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树异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1)
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时间虽然只有六年多,但成绩是很大的。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有些是从无到有,有些是从小到大,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其效果是显著的。例如在加强我国经济实力、恢复和发展重要的建设项目、促进生产、扩大出口、活跃国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加劳动就业、培养涉外经济工作干部和技术力量以及丰富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几年来的事实说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八年来的实践证明,它对于我国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正象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在发展中也是会遇到一些问题的,认真总结经验,有助于完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进一步办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本文仅对其中目前存在的一些基本的比较突出的法律问题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以提高我们的设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加速我国的四化建设.这项工作已逐渐展开.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和十二届三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战略决策,不是权宜之计.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下称合营企业)在我国各地大量建立。但是,由于合营企业中人际关系不和、投资者破产以及投资者处分股权等原因,致使中外合营者在投产前或合营期间进行股权转让的现象屡有发生。然而,由于我国现行法制尚不够健全,对股权转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纠纷的处理,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股权转让的法律问题,对于切实维护中外合营各方的合法权益,贯彻、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外商来我国投资设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辟建,将有一大批三资企业陆续在我市登记注册,生产营业。从金融角度看,如何提高对中外合资企业特殊性的认识,在贷款管理中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完善对中外合资企业的管理措施,是摆在我市金融理论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笔者对此进行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7.
举办合资企业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是技术转让。技术转让基本上有三大类:一、单纯技术输入。如许可证交易;二、技术输入与资金借贷安排相结合,如工程承包、补偿贸易;三、技术输入与资本输入相结合,如合资经营等。 由于我们还没有制定《技术转让法》,加之经验不足,在与外商签约洽谈时,有些问题尚未解 相似文献
8.
(一) 企业创新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用其发明者著名经济学家J·A·熊彼特的话说,就是企业“生产函数”的某种改变,而这种改变能够促使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根据这一定义,一切能使企业生产函数发生变化的措施,均可视为一种创新。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可能引发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将包括:(1)产品更新;(2)技术进步;(3)市场拓展;(4)资源替代;(5)组织优化。实践表明,企业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根据企业管理界的一些经验分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资企业共同经营之检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经营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典型特征,这一做法是企业制度的变异,需要进行新的检视。企业作为一种组织性契约是市场契约的替代,目的在于通过内部权威指挥系统的树立,减少交易成本,获得组织效益,共同经营有违企业法人的性质。企业法人的经营活动应当建立在内部章程基础上,以解决不完全契约遗留下的剩余权问题,共同经营是基于双方的合同,讨价还价的合意无益于企业经营。因此,合资企业的现有制度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作为我国当前外商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来发展较快,速度超过其它外商投资形式,其主要原因,可以从合作经营企业法律特征中分析得出:(1)出资方式多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经营企业法》第8条规定:“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或合作条件可以是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其他财产权利”。这里的其它财产权一般是指股票、债券等其他收益。从我国合作企业实践看,中国合作者大多提供土地、劳务、现有场地、厂房、设备、少量资金等;外国合作者往往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实践证明,它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方式更为灵活,更适合我国资金和技术缺乏的情况,又更能体现对外商的优惠,所以很容易为合作双方所接受。它巳成为我国当前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最佳方式。本文就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兴起及其法律特征,谈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法学界同仁。一据对外经济贸易部的材料获悉,自1979年到1986年上半年,我国共批准建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2,645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4,075家,外资企业130家,以上“三资”企业共计6,850家。其中合作经营企业占“三资”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九点五,为合资企业的一点五四倍。广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外合资企业多被经济史界学者认为是外资在华企业;即使把它独立于外资企业加以考察,一些学者也认为它是外国资本侵略中国的工具。当然,从外国资本侵入中国这一角度来认识问题,这一结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不是单维的事物,因此,对它的考察必须运用多维的分析方法。如果从近代中国利用外资的角度来探讨近代中外合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确是近代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中外合资企业控制模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外合资企业控制机制模型中外合资企业中的控制 (或反控制 )不是一种个别的孤立行为 ,而是一种系统化的行为。在中外合资企业中 ,尤其是在合资的外方是跨国公司的中外合资企业里 ,事实上存在着一套完备的控制机制。中外合资企业的控制机制可通过下面的模型来反映在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合资企业的控制机制是这样运行的 :控制者遵循合作的、充分的或完全的利已主义原则 ,根据以确保本方战略利益的安全与最大化为目标这一控制的战略思想 ,充分运用各种控制力因素 ,对合资企业实施股权控制、组织控制、非组织控制 ,并积极施加文化影响力。控… 相似文献
14.
新近出版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迄今我国研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著作中,阐述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一部,它的出版对于当前我国发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该书对中国近代中外合资企业发展史的阐述中有几点值得商榷。一,关于近代中外合资企业的开端。该书对此语焉不详。例举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是1897年中日在上海合办的一家轧棉工场。其实,近代中外合资企业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872年。据《申报》1872年5月18日、6月28日、7月18日,同年《上海新报》1月30日及上海部分英文报纸报道,上海成立了一家中英合办的华利银行。该银行是由英商为主体的七家大洋行发起,利用华商资本建立起来的。当时,上海、香港的许多中国商人都 相似文献
15.
商誉对现代企业意味着无限的商机和丰厚的市场回报 ,它既是企业的财富和荣誉 ,又是企业市场竞争中无形的资本和立足的支柱 ,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商誉受损 ,轻则令企业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重则使其陷入困境乃至破产。当前 ,许多企业对商誉的价值认识不足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在商标权受到侵害后 ,其只重视商标侵权损害的请求赔偿 ,而忽视对商业信誉损害的赔偿请求 ,使侵权者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企业的商誉不能得到全面的保护。本文尝试对商誉的本质、构成及法律保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与同仁商榷。一、商誉的构成及法律特… 相似文献
16.
17.
中外合资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筹集资金改组为股份有限责任制公司并向中国境内和境外公开发行股票的设想,对改善上海吸收外商的投资环境,开辟新的集资渠道,促进上海向外型经济转变,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拟对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化的意义、模式与难点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湖南社会科学》1991,(5)
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利于调动企业和经营者积极性,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财政收入增长,提高职工个人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出现的问题也不少。一是有的承包民主作风不好。听不进职工意见,独断专行,失误很多,使承包者与企业职工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二是一些承包者只顾完成承包任务,拼设备,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三是有些承包者完不成承包任务,弄虚作假,该报损的不报损,该处理的丢失款不处理,记假帐,虚报利润,使企业出现虚亏现象。以上这些问题告诉我们,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加强完善企业立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 纵观近代中外合资企业历史演变的过程,它有百年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5个发展阶段:1.萌芽时期(19世纪40年代末至19世纪70年代初):19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美商琼记洋行吸收华商的资金,制造了第一艘轮船“火箭”号;1858年美商和华商席长卿进行“机器织布之道”的“合作”洽谈;等等.这也许是最早一些“合伙”的记录.但严格地说,它们还不是“合资”企业.60年代后,华商附股活动明显地发展起来.“合资”是伴随这一活动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最早出现于轮船业中.1860年美商花马太与华商李振玉等共办清美洋行,购买“飞龙”号轮船,航行于上海——天津.次年,上海轮船商又伙同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各种类型的企业不可避免地卷入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 ,破产作为竞争的自然现象已逐步为社会所接受。近几年 ,破产企业数量直线上升 ,因破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也越来越严重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探讨在新形势下 ,如何规范破产 ,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破产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当前 ,企业破产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及行为表现是 :(1 )隐匿、私分、毁弃破产财产 ,破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清理、处置不当 ;(2 )无偿转让国有资产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