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伦理的思考》是许启贤副教授近年来关于伦理学和道德问题的文集。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从哲学伦理学角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论证。全书共四十九篇论文,分为九组,分别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伦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中国伦理思想发展,我国伦理学发展趋势,道德和文艺,道德和经济改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儒学的《宣言》与德性伦理学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现代新儒家发表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该宣言批判西方文化的缺陷,并通过探索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问题的贡献而倡导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之于世界的特殊贡献就是孔子的德性伦理学。该宣言成为现代新儒家复兴的里程碑。同样在1958年,英国学者安思康发表了《近代道德哲学》。该文宣称近代西方道德哲学家都走入了误区,在人们找到确当的心理哲学之前应该中止道德哲学研究。这势必将我们带回古希腊,特别是回到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安思康的文章激发了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这两篇文献有着共同的批评目标———近现代西方道德,而且,各自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相似之处:一方的灵丹妙药是孔子的伦理学,另一方的则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然而,安思康并没有提及孔子,而宣言也漠视亚里士多德传统。进一步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由他们所分别推动的新儒学复兴与德性伦理学复兴这两大运动之间缺少对话和交流。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篇同年发表的历史性文献,不仅可以找到两大复兴运动对话缺失的原因,而且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宣言》没有能够发现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德性伦理学方面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8世纪著名哲学家费希特所著《伦理学体系》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作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作者认为,费希特运用当时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先验伦理原则作了深刻的论述,以感人激情表达了对人类道德完善的热烈向往;《伦理学体系》在对康德哲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发展了康德的先验主义伦理学,而这又直接影响了谢林和黑格尔,具有不可磨灭的学术价值和理当享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自《国富论》于1776年问世以来,关于其哲学基础的探究在经济思想史上始终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主题,其中最令人瞩目、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当属由“斯密问题”引发的各种讨论。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进入国民经济生活,但谈到《国富论》的哲学基础及其所属的哲学传统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罗卫东曾指出,由于语言、学术兴趣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就此而言,李家莲教授撰写的《情感的自然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下文简称《情感的自然化》)立足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哲学这一独特视角对该问题作出了在国内具有补白性质的回答。《情感的自然化》把《国富论》置于以沙夫茨伯里、哈奇森、休谟和斯密为代表的道德情感主义哲学传统内考察其哲学基础,认为推动《国富论》诞生的哲学基础是有着严重理论缺陷的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哲学。罗卫东在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中高度肯定了该观点的创新性,认为作者对《国富论》之哲学基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从道德情感主义哲学视角言之,尤其是从当代西方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以及元伦理学视角言之,作者的分析不仅...  相似文献   

5.
论伦理学的性质:兼论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现行伦理学把伦理学理解为关于道德的学问的片面性和忽视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缺陷 ,正面阐述作者对伦理学的性质以及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的看法。作者认为作为哲学分支之一的伦理学既是人生哲学、价值哲学 ,又是幸福哲学。伦理学的意义在于 ,它能促进个人反思和规划人生并为之指示路向和提供原则 ,从理论上为社会确立终极目标和构建价值体系 ,为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提供理论观念、一般原则和活动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反思、批判、构建有机统一的思辨方法。作者主张把运用理论伦理学的观念和原则解决当代人类生活和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划分为领域伦理学研究、职业伦理学研究、人群伦理学研究 ,认为它们构成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研究经典作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如何对待哲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关系问题。由于离开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概念,就无法评判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特别是无法评判马克思的观点,所以文章多处援引了这一概念,以证明它是如何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和解决哲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关系问题方法的。人是马克思哲学注意的中心。马克思认为只有与人有关及对人有意义的东西才是值得  相似文献   

7.
王敬华 《东方论坛》2009,(1):128-128
当前伦理学的研究似乎正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路径:一是注重史料梳理,释读传统的文本学研究;一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不同社会领域作出道德思考,以规范具体领域的行为。前者不免高山流水曲高和寡,后者则有将伦理学研究推向庸俗化之嫌。那么,能否在二者之间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系,以体现伦理学的“实践精神”的价值?这关系到目前伦理学研究的出路问题。对此,郭金鸿博士的《道德责任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一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体现了伦理学开拓这一思路的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经历过一个从哲学共产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演变。在《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仍停留在哲学共产主义的阶段,但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来证明他的哲学共产主义。《神圣家族》展示了一种“去主体性”的证成思路,放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Ⅲ中的“人的主体性”,转向了社会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和环境决定论)。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唯物主义环境决定论作了“自我清算”,重新回到了“人的主体性”,并且基于“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改变的统一”这一哲学命题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尽管《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共产主义仍然不是科学共产主义,但通过“环境与人的关系”这一理论中介,马克思在探索历史动力机制的尝试中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并且最终得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矛盾运动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时间与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秩序是与人的生命状态及精神体验密切联系的,时空观属于一种意识范畴,有着严肃的伦理道德指向。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垂死的肉身》中的时空细节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道德伦理内涵,呈现出人与时间空间的冲突;只有建立正确的时空观,才能帮助人类走出道德困境,找到自身在茫茫宇宙中位置与方向。当时间迫近或身处异地时,人们懂得如何承受自己,实现人与他人,最终与自己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虽然是一部伦理学著作,但《尼各马可伦理学》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尼各马可伦理学》区分了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作为一种理智德性,明智与政治密切相关,二者都指向人对具体事务的实践。明智因其诸多特点,搭建起了从道德德性上升到理智德性的桥梁,同时也蕴含着从政治生活上升到沉思生活的可能性。对明智和政治的解读和定位,被看作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政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1.
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是古代中西方两个特殊的繁荣时期虽然其历史形成原因有很大不同,服装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异,但两者相比较我们也不难发现其相似的繁荣局面凤及服饰文化思想审美意识的相通,主要表现为服饰的多样化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与巴克兰诺夫这两位处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作家,各自写作了不少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战争小说,本文通过比较这两位作家的战争生涯、创作倾向及表现方法的异同,探讨其各自创作特征的形成及作品表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墨子和边沁分别是中西方倡导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 ,两者的理论有一定相似性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文章重点比较分析二人功利主义思想的异同点 ,并探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和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伤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寻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冲破男权社会的束缚,从觉醒到幻灭的悲剧命运的比较与剖析,展示了中美两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状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与韩非人性论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先秦两位思想家--老子和韩非作比较研究,从其哲学基础、基本主张、人生观、政治观四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人性论思想,并对其异同在两相比较的基础之上,做了较为深入的阐发.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伟大的探索,由于所处历史条件的不同及主体认识角度、思维模式的差异,他们的现代化思想也各具特点.基于"共同的信念,不同的坐标";"共同的道路,不同的忧患";"共同的取向,不同的解读"这三个侧面探析两代领导人现代化思想的异同和他们振兴中华之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高度伦理化的宗教 ,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从伦理之来源、道德依据、行为规范、人性论、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基督教和佛教的伦理观进行了比较 ,分析二者伦理观之同异 ,从而阐扬了两教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着眼差异:比较克罗齐与柯林伍德的历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林伍德与克罗齐均从反对客观主义的立场出发,要求改变历史研究消极呆板的状况,重建历史与哲学的统一。柯林伍德借助历史哲学建构历史学;克罗齐从历史认识本身出发走得更远,认为历史与哲学同一。在国内,二者历史理论的差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相反相似点被夸大。文章认为,柯氏与克氏论述语境不同,一个在讨论历史学,一个在讨论历史;二者历史理论架构自哲学观到历史观最后到历史知识观都存在着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19.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奈达与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 ,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且著述颇丰。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了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 ;纽马克则根据不同文本类型提出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他们的翻译观在翻译界影响很大。运用英汉翻译实例对两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进行综合对比研究 ,分析两者的异同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以供国内译界同行参考 ,从而为建立科学系统的翻译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朝鲜半岛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在起源、嬗变和含义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坚持自主和平统一和循序渐进应是解决两大问题的共同特点,当事国是否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应是解决两大问题的重大区别,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应是其他大国在解决两大问题中的不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