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龙缠柱"是闽西客家独有的一种舞龙表演活动.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从文化空间的视角对"红龙缠柱"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展演套路、制作工艺、表演乐器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红龙缠柱"的变迁与宗族观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组织形式的变化有关."红龙缠柱"具有活跃民众文化生活、提高精神文明素质、沟通感情、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培养艺术人才、客家文化瑰宝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将城镇化与巴仁乡打工妹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转变问题紧密结合,以巴仁乡打工妹的社会角色地位转变为主线,对巴仁乡打工妹的家庭资源的支配权、家庭主要事务的参与权、自主择偶程度以及对家庭经济地位自我评价等几方面做一个详细的、系统的田野调查,找出外出务工经验对巴仁乡打工妹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的影响,并对经济因素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这一研究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3.
风水实践与客家传统社会的结构与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考察风水实践与客家传统社会的结构与运作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分析阐述客家地区的风水观念与表征及其与客家社会的关系。大量的文献材料和田野调查表明:在传统客家社会,风水实践与客家人争夺生存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风水实践建构起客家传统社会结构,并影响着它的具体运作和发展,折射出客家人的生存伦理思想和社会特质。  相似文献   

4.
客家妇女生育信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信仰是民间信仰的一种,起源于原始社会民众对生命现象的崇拜。它包括孕体崇拜、女性崇拜、图腾崇拜、男性崇拜、生育神崇拜,还包括求育巫术、禁忌等。本文结合笔者在客家地区所作的田野调查与前人的文献资料,对客家妇女的生育信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甘南藏族妇女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杨须爱 《兰州学刊》2005,(6):205-207
历史上,甘南藏族妇女无权参与政治活动,在宗教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受教育权被剥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但多种婚姻形式的存在和不分男女的财产继承方式使藏族妇女在家庭生活中享有特殊的地位.现代社会中,她们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刘大可 《东南学术》2011,(1):218-239
客家口传文化是前人较少关注的领域,而对闽台客家口传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则更是少人问津。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利用相关文献,将闽台客家口传文化置于同一的文化格局中,从族群和实证的角度,对其在不同的时空背景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进行审察对比,以期进一步揭示闽台客家的渊源与承递关系。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国时期,华侨之所以能够强烈而持久地作用于侨乡社会,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心理因素是重要方面.本文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以全国著名的客家侨乡——广东梅州为例,探讨清末民国时期华侨影响侨乡社会的心理因素——地缘认同.客家华侨通过组织地缘化、居住地缘化、行业地缘化、信仰地缘化,将地缘认同渗透到其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祖籍国侨乡社会而言,华侨的地缘认同强化着华侨对侨乡社会的认同,从而推动了华侨与侨乡的各项联系.华侨基于地缘认同而产生的对侨乡的情感,为华侨作用于侨乡社会提供了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8.
女性角色向来被所谓主流历史书写所忽略.运用民间生活史料,虽不免会遇到零碎难用的困窘,但从民间生活史料中砂里淘金,却可望一窥民间妇女的生活实况.此用于海洋社会华人女性生活实况的考察,同样可行.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私文书、印度尼西亚华人民事诉讼公文书以及闽南地区、香港大澳水上人家等所传唱的民间歌谣等民间生活史料,既可以了解到海洋社会华人女性在经济上的地位,又可以了解到其生活境遇及内心世界,是研究海洋社会华人女性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9.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广西玉林一客家家族村落族谱、祖先传说和围龙屋的剖析,以及对该家族的祖先从广东移居广西玉林的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客家宗族迁徙后,家族成员的集体记忆通过以族谱和围龙屋为代表的家族物质文化在民俗生活中的使用、家族中口耳相传的祖先传说以及家族祭祀仪式得以维系;族谱的使用和重新编撰体现了客家族群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脉络下的"再生"和"创新"的社会文化过程,祖先传说与祭祀仪式为村落社会认同提供了深层基础,使家族成员的血缘联系和家族观念得到强化,重要的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也由此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0.
按照传统的观念,家庭生活大抵表现为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关系.作为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明代社会,家庭结构中的女性,在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参与田作、纺织及其他手工等生产活动,成为家庭经济的一种补充.家庭生活史的演变证明,明代妇女不但在家庭中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而且广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进而出现了诸如三姑六婆、女贾、女佣、苏州梢婆、插带婆、绣花娘、赶唱妇人、瞎先生之类的职业女性群体.所有这些,无不说明妇女在家庭经济生活中开始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姚崇新 《西域研究》2008,4(1):45-60
本文以新出吐鲁番文书《道翼遗书》为中心,结合其他文书资料,探讨了高昌国的僧俗关系及高昌国僧众的社会角色.结论认为,高昌国的僧俗关系应当是互利共存关系,僧俗两界的利益得到有机的协调.由于高昌国僧尼基本没有脱离世俗亲缘关系的纽带,所以高昌国僧尼的社会身份是双重的.因而高昌国僧尼的社会角色也始终呈现出两面性:既有宗教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游离于宗教与世俗之间是高昌国僧尼的基本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12.
妇女可以作为一种群体进行认识和研究,但妇女又隶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和阶层等范畴.本文以甘肃临夏八坊(西北典型的回族聚居区)回族妇女为认识研究对象,利用文献,使用抽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分析研究她们的社会劳动参与和生活民俗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师范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的成立为分界线,广西客家研究可分为起步探索与逐步拓展两个阶段。二十年来广西客家研究逐步推进,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相继增多,研究队伍呈梯次扩展,研究领域和研究程度不断拓展与深入,尤以个案见长,涉及多个学科,为促进了解广西客家社会提供了多个视角。但是,未来研究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回到田野、重视理论建设及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闽台许多地方的族谱声称其先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闽台地区亦普遍流行闽王王审知信仰。关于这个问题前人有过不少论述,但对于闽王王审知信仰在闽西客家地区的传播及其发挥的社会功能探讨却比较被学人忽略。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和相关历史文献,就闽王王审知信仰在闽西客家地区的宫庙分布、活动情况以及发挥的社会功能作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胡文虎生平的一些回忆和报刊杂志史料进行整理,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分析胡文虎如何结合自身经济积累,利用中国近现代复杂的历史环境和客家在海外的特殊境况,运用“社会资本”参与客家运动,塑造客家“族群意识”的过程。目的是将客家精英的所作所为与客家族群的发展联系起来,以求对客家社会历史和客家族群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北省流动妇女思想道德调查资料分析,发现河北省流动妇女思想道德虽然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但受社会文化的制约,自身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的影响以及在流动地时间长短的差异,其思想道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理想信仰淡化,人生价值观存在偏差,精神生活贫乏,缺乏责任感.因此,流动妇女思想道德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作者对固原市五个村庄社区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民社会网络的结构形态、农民个体与网络中其他角色的互动状况,以及他们在经济行动中调动和利用这类社会资源的方式等进行初步描述与分析。调查表明,以血缘和婚姻联系起来的亲缘关系依然是固原市农村社会网络构造的主导模式。同时,农民的社会交往正在突破家庭、家族的固有界限,农村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已初步显现。政府的农村发展干预政策应考虑有助于农民社会网络的扩展与优化,从而使农民能够通过其社会网络的运行自发地、内源地调动农村社区及农户家庭生计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和社会生活的逐渐非政治化,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开始进行,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和发展要求从国家本位走向社会优位.国家本位强调政府体现和维护公共性的一面,而忽视政府偏离和危害公共性的一面.社会优位强调国家与社会两重分化之下的社会自治.社会优位是以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理念.它主张社会高...  相似文献   

19.
罗香林是客家研究的创始人,《客家研究导论》是其客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当今客家研究风靡一时,正是以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为发端的。从探讨"新史学"背景下的学术取向及罗香林的资料寻找和田野调查入手,可以具体剖析当时学术环境对罗香林所产生的影响,从源头上加深对罗氏客家学说建构的认识。可以看出,经由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所开创的客家研究局面,并非罗香林个人的孤立学术作为,而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建构的环境中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47-251
女性在具有鲜明地域和族群特色之客家歌谣的创作、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客家歌谣呈现出女性书写与书写女性交相辉映的状态。客家歌谣中的女性书写与客家传统社会的地理状况、民风民俗、经济发展等因素直接相关。它集中展现了传统社会客家女性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多样风貌。同时,客家歌谣中的女性书写为族群与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样本,对深化客家学研究、开拓当代女性研究视野、促进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具有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