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控制实验和观察的实证方法检验网络条件下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效应,表明网络流言传播在一定的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会出现明显的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这不仅会使流言在强度和广度上扩大,而且证实了网络流言与人际传播一样,其传播也受到群体效应的影响。在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2.
如何引导恐慌的舆论走向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疫情的危机对于舆论的影响是很明显的。2月在广东发生过一次强烈的行为舆论,同时伴随流言的大量传播;4月下旬在北京也发生了较明显的行为舆论,但是远没有广东那样无序。为了比较这两次行为舆论,需要简单讲述一下舆论的分类和流言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3.
紧急事件中的流言与谣言 ,不仅对个人身心有害 ,对社会秩序的稳定甚至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有效地控制流言的传播及其消极影响 ,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不仅需要改革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 ,增加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及权威性 ,同时也要研究紧急事件中社会成员的社会心理变化 ,研究流言的传播规律及控制手段 ,减少流言滋生的社会条件 ,提高社会成员的心理素质及抗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苏和山西两地的抽样调查,从媒介责任的视角对传媒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传媒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承担与经济水平之间有密切关系,地区经济差异是制约传媒发展水平的瓶颈;观念传输依然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加强和改进传媒在观念传播方面的效果和方式;应正视网络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双重效应.要促进和谐社会构建,需首先构建和谐的传媒生态.  相似文献   

5.
流言作为信息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市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源头相比,流言的传播、市场对流言的相信程度,以及流言对股价的影响更为重要。在短期流言可以加剧股价波动,利用流言操纵股市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是由于流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传遍整个市场,因此从长期看不会产生系统性的价格异动,而且市场上不存在基于流言的使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政府组织和传统媒体权威信息发布的空窗期的背景,首先提出了非政府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流言的媒介角色的新概念;接着进一步以非政府组织媒介角色和危机传播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针对流言传播的信息系统应对机制;最后对2010年山西地震突发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时代编辑媒介素养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服务的逐渐完善,对传媒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已变得十分经济、高效和便捷,传媒传播信息的量也更大、更多元.从信息传播过程看,编辑既是各种传媒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各种传媒信息的传播者,在大众传播时代,编辑的中介性地位和作为传媒守门人的责任,决定了编辑需要具备从传媒中获取、分析、整理信息的素养和借助传播技术和特定的媒介传播信息的素养.编辑的媒介素养是和编辑的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相联系的,而且这种素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编辑在传播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社会体系中,存在着口传、文献与电子这三种信息流。事实上,口传信息是人类最早的、最常用的、也是最有用的社会信息传播方式。从“周公恐惧流言日”的历史传说到美国“9·11事件”后的社会议论,无不表明口传信息在社会信息流中的基础作用。对口传信息进行研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宣传是中国新闻事业的核心功能,信息传播是俄罗斯当代传媒的首要功能。研究发现,两国传媒的新闻宣传和信息传播在传播过程、主体倾向、内容选择方面存在本质区别。由此而引发两国新闻宣传的特点不同,当代传媒功能的发展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言正在对政治传播系统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网络流言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政府应该从正反两方面认识网络流言.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区别对待网络流言和谣言,善于利用网络流言的舆论监督功能了解民情,及时监测舆情,把握先机,避免流言向谣言转化.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到实处,有效应用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微信传播过程中的传播群体来自于自我构建,许多微信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构建一定的传播群体后都会养成依赖习惯,使其逐渐减少对其它媒体的接触频率和接触时长。微信传播模式在表象上建立在“私人关系”和“私人空间”之上;而在媒体传播场域中,从“私人空间”转向公共议题的传播不仅迅捷而且数量非常庞大,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无法把控的“大数据”。微信传播的潜在风险可能蕴藏在微信传播偏向之中。微信传播将媒体公共传播空间与个体私人传播空间的界限模糊起来,对相关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在公共领域的渗透日渐深入,局部或者单一的突发事件由于社交媒体的介入往往会延伸至公共空间,成为公众广泛关注、参与的公共议题。社交媒体用户的情绪积累与传染可能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判断社交媒体舆论中的情绪类型,分析情绪传播特征继而验证影响情绪传染的因素变得十分重要。以“昆山反杀案”为切入口,运用情绪挖掘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突发事件舆论中的网络情绪进行粗、细粒度识别和网络模体、级联深度分析。研究发现,在微博场域中,“昆山反杀案”舆论的情绪化倾向明显,情绪分布以“好”的情绪最为显著;情绪传染路径以广播式传播为主,情绪传染呈现明显趋同性特征。事件发展态势与情绪极性均为情绪传染的相关因素,而随着级联深度的增加和讨论的深入,情绪逐渐趋于理性,显示了微博舆论场的“自我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舆情更加复杂,舆论引导的形势更加严峻。而党管媒体仍存在认识理念落后,管理界限不清;管理方法生硬,管理手段缺失;对新媒体存在偏见,缺乏服务意识和对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缺乏足够的认知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对新媒体的地位、职能和作用认识不足;准确研判新媒体发展趋势的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对新媒体自身发展的新闻规律的了解。因此,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转变管理方式方法,树立互联网思维意识,是党管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中参与机制的主体之一,媒体在当今社会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回顾2010年初"3.28"王家岭矿难救援及其后续一系列事件并加以分析,可见媒体的参与表现在诸多层面上。在公共应急管理体制中,媒体正向功能的发挥对政府开展公共应急管理具有极大帮助,然而媒体在参与公共应急管理中也存在一些困境。因此,从媒体自身和政府及其他参与主体双重角度进行反思,选择适当的路径,使媒体可以更好地参与公共应急管理工作,中国公共应急管理体制也会得到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媒介公关越来越为新闻媒体所热捧,而其真正内涵还尚未定论。无论学界还是业界都纷纷探讨,关于媒介公关的定义和意义还存在很多分歧,以至在实践运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既有媒体运作不当的原因,也有“伪公关”活动鱼目混珠。作为媒介公关的运作主体,新闻媒体有必要从新闻采编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发挥媒介公关的真正效用。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与媒介管理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传播方式,新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媒体个人化具有内容个人化、传播共享化、管理自律化等特征。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是社会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在媒介领域中的反应,是现代媒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结果,是信息海量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表现,是传播媒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媒体个人化趋势给媒介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应该正视并顺应这种趋势,制定和谐发展的管理目标,建立分布式分类管理模式和以技术管理与法规管理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协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生态,媒介的融合诱发了社会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因而呈现出多种异化与畸变现象,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范畴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通过议程设置重构、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加强网络社交管理、规制政府行为失范、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等途径,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舆论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公众通过网络媒体实现公众政治参与,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并通过影响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现民众的公共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但是,网络舆论还存在着法制建设不健全,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主流媒体信息失真等缺陷。提高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作用,不仅有赖于政策与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更有赖于政府、网络舆论、公众三者的整体发力。  相似文献   

19.
新型网络时代,信息传递出现了多元化、广泛化、互动化等特点。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带给人们极大的表达言论自由。新媒体是公共危机的一把双刃剑,既能消弭公共危机,也能引发公共危机。当下中国公共危机频发,凸显出危机中媒体的深刻影响以及媒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马航失联事件是一起典型并具有国际性的公共事件,招致了全球媒体高度关注,而从马航失联到失踪的媒体信息报导,却模糊了人们的客观判断。马航事件中我国媒体的表现,启示政府对媒体沟通与管理策略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私密话语进入作为公共领域的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首先,社会文化语境的转换为私密话语向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扩张提供了精神导引;其次,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为私密话语向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再次,西方精神分析学说、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思潮的涌入为私密话语向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