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文明交往和文明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树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4):5-9
文明对话是人类文明交往的理性形式。不同民族的不同文明中有许多重要思想资源,需要加强研究与开发,这是更深度反思的文明对话。对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西方文明这些重大文明典籍中的共同文明理念,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这是文明自觉者应负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黄凤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1):66-73,85
每一种文化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历史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央。与其他文明相比,西方文明可能更是如此。这也是不同文明间冲突的根源。哲学家福山(FrancisFukuyama)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视西方政治体系为绝对真理,无可选择地凌驾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之上。这种观点令人质疑,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以“物理”或理智的行动,传教式地殖入所谓“比较高层次的文明”,无助于化解文明的冲突,相反会强化文明间的对立。只有通过“情理”的对话,即以同一层次的对话达到相互的理解,作为解决争端的基础,才能实现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处和彼此丰富。 相似文献
3.
文明对话与当代新儒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海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2):19-24
在全球化时代的新格局中,文明的背景和宗教的意义正在凸显,文化的全球性与地方性、现实性与根源性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消除隔阂需要理解,化解矛盾需要对话,文明之间的会通与对话已成为顺天应人的浩浩大势。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杜维明、刘述先,在与世界各大文明传统做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儒学发展的新课题,拓展了儒学的论域以及走向国际学术舞台的空间,为新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文明冲突下的人性对话--评库切的小说《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130-133
<耻>是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代表作.小说以极端特殊的社会环境--南非为背景,采用复调的形式,展现文明冲突下的人性对话.作者在小说中表达了对人类现实生存的困惑,意在探讨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适用性问题,小说因此具有了丰富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间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展现了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正统文化和异端文化交往和对话的不同特征,为文明交往和文明对话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王志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5):3-7
在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有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和一个踏实有益的落脚点,是至关重要的。出发点是:探究史实,正视差异,不分优劣。文明是不分优劣的。早期基督教文明与儒家文明的发展说明,任何历经数千年发展至今仍保持着活力的文明,小而言之,都是最适合本区域、族群的优化文明;大而言之,各类文明之间都是无法进行所谓优劣比较的。落脚点是:回归原点去寻求共识,注重对文化渊源的探寻。在构建新文化的过程中,人类要具有世界眼光,实现新的"哲学突破",达到共荣共识。 相似文献
7.
谢晓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6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以其巨大的物质力量和先进的科技力量席卷了世界。与此同时,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文化优越论等文明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然而西方文明的自豪感、优越感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各种不同的理论形态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等等成为其新的理论表现形式;而在行为方式上则表现为利用各种合作关系而展开的文化殖民,或者是赤裸裸的政治干涉。对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文明"的概念及相关文明理论的考察,认为西方文明中心论自形成之日起就不断受到各种挑战,而多文明中心理论,多文明起源理论以及人们对文明的深刻反思其实都是对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否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文明能够正确认识非西方文明,从而实现多文明的共生与繁荣,才是文明包括西方文明未来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葛静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2):103-105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并存的今天,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中,现代大学面临着严峻挑战。交往作为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它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大学的这种功能随着多元文化模式的到来愈益明显,同时,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需要拓展大学的交往功能,以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宽容与对话。 相似文献
9.
杜维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21-24,61
通过对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等理论的反思,必然引出"文明对话"的论题。从对现代化、西化、全球化概念的历史反思,提出"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以及现代化的多元模式,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儒学是否有第三期发展前景"问题的认识;从"文明对话"、"文化中国",论证儒学创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钱其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5-6
首届北京论坛是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 ,由我校主办的世界级学术论坛。论坛是以学术和文化为中心 ,首届论坛的主题是 :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2 0 0 4年 8月 2 3日至 2 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 32个国家的 2 0 0多位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和港澳台有 2 2 5位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刊征得作者同意 ,选择了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的特邀报告和其他四位著名学者的主旨报告发表 ,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文明对话不仅是世界各大文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方式。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蔡仁厚为例,第三代新儒家的学者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宗教与文明对话的必要性,他们关注儒学与非儒学的交流,注重儒学与世界各大文明的对话,并在理论与行动上积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的进行,体现出融摄西学、多向建树的趋势、对儒学地位确认的转变以及对话意识的加强三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宋臻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6):16-20
互联网对公共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可从认知方式、法律与道德标准、舆论引导与监督三个维度加以考察.网络公共文明建设催生公共生活新规则,我国的网络公共文明尚处于低位发展水平,要加强网络治理能力建设,处理好公共生活中现有的规则与互联网所要求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培育公民养成在网络生活中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网络公共文明建设路径的研究趋向,可从人的网上行为、网络公共文明的基础理论、互联网制度(规则)建设、网络公共文明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14.
1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历史语境推动了四次大的文明复兴运动,其中中国文明的复兴是极为重要而独特的。中国文明是人文文明,其基本特征是以辩证理性为指导,与多元文明相融合的创新精神。中国文明的复兴将对世界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育文明作为解决人口计生工作新时期新问题的新命题日益受到关注,它代表着人类生育及相关领域的一种先进状态,而达到人类自主、自由、自觉的生育状态是这次生育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把握以人为本、统筹推进、载体创新三大原则,从观念文明、行为文明、制度文明、管理文明、服务文明、科技文明六个方面入手,加以突破和架构,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保障,最终实现自主生育文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