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在甘肃省文县、四川省九寨沟县和平武县的白马藏区进行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白马藏人民间山神信仰及三个村寨的傩舞祭神仪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述。研究发现,白马藏人的民间信仰是其内部认同和外部边界的重要标志。但是这种族群边界是群体的一种主观建构,其策略是强化与其他族群的文化差异,消弭族群内部的文化差异。这种主观建构的事例说明,群体边界是变动的,族群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何敦培 《民族论坛》2008,(10):38-39
民间信仰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关系也相当复杂。湖南民间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它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特点鲜明、影响广泛。湖南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动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3.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发展历程与整个大陆民间信仰研究的前进步伐基本一致,但又有自身的历史内涵与发展特性。回顾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不仅可以审视研究成果的得与失,亦有助于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进一步研究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的密切关系。在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刘锡诚的论文阐释了民间信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民间信仰不是"烫手的山药",而是属于文化的范畴。民间信仰弥散于民众的生活之中,是民众生活中的精神布帛,这种状况是历史的必然存在。他主张以民间信仰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的观念而置换"迷信"的背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基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杨泗信仰作为环洞庭湖流域民众的主要民间信仰形态,有其悠久的历史。笔者尝试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分析了传统时代和现代环境下杨泗信仰的身份合法性问题的流变历程。运用有关权威理论分析不同时代下影响权威建构的主要构成要件。最后对"民间信仰聚散"模式提出反思和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代民间信仰研究的现状和走向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就是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民间信仰.近几年,学界对什么是民间信仰,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关"民间信仰"的定义也众说纷纭,但是,大多论者对民间信仰往往只注意其信仰的层面,并以宗教学的知识、理论进行解说,缺乏该信仰与现实社会关系的研究.新的研究走向,拟从当代社会流行的民间信仰和民众生活的关系,从一种不脱离信仰的生活切入,以点带面,实践调查,理性分析,科学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国家对民间信仰的管理提供政策的依据,为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的升华与超越——冼夫人信仰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夫人信仰在广东茂名地区及海南一带广为流行,她已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位神明。本文旨在论述这种信仰的成因及其特点,认为它已从一般的祖先崇拜、宗族神灵扩展为村落、社区的偶像,从先贤升格为神明,糅合了民间鬼神、巫术信仰的内容。在新的时期里,经过党和政府的疏导,它已超越了一般民间信仰的范围,成为爱国爱乡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增进社区凝聚力的一种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8.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信仰文化.壮族民间信仰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民间信仰一样起源于原始社会,其经历了原生起源缓慢发展期、原生信仰与外来宗教信仰磨合发展期、断裂期、复兴与重构期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当时国家推行的文化、宗教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后,壮族民间信仰复兴现象普遍在壮族地区出现,这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时期,应坚持人类社会学中的“示范性指导”理念对信仰加以引导,实现壮族民间信仰的良性发展,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协调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满族民间信仰包括万物有灵、灵魂不灭、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论汉族民间信仰的功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占卜风水、禁忌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功利性的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民众心理的失衡,汉族地区宗教的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11.
论族群与族群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有关族群和族群性的概念多种多样。族群与民族均来源于西方,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分的。在对族群的研究中,族群认同被视为一个主要的内容,族群认同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来,文化是维持族群边界的基础。关于族群关系的讨论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同化理论、文化多元理论、生物学的理论、人文 生态理论、权力和分层理论及整合的族群关系理论等。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是新疆十个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的上层建筑,与各类自然崇拜、巫蛊风水、萨满信仰等共同构成各自完整的宗教信仰体系。其中,在萨满文化相对发达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伊斯兰教的象征隐喻及文化整合作用表现得尤其突出,形成一道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的文化风景线。新疆穆斯林民族萨满信仰中伊斯兰教整合作用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各民族宗教文化中不同类型宗教信仰成分交融混成的具体状态及互动规律,同时也能使我们从一个独特角度认识且合理解释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3.
宁玛派的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有一种误解,笼统地认为藏传佛教宁玛派戒律松驰、组织涣散,没有严格的学经制度。其实,这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宁玛派信徒有两种,一种是出家的,一种是在家的。出家的称“根敦巴”,住居寺院,有严格的戒律、严密的组织和一整套学经制度,除在学经内容、修持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特色外,依次受出家、沙弥、比丘等戒,禁止结婚,在许多共性方面与其它教派并无大的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是指存在于非官方社会层面里的、有一定历史传承的、具有地方特征的崇拜各种神灵的信仰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主题而非偶像神为由的祭祀仪式.原始社会没有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晚于原始宗教的形成.民间信仰不是宗教,也不是民闻宗教,它属于宗教之外的信仰体系.民间信仰人群是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的第三类人群,即信神不信教人群,并且是现代社会里不断增长的人群.  相似文献   

15.
林美容教授继承前人对祭祀圈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在草屯镇的调查案例,成功地把祭祀圈和地方组织结合起来考察,把对祭祀圈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她还对当地彰化妈祖信仰组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信仰圈理论.在此基础之上,进而对台湾汉人的文化心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乡野道教作为流布于乡野间的非宫观、非正统的道教形态,具有突出的俗用性质和亟待建构的研究体系。它表现出“隐而不灭,散而不亡”的特征,在未来将随民间信仰与民间风俗而传习、衍生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成分是多元的。在内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各类专业人才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背景下,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深圳中成文具厂进行个案研究考察,分析了该厂的族群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族群的认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