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贵州是一个山区,农业机械化必须从山区农业生产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的特点出发,为多种经营服务。这样,才有利于迅速改变贵州山区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贵州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山区农业的特点解放以来,贵州的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9.9万马力,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共有8,519台27.4万马力,手扶拖拉机共9,000多台9.6万马力;排灌机械达7.7万台85.4万马力;粮油加工机械5.6万多台;此外还有运输机械,植保机械和少量的林牧机械。这些机械在发展贵州农业生产和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排灌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始终是第一位的大问题。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使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需要相比,仍明显滞后,农村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主要问题是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造成这种情况有历史的、自然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如贵州地处山区,境内山高坡陡,多是喀斯特地貌,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的素质低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农业投入不足。从近些年贵州农业投入的情况来看,农业投入的主体是农户。但由于贵州农村贫困面大,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户对农业的投入很有限。据抽样调查,农户人均投入由1980年的26.76元,增加到1993年的243.33元,增长8.1倍,平均每年增长18.5%。各年投入情况与增长速度如表1: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运用数学模型,预测粮食发展的趋势,为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一、现阶段粮食生产状况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与1949本相比,198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30.8亿斤,增长1.21倍;平均单产382斤,增长73.6%。但总  相似文献   

4.
<正> 青海是一个耕地少的省份,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发展农业生产的任务非常艰巨。当前农业的形势是粮食缺口很大,需求量不断增长,可供量增长有限,发展后劲不足。要扭转这种紧迫而又严峻的局面,笔者认为,发展开发性农业,实为重要的良策。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农业发展迅速。1990年与198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81.8%,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分别增长48.2%、1.42倍和1.60倍,畜牧业、渔业产值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9倍。1991年,全省粮食、油菜籽、烤烟生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分别达到848.17万吨、57.62万吨和38.53万吨,畜牧业实现持续13年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面临困境的原因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破了多年来农业发展迟缓的局面;但近年来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又出现了新的徘徊,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应比较紧张。广西人口增长快,而农业的增长明显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4年以来农业连年滑坡,粮食减产(1988年比87年减产33亿斤)。  相似文献   

7.
榆中县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县份。粮食生产水平很低,靠天吃饭,川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几个乡,公社时期也吃回销粮,山区更是如此。南北两山区很多三十几岁的庄稼汉娶不上媳妇,社员生活普遍困难。从1980年农村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该县有了很大变化。目前除南山一部分不宜产粮的特困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已不吃回销粮,人均占有粮食500多斤,收入由人均50元上升到297元。川区相当一部分农户富了起来,70%以上的农户盖了新房,添置了新式家具、洗衣机、电视机、录音机等,一些专业户和建筑包工户生活已很富有。全县拖拉机有较大增长,小型拖拉机达1812台,大型拖拉机424台,其它汽车、农机、粮食加工机械3512台。全县乡镇企业有1270个,产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实际工作部门和决策机关,对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徘徊问题,已经给予了必要的重视.这无疑有助于摆脱农业徘徊局面。这里,我就农业摆脱困境,长期稳定发展的选择问题,略抒拙见。一、严峻的现实——社会对农业的压力增大,农业的撑掌力减弱,这种压力和支撑力的同向运动趋势加剧。目前,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正在承受着日益增加的巨大压力.一是广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增大了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1987年与1984年相比,人均消费猪肉增加3.5公斤.根据猪肉生产饲料报酬4∶1的比例折半计算,此项年粮食消费量达75亿公斤。禽蛋消费量增加,也要消费大量的粮食。二是奢侈性消费耗费粮食剧增。1987年酒类消费比1984年增长59.3%.白酒啤酒混合计算,每年仅酿酒消费粮食就达2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短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态畜牧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措施等在贵州循环经济中的应用;从实证的角度总结了科技支撑贵州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包括丘陵、高原)约占总面积的66%,山区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6%,全国有三分之一的粮食出产在山区。山地丘陵地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潜力很大。山地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山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山区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是建设山区,实行农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手段。如何结合我国山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山地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是在借鉴国外发展山区建设和实现山地农业机械化的经验、总结我国山地农业机械化的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发展我国山地农业机械化的方向、步骤、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31年-1945年宁夏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1945年宁夏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其原因主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宁夏省政府的利农政策、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移民的涌入与农垦的开展、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其中稳定的社会环境、省政府的利农政策、农垦的开展以及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等是促使宁夏粮食稳步增产的主要原因。近代宁夏农业生产依然是粗放式经营,其增长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外延式增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打破了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连年获得增产丰收。1987年与1978年相比,全国粮食年产量从6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增长32.8%,许多地方粮食自给有余。我区1983年粮食总产达272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8年增产56亿多斤,平均每年递增4.7%。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同志认为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因而不同程度的放松了粮食生产,加上  相似文献   

13.
杨乙丹 《兰州学刊》2007,(10):76-79
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不同体制下粮食生产的效率有很大差别。互助组和初级社符合当时农业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高级社和人民公社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食生产长期徘徊在低水平阶段;家庭联产承包制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粮食产量得到迅速提高,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农村微观经济体制和粮食生产波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粮食流通制度的变迁。合作社体制为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提供了组织保障,人民公社体制强化了统购统销制度的持续运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对统购统销起了制度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的表现 由于1985年度我国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去年以来,无论是中央领导,或是从事实际经济工作的同志,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在经过几年持续稳定增长以后,已出现了后劲不足的苗头。 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的问题因粮食生产总量的减少而提出,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造成粮食生产总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灾害、作物布局调整、水利  相似文献   

15.
中部干旱山区长期低产贫困,群众生活很苦,至今每年仍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生产队靠国家救济过日子;定西地区的会宁、通渭两县尤其困难。一九七九年,会宁县农村集体经济人均分配收入三十七元零五分,通渭二十四元;会宁人均分配现金六元一角六分,而通渭只有九角八分。改变干旱山区的贫困面貌要从多方面作艰苦的努力,在农业结构上,必须改变单一经营,在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搞多种经营生产,尽快提高农副产品商品率。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放宽,特别是部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之后,集体经济和社员家庭的多种经营都发展较快,集体林、牧、副、工各业的经济收入在农业总收入构成中所占比例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形势仍是非常严峻的。我国的人口以每年1500多万的速度在增长,①耕地却以800万亩的速度在减少;人均占有耕地从1957年的2.59亩,减少到1988年的1.33亩,人均占有粮食已从1984年的784.4斤减少到1988年的724斤。②从1985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徘徊不前。1989年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从省情出发,在总结经验和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作出重大决策:从1991年冬天开始,集中力量,每年在全省搞50—60万亩坡地改造梯地,连续搞10年,力争完成500—600万亩;并通过综合配套措施,逐步把这些耕地建成稳产高产农地,使全省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一个根本的改善,以保证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于这一决策符合实际、顺应民心,去冬今春,在全省农村迅速掀起了以坡改梯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热潮,已完成坡改梯56万亩,从而揭开了贵州山区国土开发与整治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宁夏的两大优势之一,引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山区农业生产水平虽低,但潜力很大;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土地适宜性广;农业科技力量相对雄厚,依靠科技发展农业具有广阔前景。40年来,宁夏粮食总产增加4倍,粮食单产增加2倍,主要得力于农业技术的发展。据测算,“六五”期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的因素约占35%,宁夏约占33%,比起西方经济发达国家(60~80%)还有很大差距。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一般只占20~40%,宁夏情况也大致如此。说明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潜力很大。另外,科技投入是高增值的投入。“六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直接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只占农业所增产值的2%,宁夏为1.8%(1984~1986年)。据宁夏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对部分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测算,宁夏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率为1∶96.39,推广费  相似文献   

19.
梳理和分析我国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并从理论上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18个省份(12个粮食主产区、6个非粮食主产区)分成三个地区组,建立六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1)农业补贴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种粮积极性等途径提高了粮食产量。在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粮食主产区的边际效应略强。2)农业补贴主要通过促进农业产出增长、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途径提高农民收入。三个地区组农业四项补贴的增收效应均是显著的,低产值的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边际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情况 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布朗族山区由于贯彻了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都发生了空前显著的变化。 在短短几年时间,粮食生产就大幅度地增长,使布朗族山区人民普遍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温饱问题,部份家庭由于劳动力充足或善于经营,种植一年旱稻可够吃二至三年。粮食吃不完的人家,就拿去酿酒、做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