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晚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手杰姆逊的描述,所谓的晚期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产生和存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马克思主义。这非常直接地点明了“晚期资本主义”对于晚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要性。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从杰姆逊、德里克、贝斯特、科尔纳到哈维,尽管这些晚期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不断地在资本主义第三发展阶段的意义上使用  相似文献   

2.
索亚:后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本体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说过,哲学像是一只黄昏时才起飞的猫头鹰。所谓的“晚期马克思主义”,就是后现代话语挑战中姗姗来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正如詹姆逊所反思的: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联袂演出的“马克思主义终结论”,逼着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出一种“更加现代的”(实际上是“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它试图对传统的研究客体,即资本主义本身所呈现的“新的出乎意料的维度”,即“后现代状况”加以理论化。由此,晚期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上有着重大突破和创新。这些突破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思想路线的新阐释;“三个标准”(实践、生产力、人民利益标准)的新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新发挥;改革方法的新创造。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长盛不衰,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大跨度时空范围内保持活力的内在素质;二是因为马克思阐明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至今仍然是人类所憧憬的理想;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进入更加自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阶段,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这种自觉探索的理论结晶的广泛认同。在新时期突出强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强烈的自觉意识,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关注,同时这种表述也有利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逻辑归纳。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及产生的影响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国内外学界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却存在着诸多分歧。杰姆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所作的细致考察虽有偏颇,但却有其自身特色和价值。他不仅从概念上将“后现代主义”指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且从细节上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断裂和连续性作了具体分析,从而表明了他对后现代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实践.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又体现了中国的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的统一;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又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它反映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是我们党价值观与政绩观的统一;“以人为本”将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提起“三段论”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要说“复合判断三段论”这个既陌生又不陌生的逻辑形式是否要划个问号呢?说它陌生是因为逻辑课本上并没讲这种逻辑形式,说它不陌生是因为在人们的实际思维中这种逻辑形式是不乏存在的。记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八四年下半年(语文类、经济类、党政干部类)期末形式逻辑试题中曾有这样一个推  相似文献   

9.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除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向晚期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外,一个重要的逻辑转向就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思潮的转变。所谓后马克思思潮,主要指的是早期受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中介的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影响,但后来又明确反对马克思从生产逻辑出发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学者。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法国当代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一位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状存在着一种“讲台马克思主义”和“论坛马克思主义”的局面。二者所承栽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内容形式上和理论知趣上,“讲台的马克思主义”与“论坛的马克思主义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努力探索寻求“讲台马克思主义”与“论坛马克思主义”相沟通的架舍点和共性的问题。认清这种状态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解析马克思主义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之道提供的是另一种棱角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任务。历史环境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灵魂。但是该课程教材的“绪论”部分在阐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并没有将这一核心和灵魂呈现出来。由此认为,教师有必要依据文本将这一核心和灵魂融汇在“绪论”的授课内容之中,这样,既能让学生真正把握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又能让学生将“绪论”部分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讲解勾连起来,从而给大学生呈现既全面整体又有核心和灵魂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后先进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他们认为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生产力,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引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也是一切科学理论应有的品质。它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价值意蕴。“与时俱进”表明了客观现实是理论的深刻根源、理论发展的动力和理论进步的最终标准。“与时俱进”是理论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它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批判性的功能和“扬弃”的本质。“与时俱进”的价值意蕴表现在 :它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文化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现行的“毛泽东思想”概念主要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很少讲甚至可以说基本上不讲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除了带来对毛泽东思想丰富内容的简单化外,还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理解上的偏颇,导致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忽视。  相似文献   

15.
王英 《新天地》2016,(10):58-59
说到“慢性肾脏病”一词,大家可能还很陌生.但是如果提到“尿毒症”,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它是慢性肾脏病的晚期状态.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依赖透析治疗,根治方法只有肾移植一条路,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为了让大家更早重视肾脏病,国际上在2002年提出慢性肾脏病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造成一种革命性变革,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答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从理论体系上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观点的作用和意义是全方位的.依据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确立的中心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解释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力图设计一种既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又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重在人生观教育,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从四个方面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即用当代科学的新成果阐述基本观点;深入挖掘以往教科书所忽视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有所论述但又未详尽展开,同时又成为当代“热点”问题的观点,使之上升为基本观点;随着学科分化,像阶级、国家、革命这样一些观点已成为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了.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有个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邓小平的革命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联系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框架体系是,“科学体系”论;“灵魂”“精髓”论;“基本原则”论;“精神动力”论;“坚持、发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新的时代、新的伟大实践的结晶,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关联概念群的初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过程产生了复杂的分化现象,这一现象表现为在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相互关联的概念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这三组相关联概念都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的概念表述或表达方式表明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目标,不能混淆,更不能替代。对相互关联概念的辨析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具备了一系列概念范畴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内部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对这些概念进行严格分类和界定,有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域和方法论视野。  相似文献   

19.
后马克思思潮不是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70年代,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终结之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在国外的发展呈现出急剧的多元化倾向。我们中国学者如何提供一套鉴别、评判的理论标准,以此来审理纷繁复杂的西方话语,这已经成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在这种理论平台的重构过程中,张一兵教授较早提出了以“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等概念来重组这一研究领域,虽然这种界划存在着进一步争论的余地,但从理论逻辑上来厘清这一领域的基本轮廓、把握它的内在张力和阐明它的历史动向却是一种可取的路向。鉴于此,本刊编发这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张一兵教授及其研究群体已经推进了这种界划:一方面在总体逻辑上,“后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出现,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争论中得到了更清晰的阐述;另一方面某些具体的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深入了,如鲍德里亚的定位、经济学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这组文章中,不同的作者之间的学术观点也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这种界划本身已经引发了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和存在着进一步深入的需要。本刊编辑部并不直接认同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理论观点,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些文章来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学说 ,虽然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 ,但它并不是马克思一个人创立的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阅历和气质、志趣和特长、思维方式和研究的侧重面等 ,虽然存在差异 ,但是 ,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本质性的 ,他们对所有学科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哲学观点是一致的。西方某些研究者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论”、“恩格斯背叛马克思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蓄意歪曲 ,是为了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制造的谎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