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璧 《南方论刊》2012,(7):101-102,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本文分析了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论述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以自身的人格培养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2.
"人格本位"教育,是将过去的"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转向"人格本位"的一种教育理念。加强对大学生"人格本位"教育,可以通过转变传统观念,加强人文教育,重视教师人格示范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经受陶冶,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实践,在内化过程中进行自我修养,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对教师道德人格塑造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 《船山学刊》2006,(2):184-186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深刻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这段话既是对广大教师语重心长的叮嘱,也是对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完善道德人格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人格力量,尤其是道德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时注意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并适应时代的要求,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4.
秦元芳 《理论界》2007,(11):109-110
健康和谐人格是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要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发挥“三大课堂”的作用;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育人格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师范人格”及其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范人格”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所应具有的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性格修养及规范的行为方式。但是,传统人格的桎梏引起了“师范人格”的种种失落,现实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使“师范人格”的塑造产生种种误导。本文从揭示“师范人格”的现代意义入手,针对当代师范院校学生“师范人格”的失落与误导,进一步指明了“师范人格”塑造的前提、基础、关键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人格是在从事教育活动中逐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这种无言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教师的人格必须做到真实、善良、完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学时期的养成教育对中学生人格发展至关重要。语文教育在养成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学天然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母语教育,可以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情感优势,更具情感性和渗透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传统语文教学中人格养成教育存在着偏颇。敏锐把握和准确处理新时期语文教育与学生人格养成的关系,通过多种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养成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育实践中,它是很好的教育工具,尤其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能起到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依附人格是封建社会人身依附关系的产物,也是中国人在人格方面的致命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为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抓住这一契机,继承优良传统,倡导自强不息,转变政府职能,克服权力依附,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等,适合现代化需要的独立自强的人格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授以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为人之道,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很重要的是依靠教师的人格力量的感化和影响。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通过教师个人的性格、气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业务能力等,即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听产生的一定影响力。人格力量是由教师自身的思想、品行、作风情操、境界、知识和体力等多种因素所构成,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力量,是建立在受教育者信服、崇敬和追寻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自然的影响力量。通过“榜样“的示教  相似文献   

11.
卢丽华 《中州学刊》2004,(5):169-171
人格主义伦理道德观认为,人的道德既不是来自人的善良愿望和人的天赋爱心,也不是仅靠外在社会规范的教育和强制而产生,而是来自人格.人格主义伦理道德观特别强调人格和义务的原则.在它看来,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和意志等机能的道德主体.人的自我完善在于人的道德完善,而人的道德完善则要通过人格完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体形态的不可超越性决定了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必然使当代中国人的人格呈现出一种新型的过渡型人格特征 ,具体包括 :自主独立的新型归属性人格、科学理性人格、积极创造的自主选择自我实现性人格、契约法制性人格。这些人格特征反过来又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需要具有和谐人格的人去创建,和谐社会又给和谐人格的塑造提供条件和环境,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改造的关系。和谐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它内含着智慧、道德和意志的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而要塑造和谐人格,必须促使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同,必须完善社会运行体制,必须强化教育引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现代知识经济浪潮席卷我国,并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也对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当然要求.教师的心灵在这场教育的变革中应当而且必须发挥着作用.教师的人格建设如能从学识、人格、理性、审美等几个层面入手,或许能为现代教育中教师人格建设提供一点借鉴性思路和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推行素质教育 ,一定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其人格的完善。由于教育管理、市场经济负面冲击和社会不良影响等原因 ,致使教师人格有逐渐缺失的趋势。完善教师人格是素质教育之必需。为完善教师人格 ,教师应从不断学习、表里如一、培养师爱、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以及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美等方面陶冶人格。  相似文献   

16.
邓力铭 《理论界》2012,(8):113-115
流行文化中的所谓"中性化"风潮,其实是"性度表"中的"双性化"类型。"双性化"是在客观需要下男性和女性因相互沟通与借鉴而不断完善自我的外在表现,是客观学习异性的优点,合理规避缺点,以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双性化"是一种比较健全,在很多方面有着竞争优势的健康人格,是我们在生活和教育中值得提倡和培养的人格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教师的人格魅力如何直接关系着“两课”的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效果。作为一名“两课”教师 ,应该从道德、文化、教育三方面不断加强修养、提高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吕志 《学术论坛》2003,(1):153-157
周恩来是一位具有超凡人格魅力的伟人 ,童年、少年时代周恩来人格的形成孕育于善良母亲的教诲、悠久文化的熏陶、悲壮历史的昭示 ,这是周恩来人格风范形成的家庭、文化心理和社会历史的基础 ;青年时代是周恩来人格风范不断探索追求、不断磨炼的时期 ;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后 ,周恩来的人格风范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升华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研究型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也是考察大学学术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大学的学术文化是不自觉的,而它却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基本内涵,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各种思潮和理想,体现着大学的基本价值观和大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术趣味和学术人格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大学面貌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育实践中,它是很好的教育工具,尤其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能起到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