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6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李克强从六个方面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要求,其中一项是政务公开。他提出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就实现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的途径、技术以及风险防范,本报记者 相似文献
2.
严仍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12-16
“三公经费”公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央政府整体部署和公众广泛呼吁下,“三公经费”公开进程开始启动,并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三公经费”公开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满足公众强烈的监督需求。完善“三公经费”公开,必须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研究制订“三公经费”公开的实施细则,明确“三公经费”公开的监督主体,完善监督流程,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公开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3.
肖玉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105-107
三公经费公开是预算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决定要求九十八个中央级预算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2011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支出以来,三公经费公开出现了公开的部门不齐全、时间不统一、内容不明细和格式不规范的状况。分析原因,主要是法律和制度的缺失,即《预算法》迟迟未修订形 相似文献
4.
王翠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366-371
作为当时的热点事件之一,中央部委“三公经费”公开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分析当前“三公经费”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三公经费”制度规制的介绍和分析,认为“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是其使用规范化的制度保证。据此对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提出建议:扩大义务主体,及时公开经费,细化公开项目,拓宽信息渠道,建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尽管是迟迟露面、羞羞答答、雾里看花,但绝大多数国家部委机关的三公经费毕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从制度上政府承认在花人民的钱了。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还是值得拍拍巴掌的。三公经费所以遭到广大民众的极大关注,道理极为明白:政府机关的公仆既然大把花着人民的钱,那就理应让主人知道钱花到哪里,又是怎么花的。不能怎么花都合理,怎么公开都可以,怎么解释都有理。 相似文献
6.
李纪兵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0-24
"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作为"高校经费公开"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经费管理与公开"由来已久,为"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奠定一定的规章、理念基础。但是,这些规章制度缺乏统一性与协调性,某些规章制度已经老化,制定统一模块与制度势在必行。高校经费公开的模块与制度是看得见的社会良心。"高校经费公开"如果运作得当,可能成为今后三十年社会良心与道德之"高地明灯",为防腐反腐带来持久推动力,同时也为高校发展走社会良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加强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在"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高校对"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对策:严格财务管理规定,做好事前控制;完善财务报销体系,强化事中控制;落实监督问责制度,完善事后控制。 相似文献
8.
对"三公公开"话题的热议,说明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其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是期待着这个颇为棘手的"顽疾"能够得到有效遏制,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加透明、阳光与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三公”消费讳莫如深.成为政府的绝密信息.如今“三公”经费从幕后走到前台.在聚光灯下让公众一览无余.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大进步,值得叫好。更需要着力于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尽管公开官员财产在国外早已司空见惯,但在我国却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2008年5月1日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于官员财产公开的期待。人们在以各种方式追问:被誉为具有终极反腐作用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何时才能在我国真正实行? 相似文献
11.
个性官员是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中有明确的价值主张和实际行为,并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工作人员。如果从元治理的视域研究,个性官员群体是可以和中国社会语境兼容的,其标准在于合法性标准和返魅标准。但在契合中会遇到官员主体和客观环境要素的对立和冲突,其原因包括制度供给的不足、个性官员角色冲突以及政治文化发展的滞后性等。因此,要实现个性官员和当代中国语境的真正兼容,必须促进普遍道德标准和官员个体创新的统一,通过法治建设实现制度善的落实以及构建符合公共精神的当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潘玥常小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6-61
印尼土生印欧人是荷兰殖民统治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与荷兰殖民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国家和族群认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荷兰殖民政策的演变,以及上述演变对这一族群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荷兰殖民统治下土生印欧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由来与演变,分析其社会、经济与法律地位的差异,以及上述差异对其国家和族群认同的影响。获得白人父亲承认的土生印欧人在法律上属于荷兰籍公民,但其社会地位却非常尴尬,被纯种白人歧视,又被原住民憎恨。为获得平等的对待,他们通过民间、文化、政治等途径为自己发声。其族群认同受到殖民政策的影响,当政策不公时,其族群凝聚力增强,争取权益;当政策有利时,他们又渐感宽慰,呼声减弱。然而,待遣返荷兰后,他们却发现虽走近白人社会,却难以真正走进白人社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社科研究公共性特征与经费管理"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并存的状况,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对全面引入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国家社科经费管理的可能、障碍、途径进行探讨。可以看出,在国家创新体制改革与会计改革全面推进、市场机制体制完善、国内外探索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完善第三方服务经费管理顶层制度设计、构建以政府监管为主的多级多层的合作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竞争性-独立性-制度化的管理会计服务模式等途径,来扫除第三方会计经费管理存在的有限理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供应不足、外部风险性等障碍,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对国家社科研究的正向激励,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