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以往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照搬前苏联教科书的观点,把商品的使用价值仅仅归结为自然属性,从而将其排除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之外。该文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关于商品使用价值二重性的思想,明确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以拓展它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起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劳动力商品不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范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才是不同社会制度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3.
狭义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要素.广义商品是一切通过市场交换去实现其使用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客观对象.通过市场交换,购买者得到需要的使用价值,售卖者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回报是广义商品的本质特征.广义商品大致包括劳动物质商品、劳务商品、劳动力商品、金融商品和自然物商品五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对剩余价值范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深入分析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范畴的有关论述,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是否存在剩余价值的问题作出明确回答,才能澄清人们对剩余价值范畴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理论界大部分同志都不会否认,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是法律上的自由人,有权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第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为了生存,不得不将自己唯一的财产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以下简称“两个条件”)但就此止步,把“两个条件”看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全部条件,甚至原因,则是值得重新讨论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首先得完整、准确  相似文献   

6.
近来经济理论界围绕商品价值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它必将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就讨论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社区范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农村社区”范畴的准确理解与把握非常关键,这将有利于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继承和发扬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发现和创立了崭新的剩余价值论。他在这两座理论大厦之间,又架起一座理论天桥,即劳动力商品论。劳动力商品论如此的重要地位早已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所共识,但是这个理论所阐明的特殊劳动力商品及其特殊性,却尚未尽被人们作深刻的认识。例如,劳动力商品的特殊社会规定性就曾被人否定,  相似文献   

9.
对劳动力商品和建立劳动力市场的探讨余新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重要内容之一是要改革旧的劳动制度,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人员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使我国劳动力资源由国家统配变为市场配制方式.但在建立、培育劳动力市场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再认识张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对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劳动力所有制的历史回顾劳动力,是人们的劳动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并详细阐明了确认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商品属性是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一致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前提。同时也认真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十多年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成就和经验,并为完善和充实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了一次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革命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而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对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革命转变中关于世界的潮流、中国前途的思想,实有再认识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中心是我国在今后十几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贯彻执行的重要方针,也是当前经济改革中的现实与明智的选择,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多元函数,导致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较复杂,对这一问题认识切忌简单化,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有必要对之重新认识一下.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同一阶段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单位,内容各异经济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跳跃发展,比如跳过某些发展过程,直接实现先进的高效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率.但作为一种普遍方式…  相似文献   

14.
韦伯理性官僚制范畴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官僚制原理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被认为正被一种以管理为取向的新典范所取代 ,韦伯关于官僚制的经典分析也日益受到批评和怀疑。批评者从官僚制组织低效率和功能失调的现实出发 ,指责韦伯官僚制理论违反经验事实。文章认为 ,批评者以“效率”替代了韦伯理性官僚制理论中“理性”这一中心概念 ,需要新审视这些批评及其结论。韦伯理性官僚制概念的意义不在于提供对现象的细节描述 ,而在于其作为分析工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研究的考察中,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沿着横向的研究路径,通过分析“名”的本义、“名”的产生、“名”的分类、“名”的作用、命“名”的要求、“名”与“实”的关系、“名”与“正名”的关系以及“正名”的规则,对“名”究竟是什么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诠释,旨在不断逼近“名”在先秦逻辑思想史中的本真涵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产品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不论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再生产总过程的性质,还是研究社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的比例等量的规定性,都不能不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产品。但是,国内外经济学界,尤其是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尚不显著。有一些教科书还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产品这一经济范畴,有些经济学家干脆把这一范畴关之于政治经济学门外。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产品范畴问题发表一点浅见,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7.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改革我国的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必然要求把劳动力的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向市场。然而,劳动力一旦经由市场来配置,即意味着它具有了商品的性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是否在理论上成立?对此,几年前曾展开过热烈争论,但分歧很大。理论上的不确定性,将妨碍改革的深化。因此,从理论上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的性质,是改革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众多成果中,有两个似乎不容置疑的流行观点,一是西部民族地区具有良好的资源比较优势(这里所说的资源优势是指天赋的的自然资源优势),故应从这种优势出发来构造偏农型、偏资源型产业结构,从引进资金、技术,开发地下、地表资源入手,寻找经济振兴的突破口;二是西部民族地区具有众多的劳动力优势,认为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跳跃式发展,西部民族地区(本文所指的西部、西部地区、西部民族地区属同一概念)出现了大量廉价的剩余劳动力,故应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劳动力商品的思考和探索王东升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是我国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无法回避的新课题。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为改革的目标之后,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加以思考与探索,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这一...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实践美学从认识论、价值论的角度规定“实践”范畴,导致其美学理论出现严重局限性,而后实践美学用“生命一元论”、“存在一元论”解释人类审美现象也是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实践”范畴,从人类本体论(社会本体论)角度重新阐释“实践”范畴,吸收传统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双方的合理之处,建设新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