度,为社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东亚必须实行货币金融合作来遏制国际游资的冲击,稳定东亚货币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
就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既有制度安排而言,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由于主导制度框架的不足和可行操作路径的缺失,政府层面的制度培育面临较大障碍。纵观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历程,通过市场层面的制度塑造,即区域内银行跨境经营、债券市场合作、证券市场合作等市场路径,加强跨境货币合作,促进跨境资本市场运作,可以实现对区域内金融资源的整合效用,其中尤以银行跨境经营的效用最为显著。在此区域上,区域内各经济体可以通过支付结算、资金融通、金融服务等银行跨境业务受益于区域金融市场的繁荣,从而促进区域金融合作。以市场层面的制度塑造弥补政府层面制度培育的不足,是提升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制度化水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而作为第一步,是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从战略上考虑,先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再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金融合作,是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应该加快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之间货币交换的步伐,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内贸易结算支付体系,促进金融合作机制化建设.要进一步挖掘上海合作组织金融合作的潜力,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企业到中国上市融资,挖掘"能源金融"领域合作的可能性,推动成员国之间双边或多边的功能性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9.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东亚各国认识到它们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 ,从而促进了以“东盟 +中日韩”为地理范围的东亚合作。金融危机后的新现实、东亚国家自主性的提升、“1 0 + 3”领导人会议所提供的政治支持 ,都推动了东亚合作。但是 ,东亚合作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东亚合作的区域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揭开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序幕,ASEAN+3框架下的金融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合作的进程.在经济危机面前,以区域主义替代华盛顿共识下的全球标准,谋划建立地区安全体系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实质.东北亚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次区域,这一地区内部各国间积极的经济、人员交流为推进地区合作创造了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障碍.只有通过民间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达成次区域合作,才能使东亚最终走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7,(6):59-68
一个时期以来,东亚各国不同程度地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美元本位制被认为是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因为长期以来该地区缺少区域关键货币和有效的货币合作机制,导致钉住美元成为各国的隐性契约,造成了外汇储备大量累积,我国同样因高额外汇储备带来诸多困扰。当前东亚美元本位出现松动,"去美元化"趋势明显,区域货币合作不断加强,以人民币为代表的区域货币作用日益显现。我国应把握东亚美元本位制演变的时代趋势,适时对外汇储备的管理策略进行积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东盟与东亚:微妙的“东亚地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与经济危机以来 ,表面上东盟没有在自身建设与扩大对外关系方面有所后退 ,但却一直徘徊在十字路口 ,实际进展有限 ,甚至一直面临着深刻的长期危机。东盟一些力量困则思变 ,正在探索重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的新目标、新制度、新规则。在这个过程中 ,作为东盟变革的关键组成部分 ,东盟不仅在试图平衡内部所谓新老东盟成员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而且推动以东亚为框架的东南亚与东北亚合作 (即东盟加中日韩 )机制。通过与中日韩的联系 ,东盟显然是为了从外部获得新的刺激经济复苏的动力 ,重新增加东盟的吸引力。东北亚三国接受了东盟作为东亚地区化的发起与组织者 ,也尽可能地利用东盟的现有机制 ,形成了形式上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框架。在这种东南亚与东北亚“相互利用”的情况下 ,谈论“东亚地区主义”的言论空前增加 ,似乎“东亚”终于在成型 ,但实际上“东亚地区主义”仍然是可望不可及的概念 ,在可预见的未来 ,东亚地区仍不可能组成任何意义或者形式的“集团”。中国不要在东亚地区合作问题上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必须深刻体认与把握地区合作的微妙性 ,在“东亚”发挥好自己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和区域化共同发展的时代,区域化经济合作蓬勃发展,作用也日益明显.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区域性合作组织愈发成熟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反观亚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则比较缓慢.而作为东北亚最重要经济大国的中日韩三国之间却尚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区域性合作,这阻碍着中日韩三国甚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本文主要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中日韩FTA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从正反两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加快中日韩FTA的进程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东亚合作的新态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东亚合作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态势:中国的兴起使"机遇论"和"威胁论"同时上升,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美国重返东南亚,试图主导东亚及亚太合作进程;日澳等国提出区域合作新构想;东盟"大国平衡"战略更为明显,东亚合作政策将趋于内向保守。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个重点(中美协调)"、"两个轴心(中日韩与东盟)"、"三个内环(10+1、10+3、10+6)"、"四个外围(APEC、ARF、SCO、ASEM)"的东亚合作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5.
目前,覆盖整个东亚地区的货币制度化合作机制尚未出现,但次区域的或双边的合作正在推进。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召开的l0+3财长会议上,就亚洲地区加强贸易和金融合作达成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这标志着亚洲区域货币合作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本文首先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了总结回顾,而后又简析了欧、美、非等地区货币合作的经验启示,然后又着重对亚洲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必要性等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并简要阐述了中国在这一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聪 《创新》2010,4(1):72-75,8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保证经济稳定,维护金融安全,使东亚各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和发展空间,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金融危机对亚洲金融合作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分析金融危机产生推动效应的原因,总结在金融危机推动下亚洲金融合作的发展特点,并展望亚洲金融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王玉主 《创新》2012,6(3):71-75
通过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基本目标的分析,自贸区建设应是受经济利益主导的,而战略目标则是在自贸区推动的进程中逐步明确和发展的。未来一个时期,自贸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促进作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非经济因素影响。如何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视角评价中国—东盟自贸区,需要从思路上作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是通过签订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来进行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除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以及"10 3"和10 1"等形式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应加强与东南亚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治  李进 《求是学刊》2013,40(4):68-75
金融危机后,美元霸权不仅扰乱了全球信用总量、信用创造与真实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导致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输入型通胀、外汇储备贬值等国际金融风险。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步推进"去美元化"进程,摆脱美元陷阱,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正在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步骤。基于对货币替代和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梳理归纳,从现实可操作性、改革成本与利益普惠性的角度比较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合作推出亚元两种东亚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于单国信用货币供给的基础上,具有不可持续性和非公正性,其改革路向是民主化,具体表现为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广泛化、国际金融监管和风险预警常规化.为促进这种民主化变革趋势,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