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势恢弘的汉代大型动物圆雕——天禄、辟邪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大型动物圆雕作品中,南阳市卧龙岗汉碑亭东侧存放的一对东汉石雕——天禄、辟邪堪称其中的珍品。这对石兽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雕刻技法在同时期作品处于领先地位,其奇特的造型和苍劲奔放的艺术表现手法早已闻名于世,但是,对这对艺术珍品的研究,过去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介绍,而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至今尚无。本文试对这对石兽作一较全面的探讨,以达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三年十月五日,在淄博市博山城东郊五龙公社,一个叫良庄的地方,发现蒲松龄联对诗句镌石一件。上刻:浥露怜金邑因风想落英柳泉氏。此件33厘米长,22.5厘米宽,石面平整,作工精细,阴文清淅可见,四边并刻有方形图案装饰。字的排列为竖排,自右至左每行三字,诗为五律,加之落款共十三字。蒲松龄的联对不多见,镌石联对更为罕见,此确可  相似文献   

3.
华商报2005年11月9日报道,考古人员在西安少陵原上发现数片西周时期的甲骨,其中一片甲骨上刻有文字,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这批甲骨总共8片,4片甲骨保存相当完整,呈米黄色,骨质新亮,没有变形。其中编号为5号的甲骨长37厘米、宽22厘米、重363.7克;7号甲骨长39.5厘米、宽21厘米、重454.6克。陕西省考古所文物修复人员解释说々这些甲骨都是牛的肩胛骨,甲骨保存完好与原坡地上的土壤物质、气候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淮表记》全称《汉司隶校尉杨淮,杨弼表记摩崖》,刻于东汉熹平二年,主其事者为杨氏同郡黄门卞玉,原摩崖在《石门颂》故址南侧。它纵高274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52厘米;八分书,共七行,行少自15字,多至26字不等,字径五至七厘米。其书受石势制约,竟无一直行。前五行向左下方倾斜,第七行向右下方倾斜;第六行包在其中,至下段自然消失。这种布局,形如楔子,重心偏高,形成动感,拓片远看大气磅礴,恰似高山瀑布,一泻千仞,颇为壮观。  相似文献   

5.
郑成功铸造的永曆乙未年铜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南明时铸造的铜炮。此炮原放置在陕西省临潼县城的楼上,1953年由临潼县人民政府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炮系青铜所铸,身长210厘米,后膛大而前膛小,尾有球冠。炮身上有五处小箍,后膛有引火小孔。炮身有双耳,双鋬。鋬前的炮筒上,有细花嘉禾纹两道。炮口直径21厘米,弹膛口径11厘米,口沿壁厚5厘米。口沿边唇有弦纹三道。双鋬均高12厘米,长18厘米。弹膛中部已为砂石所锈堵。炮身后部有阳文款识三行,共三十二字:  相似文献   

6.
此《谱》见诸道光已亥镌,爱莲堂藏版《濂溪志》。乃南来宁宗嘉定间度正所编,距周敦颐之世相去不远,史料或较可信。《濂溪志》传本甚少,即今之研周学人,亦多未见全志,更遑论此谱。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抄录《序》及《跋》,竟无题目,且未收《年谱》正文。道光镌版《濂溪志》所录《年谱》,前有度正原叙,校之文渊阁本《周元公集》开头多“右正”二字。“正”即编者度正,从“右”字得知,“叙”是后序。原刻当系在《年谱》之后,古籍皆左行直书,如《大学》、《中庸》每章之末,作右第一章、右第二章是也。古人编书,多作后序…  相似文献   

7.
汉藏两民族的交往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就有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公元823年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公主柳下的长庆会盟碑,“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以铁的事实充分反映了汉藏两族“欢好热忱不绝”。该碑的四面均刻有字,正面(西面)为汉藏两体对照的盟约,文义相同。右面(北面)是吐蕃方面参加这次会盟的官员名单,上为藏文,下为各员职衔姓氏的汉字译音。左面(南面)为唐朝方面参与会盟的官员名单,亦为上下汉藏两文对照。背  相似文献   

8.
和硕端静公主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公里沟北坡地上,墓向正南。墓主人是康熙帝的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和其丈夫,喀喇沁多罗棱郡王噶勒藏,即喀喇沁亲王之后。据载,此墓建筑宏伟壮观,前有高大的石雕牌坊,两侧立有花岗石华表,中有碑亭,内置御赐碑一统,其碑文共一百六十五字,由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而成。叙述“端静公主秀淑深宫……丰而处约,勤俭克敦,贵而能谦……摧折早令,更念公主之贤,特表丰碑长垂留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的是1990年在湖北省英山县毕家坳北宋墓地所出摩尼教墓碑。此碑立于公元1052年,碑上刻有颇具摩尼教色彩的日、月二字,墓主人姓昭武九姓之毕氏,故知墓主人是从中亚粟特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来华的摩尼教徒。英山还有许多类似的摩尼教墓碑,墓主人都姓毕,因此这是一处毕氏摩尼教徒家族墓地。作者从文献和考古两个方面追踪这个粟特家族的来龙去脉,发现他们是安史之乱平定不久回鹘可汗派到江南经商和传教的粟特商人的后裔。宋代以来江南的许多农民运动都利用摩尼教举行起义。而毕碑的发现告诉我们,江南流行摩尼教当与唐代来华的粟特摩尼教徒及其后裔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横向联系 前蜀王建墓自一九七九年元旦开放以来,迄今八年有余,观众已逾百万。参观者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墓内后室石床上的王建石雕坐像为什么刻得那样小?只有八十六厘米高,与石墓室形制布局似有不协。”笔者也有同感。偶然与同好者在一起欣赏五代绘画珍品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时,又发现韩熙载的形像画得特别大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93年在仪征市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时,无意中见到《孔子释经》书五册,产生疑问,去掉外包装后,发现是定名为《圣经》的五册书,细阅之后,才知是周太谷弟子记录周太谷言语编成的书,分别是二、三、五、六、九册。全书应是十册、缺一、四、七、八、十册。每册长33.4厘米,宽22.8厘米,厚0.7厘米,120页,纸质为竹宣。字体工整,小指手书,十分接近馆阁体,字宽1厘米,高0.6-0.8厘米。每册扉页上铃有“心定神安”白文印,长2厘米,宽1.3厘米;“子严”印阳文,椭圆形,长2.2厘米,宽1.l厘米。“心定神安”为闲印,“子严”印是收藏者字名,收藏者李起庄,字子严,父亲是李星南,李星南为李光炘之四弟是李光坚之子。李起庄生有八个子女,现在世的有三女李道存医生,退休后在常州居住。六女李玉立在南京闲居。七女李玉芝位仪征市真州镇城区内,小儿子李道心退休在济南闲后,现有孙辈李德昭、李德珍、李德文等均居住在仪征市真州镇城区内生活、工作。李起庒诗文、书法造诣均深,仪征市解放初期所建会堂“人民大  相似文献   

12.
健康长寿,已成为人类追求的生活目标。科学家认为,以下10种人,可望健康长寿:一、身材矮小者美国科学家认为,人类存在一个适宜的高度,以便让身体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个高度是:男子165—168厘米,女子159—162厘米。二、稍胖(重)者美国科学家在调查600万人的体重与寿命关系时发现,稍胖的人,从体能、抗病力到抗癌力,均比瘦人优越,因而寿命高。三、秃顶者男子秃顶,多精力充沛,白发晚生,平均寿命80岁以上。秃顶多因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所致,而雄性激素恰恰是男子的护身符。四、耳长者耳朵长的人,多享高寿,可能与其体内“肾气”旺盛有关。五…  相似文献   

13.
伦文叙     
伦文叙,字伯畴,别号迂岗,广东南海县黎涌村人。他生于1466年(明宪宗成化二年)少年时代便聪敏好学,长大以后“长身玉立、头颅大二尺许”,是个身材魁梧的美男子,而并非传说中那样丑陋。伦文叙在科举途上也运气特好。明朝弘治十二年时,他进京考试,原被主考大臣定为“传胪”(二甲第一名,即第四名)、但大臣们后来发现.原拟定  相似文献   

14.
据《光明日报》2006年4月30日报道,陕西韩城梁带村26号墓为“甲”字形大墓,墓道长26米,墓室长7米,宽5.8米。在26号墓中同样发现了数目可观的精美随葬品,包括22件铜礼器、六件“弄器”和多组组玉佩饰。值得一提的是,26号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高50厘米的铜方壶益盖内侧铸有铭,为确定梁带村墓地的国别又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作为玩物的“弄器”的出土,不但体现了北方草原化与中原化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鲜于璜神道碑是一九七三年五月在天津市武清县兰城村发现的。璜于东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六月壬戌卒,碑以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十八日立。碑圭首,高2.42米,宽0.83米。篆额阳文,二行,共计十个大字:“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碑文十六行,行三十五字,共计五百零八字。前为叙,记述璜之先世、生平事迹、卒年及刊石立碑情况。后为铭。碑阴十五行,行二十五字,共计三百十九字。前为诔,后为世系。全部碑文(包括碑阴)为隶书,阴刻,共计八百二十七字。《考古学报》于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载了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武清东汉鲜于璜墓》简报(以下称“简报”,引文不再注),并发表了该碑的照片和释文。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修水县图书馆藏有一部清嘉庆年间出版的黄庭坚诗选──《黄律卮言》,这部书是当时义宁(今江西修水)人万承风根据明万历年间的抄本刊印而成。本书题为《黄律卮言》,扉页上注明“古玩山房校刊”,卷首有“编辑黄律卮言自序”,卷尾有刻书者万承风的后序”.板框长18厘米,宽12厘米,四周双边,白口,每页9行,每行25字,字大如行,墨色清晰,刻工较细,共九集.每桌前有“卮言”。这是一部黄庭坚七律的选本,编辑方法很有特色,卮言部分也颇有心得,是目前罕见的黄诗刻本,可称海内抓本。故不揣谫陋,撰文介绍.一、《黄律卮言》的…  相似文献   

17.
<正>1986年春,方城县城关镇北关居民在拆墙建房中,从墙洞里发现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这就是由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署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布告》(以下简称“布告”)。 布告横长34、宽25厘米,全文竖挑32行,共490个字,这份当年为群众所珍藏的革命布告,虽然经历了38个春秋,但其保存情况基本完好。现将布告原文抄录于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布告 第 号  相似文献   

18.
羊子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文物室收藏了传世兵器青钢戈一件(见下图)。戈内(音na)长8.5cm,宽3.5cm,中间有一穿;援长15cm,圭锋,正反两面都有中脊;胡长6.5cm,有二长方形穿;有栏,栏上侧与援结尾处有一椭圆形小穿。胡与援之两面都有刃。援内侧刃部已有损伤,修补痕迹甚明显,背面锋部亦有锈斑。胡部正面铸有铭文“羊子止(之)造戈”五字,其“造”字写作“(?)”形,字虽浅细,但刻铸清晰可辨。戈之整体造型厚重,直内(音na)圭锋,援部微微上  相似文献   

19.
丝绸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一项伟大创造。秦、汉时期,我国的丝绸纺织业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以西汉王朝为例,当时在首都长安设有东、西织室,集中大量优秀工人,专门为皇家生产高级绫绢;民间的纺织业,由于不断革新纺织工艺,更是竞放异彩。相传汉武帝时臣鹿(今河北平乡县)人陈宝光妻能织葡萄锦、散花绫,大将军霍光的妻子特意把她召到长安织作。她用的织机有一百二十个镊子,六十天就可以织绫一匹。这种能织图案花纹的织机,无疑是纺织业中的新工艺。从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初年二百余件丝绸衣物及残片看,当时已有了绢、纱、罗、绮、锦、麻布等多种品类。其中的一件素纱禅衣,长一六○厘米,两袖通长一九○厘米,重量只有四十八克,即不到一市两。这大约就是古人所说薄如蝉翼的“雾縠”了。  相似文献   

20.
周基 《南都学坛》1999,19(2):120
1998年6月,在邓州市文化馆院内先后发现程子的“视听言动”四箴言碑。“视箴”碑文中的字毁坏较多;“听箴”已成残碑断石,字迹模糊;“言箴”和“动箴”二碑文的字迹尚很清晰。后查知这些石碑原在邓州城区一小校内东廊房的墙内嵌着,70年代初拆房时运到文化馆内。一小校址原为孔庙,这些石碑是孔庙内的文物当无疑问。后经邓州市文化局领导同意,将碑已移回一小,并和省级文物金、元碑、汉华表、文庙牌坊一起形成邓州市第二个文物中心,展示邓州市这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关于箴言作者,“视箴”一碑左边有注释,第一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