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现代社会思潮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些进展既有对以往论题的深化,又有全新论题的开辟。其中,民粹主义、早期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世界主义、合作主义等十种社会思潮的研究引人瞩目,成为现代思想史研究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社会思潮呈多元化态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的主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坚持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各级组织的导向作用,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力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形成社会最大共识,同时重视解决与社会思潮相关的民生问题,取得广大群众认同。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转型的国内环境下,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奔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又为各种社会思潮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特征。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到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也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公民在公共政策中的有序参与以及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可以有效引导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培育中国特色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任何社会思潮都不能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烟消云散,而是以其思想的沉淀物凝结于这个时代的精神之中。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凝结物,就是现代社会主义意识。当代社会思潮为现代社会主义意识提供了现实的心理基础;现代社会主义意识是中国当代社会思潮流行和发展的必然结晶。并进一步提出,现代社会主义意识并不能等同于现代化意识,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前者走现代化意识的核心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既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又有体制原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是要创新党的执政理念;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党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四是要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6.
早期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也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者接受社会主义的内在心理依据.从歌颂古代追求理想社会的早期启蒙思想到融汇西学,吸收西方社会主义思想,追求理想社会的近代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既有思想的合逻辑的演进,亦是随着中西文化撞击、整合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东林学派是晚明朱学复兴的代表随着晚明社会危机的加深和王学空虚误国本质的暴露,王学阵营中某些有志之士,开始由空虚转向“务实”,出现了朱学复兴的新的社会思潮。这一社会思潮,是以东林学派为起点和代表的。明朝末年,张居正社会改革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危机更加严重。既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又有市民阶层和封建势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偶然往往蕴含着必然,世间万事万物的生生灭灭,既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客观的规律性。直面世纪更迭的临界点,回顾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错误思潮的纷起与论争,思索其危害与归宿,我们必能获得深刻的启示。   一、蜕变的危险: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   中国的社会主义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其国情决定的必然性,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现代化之路,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尤其是,一段时间极“左”思潮盛行,国民经济瘫痪,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使贫穷似乎成了“社会主义”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西方社会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也竞相展现,其中就有各类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者有民主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等。1民主社会主义 这是在西方特别是西欧影响最大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从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法兰克福宣言》发表起,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西欧国家的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就积极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政党之一。它们宣扬的以“四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思想民主、国际民主)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不但成为发达资本…  相似文献   

10.
多元社会思潮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十分必要。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是多元社会思潮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实在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党和国家的支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构成多元社会思潮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形势下,要更加正视社会思潮对舆论的影响,认真研究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及其传播规律,正确处理好社会思潮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既要包容引导,又要抵制批驳,提高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用主流社会舆论占领和巩固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机制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覆盖融入机制、社会思潮的监控机制、社会思潮的舆论引导机制,以及错误思潮的防御机制和社会思潮的规约机制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的机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桐城派与晚清社会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社会思潮角度考察 ,桐城派与晚清社会思潮流变相始终 ;在晚清纷呈迭现的社会思潮中 ,均可看到桐城派的身影。桐城派在晚清各期的主要代表往往也是当时社会新思潮的代表或积极参与者 ,如经世致用思潮中的姚莹 ,洋务思潮中的曾国藩、黎庶昌 ,早期变法维新思潮中的郭嵩焘、薛福成 ,维新变法思潮中的吴汝纶。由此可以看出晚清桐城派既有迎合清王朝的一面 ,也有适应社会思潮发展、与世俱进的一面 ,不能因桐城派最终落后于时代而予以全面否定 ,更不能因此把桐城派视为文学上保守、政治上反动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胡宝平 《学术论坛》2012,35(8):12-16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问题研究多着眼于怎么办、如何做,即着眼于现实性分析。然而,现实性必须基于可能性,没有可能性谈不上现实性。因此,认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可能性非常必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备引领社会思潮的可能性至少应拥有四个条件。一是"空气":具备引领社会思潮的良好氛围;二是底气:具备引领社会思潮的坚实基础;三是"力气":具备引领社会思潮的内在能力;四是锐气:具备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多元论浅析     
近几年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泛滥,它强烈地冲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使科学社会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之所以再次泛滥,有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但其理论的虚伪性、欺骗性,使人容易上当受骗,不能不说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剖析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社会思潮是以敏感和动态的形式表现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从社会思潮的视角研究当代申国发展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文中从反映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的认识、要求、评价的角度,选取了五种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即理性批判思潮、科技兴国思潮、人道主义思潮、功利主义思潮、社会平等思潮,并对各种思潮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表现形式等都做了逐一的分析和评价。文章指出,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流和本质是积极的,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重新认识和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观念上所发生的历史性飞跃。并提出,在研究群众性的社会思潮时,要注意在性质上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加以区别,但也不能忽视它对群众性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困境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因为各种原因,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点,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也包括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自身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需要完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划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内容层次,以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从而走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哈耶克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在复兴古典自由主义的同时,还集中批判了对现代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这一批判既有对某些既有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真切批判,又有对某些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念的绝大误解,而且还与哈耶克自己的进化论理性主义社会理论并不完全一致。接受并回应哈耶克提出的理论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坚持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社会,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危害较大的社会思潮,积极研究、正确对待这些社会思潮,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在理论上是一个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国际关系等多领域、多学科、多学派和多层次的理论群,从政治和学术思潮看,可以区分为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新左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球化思想;从实践层面看,现实的全球化是多元主体、多种力量及多种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争斗的复杂演进过程,其中既有客观全球化的现实运动和发展趋势,又有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实践,还有全球性反“全球化”运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