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环太湖地区处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对长三角经济区的整体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太湖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推进区域整合,加快环太湖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借助上海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大都市经济圈并与经济全球化无缝对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模式向市场主导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在保持地区发展速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形成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对环太湖旅游圈推进一体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太湖旅游圈应加强区域合作,坚持从整体上保护太湖。开发环太湖旅游圈,应当从旅游业的经营规律和特点出发,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充分发挥各地区旅游的优势、特色,精心组织旅游线路和产品组合,共享客源市场,逐步把环太湖地区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从而达到各环湖省市旅游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3.
环太湖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正进入以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全面深化发展阶段,面临着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面、进一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建设差距、与市场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文化发展体制、社会管理体制乃至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进一步耦合等新挑战、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沿着市场化、产业化、均等化、共享化、自主化、民主化、公平公正等现代化发展方向,从体制创新、农村内生发展力量积聚等方面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更高层次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统一的大市场能够使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与晋升锦标赛治理模式所引起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抑制了市场一体化发展,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体化市场,然而地区间市场分割、贸易壁垒始终存在,极大地阻碍了要素流动,影响科技创新发展。长三角区域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始源地,是双循环的重要承载地。技术创新是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此,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利用相对价格法、绝对偏差法、变异系数法计算长三角城市群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指数、资本市场一体化指数与总体市场一体化指数。其次建立区域创新能力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数进行计算,最后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看,商品市场一体化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而市场一体化总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省内城市群看,江苏9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及商品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浙江9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安徽8城市的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文章创新性地将市场一体化内涵拓展为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将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间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纳入研究,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对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文章结论对于有效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快长三角城市的绿色发展转型,是长三角城市在一体化进程中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同时考查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和城市群扩张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增加城市创新投入可有效缓解城市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城市群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耗强度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居高不下。虽然两省一市政府已把协调节能减排作为区域合作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区域发展的节能减排一体化模式尚未形成。因此,长三角地区有必要成立"长三角节能减排合作与发展委员会",构建统一的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协调新能源的一体化发展,以低碳经济为契机,加快长三角节能减排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上海城市发展战略与长三角一体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章为国家软科学课题《上海城市发展战略与长江三角洲关系研究》总报告部分主要内容。文章认为,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因素。上海制定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为:强化上海的现代服务功能,完成由生产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实现人的需要结构与城市产业结构及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发展。对上海的城市定位需从世界、全国和长三角三个层面考察。除进一步强化上海市原定的“四个中心”功能外,还应突出对长三角和全国的现代服务中心的功能,强调上海今后应着重发挥其在知识、信息、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以确保上海在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上海与长三角实现一体化不能一步到位,其演进过程为“分工合作———互补整合——融为一体”,目前上海与长三角正在由分工合作向互补整合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8.
闵瑞 《国际公关》2023,(4):119-121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社会的发展极大带动了长三角区域应对重大公共安全风险的防御能力,强化了一市三省在重大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智能化助力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现,智能化因素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现出巨大优势和潜力,是长三角地区实现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长三角在经济建设中更要保证高质量与一体化发展,在全新时代背景下要正确理解区域一体化的全新基础和要求,从而在区域一体化普遍要求的基础上体现智能化发展路径的优势,以智能化手段和技术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对此,本文将以数字智能化为背景进一步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定势”,地区该具有经济总量大、投资环境匀质化以及全域外向型经济的显著特征。经济平台的“垒高”,使长三角一体化能发挥竞合效应和多中心效应,从传统的非赢即输、此消彼长的“排他性”模式走向“双赢”或“多赢”模式。以产业链重构为基础的一体化将成为未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而降低商务成本和打造商务价值高地则是实现长三角“产业对接”战略的平台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6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温州被列为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开启了温州融入国家战略的全新一页。交通共联,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和基础。由此,温州加紧编织一张"海陆空"齐头并进,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的交通枢纽网。海港方面,深度参与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群分工合作,确保2020年实现"亿吨大港、百万标箱"目标;空港方面,积极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参与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而建立完善的人才开发一体化体系是推动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必要保证.文章在对皖江城市带人才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人才竞争力为目标,遵循可实现、合作共赢以及与产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原则,构建了包括协同配合的人才引进体系、切实有效的人才共享体系、优势互补的人才开发体系、互联互通的人才市场体系、相互衔接的人才服务体系在内的人才开发一体化体系.最后,结合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人才合作现状,提出应根据自身实际与需求突出工作重点,在人才开发一体化各体系建设上实现点的突破,以点带面推动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略论唐代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环太湖五州人口增长迅速 ,是全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随着先进的农具发明和改造 ,水稻和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产量大增。以纺织业为核心的手工业生产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环太湖五州成了唐王朝东南地区的商贸中心。从经济实力来看 ,环太湖地区无疑是国家财赋收入的最主要地区之一。促成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社会局势稳定、运输畅通、农田水利建设出现高潮等众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一体化发展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从整体上来看,长三角区域目前形成了以实现全面对接为主要目标的政府协商机制、以促进市场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经贸合作机制、以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为主要目标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以及以实现区域共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资源共享机制。然而现阶段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也面临利益协调与政策协调机制不健全、推进和保障机制不完善以及考核体系约束等多重挑战。在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促进长三角区域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应当以市场机制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合作机制建设,加快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一体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之中,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一员融入长三角在区位、资源、产业和交通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时在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对外经济贸易和教育科研等方面与长三角地区落差明显。安徽省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以期更快地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经济圈。  相似文献   

15.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长三角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领跑全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建设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针对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依然存在“卡脖子”、部分产业开始加速外迁等问题,沪苏浙皖等省市应立足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携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提升高水平双向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幸福宜居长三角。  相似文献   

16.
环太湖地区江浙两省五市几年来创新发展积累的成果,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区域化的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创新服务体系不全、创新活力不足、协同路径单一以及区域核心形象不突出等问题。为打破协同创新存在的区域樊篱和鸿沟,环太湖地区应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重点从激活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重构创新模式。借鉴美国、欧盟、中关村等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政产学研金介用’架构性创新+区域联动共建创新平台核心形象+接轨上海开展跨区域合作”的路径将是环太湖区域协同创新最优且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环太湖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内部结构不均衡、产业集聚逐渐显现的态势。通过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表明,环太湖城市群文化产业的投入与文化产业的产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并且资本投入对环太湖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最大。因此,在空间相关性的背景下促进环太湖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一个环太湖城市群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长三角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采用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先后经历了“民间组织局部合作”“政府主导多元协同”和“嵌入性一体化发展”三个阶段。如今,迈向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阶段,治理模式也从协同治理转向了元治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三角职业教育高质量一体化成效明显,但行政管理的“漏斗式竞合关系”、经济发展的“诸侯式分布格局”,以及社会网络的“捆绑式合约链接”制约了长三角职业教育的协同治理,也延缓了高质量一体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长三角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要建构实体性嵌入的制度框架、重构统一性尺度的标准体系、打造多样化类型的办学格局、创新校企“双元”的协同育人机制、优化重点性支撑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9.
农业园区建设是促进环太湖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行之有效的路径选择。近年来,环太湖各地市的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和显著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大大增强。同时环太湖地区农业园区建设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加快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抓好关键环节、突破瓶颈制约,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步伐,推进环太湖地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4月13日下午,嘉兴、湖州、苏州、无锡和常州等环太湖沿岸城市,在江苏无锡举办了第一届“环太湖城市侨联服务科学发展研讨会”,首届研讨会的主题是“世博与侨联”。江苏省侨联主席郁美兰、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张癸和无锡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周敏炜,以及环太湖各市侨联领导出席。会议由无锡市侨联主席冯雷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