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婷 《山西老年》2011,(11):36-36
三明治三明治是一个人的名字。1738年他与一位对饮食也很有研究的英裔少女结了婚。起初他们尝试用两个面包夹一块火鸡肉,结果配合不当无人问津。1750年,他失业了,买不起火鸡肉而改用便宜的火腿。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已进入高潮,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他发明的这种方便食品受到惜时如金的知识界青睐,以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复合食品就大为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2.
收据     
好马吃好草,管它身前身后。深夜,在街心花园,苏哈罗夫的钱被人抢了。抢劫者蒙着脸,用刀子抵住苏哈罗夫胸口,他钱包里的618.5卢布就进了那家伙的腰包。抢劫者并未马上离开,从身上掏出一支笔和一张纸坐到长椅上。  相似文献   

3.
每个家庭吃东西的模样都不一样,每个人吃东西的样子也不一样,我们家吃东西的样子可有意思了。爸爸吃饭的时候是最壮观的,不管多少饭,他都会“一扫而光”连一粒饭都不剩。爸爸的饭量大得惊人,一顿能吃三碗,而且是“狼吞虎咽”的。一点都不文雅,可把筷子大哥忙坏了,东夹一下,西夹  相似文献   

4.
耻辱之心     
那时我常把饭夹成一小团一小团往上抛,趁它下落的时候,嘴突然向前一咬,就咬住了。咬住了就吃,咬小住就掉地上了。也不是成心糟蹋五谷,而是这饭实在没法下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话说晋南馍     
我生长在山西南部的一个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晋南人。晋南人爱吃馍,吃了一辈子白面蒸馍,还是吃不够。也曾天真地想过,假如有一天,人人都吃面包,没有白馍咋办?其实,这是杞人忧天,作为一个过来人,可以断定未来的日子会更加丰富多彩,你爱吃面包就吃面包,他爱吃白馍就吃白馍,各有各的自由,谁也不会干涉谁。 我家乡的馍,也叫卷子、  相似文献   

6.
许冰(化名)是很黏人的,从小就被父母宠坏,嫁人后,她就把撒娇当饭吃,最典型最令她先生吃不消的是夜里要枕他手臂入睡,开始几次,她先生受宠若惊,也表现得英勇无畏。但一周之后,他开始“收手”不干了,因为手臂“发麻”不是一件好受的事,血脉不通被压迫,就觉得身心不爽。上床如上班,而太太就是那个温柔的“剥削者”,赖在你怀里,虽然温软,但漫漫长夜,这一切就变成不能承受的痛了。  相似文献   

7.
河西 《社区》2010,(5):44-44
拿破仑是位非常注重节约的帝王(有时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小气),到了他当皇帝的那一年,他穿的鞋依然是他在军校读书时为他做鞋的鞋匠做的。他的心腹侍从孔斯坦觉得这也忒寒碜点了。就叫来鞋匠给他做双新的。拿破仑问鞋匠:“做一双鞋要多少钱?”“十八法郎,陛下。”鞋匠毕恭毕敬地答道。  相似文献   

8.
《新少年》2002,(Z2)
天天是五年级的学生。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带着天天去海边玩。一大早起来,天天全家坐上空调大客车,在路上,天天喝了妈妈给他带的一袋牛奶(含240毫克钙),还吃了一份面包夹火腿蛋(含90毫克钙),一路上的风景太迷人了,天天一路都激动得又唱歌又拍手。  相似文献   

9.
李昌森 《中华魂》2014,(21):25-25
继《66.8万元的奢侈培训饭就能随便吃?——追问部分官员热衰参加“天价学习”背后》引起社会关注后,今又曝出“北大7年办4000多培训班”的丑闻。(7月19日新华网)北大是中国人心目中与清华齐名的最尊贵的高等学府,如此离奇和荒诞,所激荡出来的涟漪可以想象。  相似文献   

10.
大野 《中华魂》2015,(1):30
周永康案正式公布后,媒体总结了围绕他的一个庞大官商关系网,都是他的“铁哥们儿”。周大权在握后,他的权力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于谋求私利。他身边最“铁”的一些人与他进行私利之间的互动、勾结,然后向外扩展圈子,身前身后围绕着一群“铁哥们儿”,结成越来越大的非法利益集团。他们沆瀣一气,互相包庇,狼狈为奸,到了最后,一损俱损,每一个人都既害他人,又害自己,“铁哥们儿”咬着“铁哥们儿”一起落网。  相似文献   

11.
许莉莉 《社区》2011,(26):7-7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实在穷得可怜”,“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毛泽东在探索中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他关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设定虽忽略了社会的整体推进,却抓住了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他提出的两步走战略、百年战略对身前身后的中国均有影响,而超乎现实可能、急于求成的赶超战略则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3.
酸菜饺子     
孙亮 《社区》2013,(5):34-34
他是个地道的东北汉子,当兵复员那年.憨厚的他娶回了一个水灵灵的江南女子。 尽管在外多年。他还是没有改变爱吃家乡饭的习惯。尤其喜欢吃东北那地道的酸菜饺子。女人很爱他,一开始就很细心地跟当地人学做酸菜,一遍遍地洗菜、腌菜,再等着白菜发酵变酸.然后包酸菜饺子。开始她做得非常吃力,手指被浸泡得又粗又硬。不知反复多少次,终于把饺子做得有模有样了。他回来,看见桌子上的酸菜饺子。就像对着心爱的女人一样亲切。两人的感情倍增,越来越恩爱。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学习英语的人都想尽快地在短时间内扩大和丰富自己的英语词汇,从而能在工作、学习中自如地运用英语词汇,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通畅地阅读英文文章、资料,从容地解答各类考试试题,等等。英语的全部词汇估计有一百多万个,由本族词(nativewords)和外来词(loanwords)组成。如此庞大而又复杂的词汇系统中又包含了无数的单词,而每一个词都是独一无二,那么记忆起来,的确颇费力气。但英语中经常被使用的词却是范围狭窄得多且为数有限的常用词(如语言大师、著名的英国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也只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使用过不足…  相似文献   

15.
“造”在东北方言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可以充当多种动作动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意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更加富有情趣。例如:(1)窄脸说,到了哈尔滨,住我们肉类招待所,饭便宜,全是宽粉条子红炯肉,造吧。(吃)——阿城《运气》,《北方文学》1989年第7期(2)妻子被他的话造愣了,两眼径直地望着他,半响,才悟出味来。(说、弄)——秦孟君《难字之门》,《企业文化》1989年1月(3)我是什么来着?咳!都把我造借了,你表姐夫才是真表姐夫。(弄、搞)——北星、蓝天《喜事》,《东北相声集》(4)就我这鞋他三个月就…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他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躲在海底下,快过春节了,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人。  相似文献   

17.
题 阅读下面的字。根据要求作。 拿破仑曾豪气冲天地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说出这样的话,不仅仅因为他身后有千军万马,更因为他是一位勇——勇无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筷子     
《社区》2008,(24):60-60
小时候爷爷曾告诉我,只需到厨房看看筷子就知道这家的家境了。筷子越长,多半这家越富裕,原因很简单,大户人家吃饭菜多,筷子长了好夹起远处的菜。爷爷的话有道理,那时没有转盘,站起来夹菜又失礼,如果没有长筷子“武装”自己,多好吃的菜也吃不到嘴里。时过境迁,现在恐怕再也没人凭看筷子来猜测人家的家底了。中国筷子多半是平头或圆头的,主要就是“夹”。爷爷曾告诫我,吃菜时夹得起就吃,夹不起就别吃。有一年吃猪肉丸子,丸子表面滑溜溜的,我夹了几次也夹不起来,一急就用筷子扎起丸子放进嘴里,当时爷爷一巴掌就打了过来,呵斥道:“谁让你扎的?”后来父亲告诉我,在我的老家,只有祭奠死人时才用筷子扎菜。我这一巴掌挨得不冤。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钥匙     
上帝派天使甲和天使乙巡游人间,两位天使细心地观察着人间的一切。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看到一个小男孩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拿着牛奶,吃一口面包,喝一口牛奶。乞丐摸了摸“叽里咕噜”乱叫的肚皮,咽下一团又一团口水,羡慕地自言自语:“唉,能吃饱饭,真幸福呀。”小男孩看到一个小女孩  相似文献   

20.
美文伴美食     
老猫 《社区》2014,(29):63-63
“爱知识的人扑到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高尔基说的这句话。文化和吃,被这个比喻拉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