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0,(6):5-5
这是一封说普通又不普通的家书,写信的人叫邓超,是宁波大学商学院的学生,青海西宁人。他的父亲叫邓尔平,常年在玉树工作,是当地政府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相似文献   

2.
清明节前夕,江苏3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身穿统一的白色志愿者文化衫,齐聚南京爱德基金会,背着行囊飞往四川地震灾区。他们之中有企业家、公务员,也有中学生、大学生,在5·12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自费前往江苏对口援建的四川绵竹地震灾区,祭奠遇难的同胞,探访灾区重建的情况和灾民的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3.
(一)高贵傅聪先生曾在武汉举行钢琴音乐会,之前我心动了一下,因为喜欢读《傅雷家书》。但终究没有去,虽然湖北剧院距离我家很近。我的痼疾——只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听我喜欢的音乐,享受宁静。后来从报章得知,音乐会氛围不佳,老先生多次起身抗议听众的无礼,心中怅然。我相信那样激烈的反应是源自先生对音乐的虔敬,同时对于傅雷先生一次次在家书中嘱咐儿子为人行事的准则有了新的“明白”。如果留心每封家书的日期,很难想象先生是在怎样的身心痛苦之中为儿子指引人生却无一字颓废、憎恨。“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后代人…  相似文献   

4.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三十年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作为九个孩子的父亲,严复的家教理念亦是其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严复与子女的家书进行解读分析,从严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秉持“先中学后西学”的家教理念、重视培养子女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践行循序善诱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等三个方面出发,初步探究严复家教理念中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前后,胡风与冯雪峰的关系濒于破裂。胡风认为冯有意阻止他参加有组织的救亡工作,于是萌生“独立地做一点事情”的强烈愿望。胡风随即计划返汉与友人合办刊物及仿效《呐喊》周刊而创办《七月》周刊,这些都可视为他脱离冯雪峰领导后的独立的文化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期胡风“独立”意识的觉醒,是导致其后与某些党的文化领导者持续冲突的前声。  相似文献   

6.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作者以深厚的学养、出色的才华和敏锐的眼光破译了曾国藩“为师为将为相”的人生秘诀,探究了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智慧,是点亮曾氏心灵深处的灯盏。全书视野开阔,立意深远,点评精当,笔调轻松,语言生动,集知识性、思辨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是一部成功的文化随笔、学术随笔。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建川博物馆收藏有三千余封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与日本国内亲友往来的家书。本文对其中部分家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当时的一些历史真相:(1)侵华日军发动的军事侵略战争及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2)侵华日军的军队编制;(3)日本国内的战争总动员。  相似文献   

8.
骆明 《社区》2011,(8):14-14
又到读书好时光。再读《傅雷家书》,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书中的文字如山间潺潺的清溪.如蓝天中飘浮的白云.如大海上飞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玉,如透明的水晶。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质朴。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1969—1972)》是一部诞生于“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年代特殊人物身上有着特殊内容的家书。叶氏父子解放前在教育战线上和军阀、政客们斗争,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顺利成为体制中人,而且受到了特殊礼遇。作为通信主体的叶氏父子因其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境遇,在思想感情上与国家政策大致一致,在家书中与子女们的关系,其中很多话,可能是发自内心的。然而,家书又因其“隐密”的特点和叶氏父子处境和命运的急剧变化,字里行间又透出与大叙事不尽一致的地方,透露出对于思想改造的困惑,对于自身命运的叩问以及对于主流话语的犹疑。年逾50的叶至善的干校生活展现了作者的一个侧影。相较于当时真话极少的大时代,家书对叶氏父子生活及他们思想变化的心态和情感的记载,具有“历史侧面”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爱升 《百姓生活》2012,(2):36-38
2005年,吉林省吉林市张艳伟25岁的儿子张猛,因见义勇为被歹徒杀害。自那以后。张艳伟一封接一封给天堂里的儿子写信,诉说对儿子的爱和对凶手的恨,至今已经写了2000多封。4年前,面对一位拾荒奶奶的苦苦哀求,张艳伟以博大的胸怀,宽恕了杀害儿子的凶手,给一个年轻的生命放生,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农民问题研究专家詹姆斯.斯科特《弱者的武器》一书描述了作为弱者的赛达卡农民,为了求得基本的生存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只能采取匿名、隐蔽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社会分化也使得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成为突出问题,而弱势群体在维权时一般不采取赛达卡式隐藏的自救方式,而往往利用极端行为制造轰动效应。深入探究我国弱势群体的维权方式和特征,分析其制造轰动效应的原因,发现隐藏的反抗和制造轰动效应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行为背后有着逻辑的同质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成为都市社会的底层人群。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和1结构变迁不同,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社会中涌现的非正式就业人群是与全球化工厂就业体制密切相关的,他们从农村进入工厂就业,又从工厂退出成为城市的非正规就业者;他们生活在城市之中,却又因为制度区隔而生活在体制之外;作为一群特殊的农民工群体,他们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所特有的分割关系,赋与了他们在城市社会中独特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课文教学中,与其说我们是在"与文本对话",无宁说我们是在"与作品作者对话".我们不是与一生一世的作者全方位(全息)地对话,而是与该作品的此在作者展开具体的对话.以《祝福》为例,我们与鲁迅相遇,就几个具体的问题需要与他探究.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对美国南方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观念与现实冲突非常关注。在其作品中,她力图超越自身所处文化中的种族主义狭隘观念,真实地展现黑人、菲律宾人和犹太人等少数族裔的生存境遇和文化困境,但也存在着"刻板化"黑人、"女性化"菲律宾人和"神秘化"犹太人的倾向,为他们烙印上或显或隐的东方主义特征。运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可以解读麦卡勒斯对黑人、菲律宾人和犹太人等少数族裔形象的东方主义想象,揭示其作品中"隐蔽的东方主义"倾向,并探讨这种"他者"想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动机。  相似文献   

16.
玛丽莲·罗宾逊的《基列家书》以家族史透视美国种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并以自身对种族歧视的抨击对现实进行重塑,实现了文本与历史的互动。“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是新历史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以此为基点:一方面,《基列家书》完成了对美国种族问题的隐晦书写,间接折射出黑人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基列家书》寄托了罗宾逊对美国种族平等的期望,以此作为历史的一部分能动地参与历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我正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翻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而她,似乎根本不曾注意我的到来,独自捧着那本陈旧的《茶花女》,泪眼潸潸。  相似文献   

18.
从建川博物馆藏侵华日军家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政府大肆宣扬的皇国史观,其危害十分巨大。皇国史观的泛滥,使得日本国民灵魂扭曲,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只是一味心甘情愿地为天皇效力。在皇国史观的支配之下,随着举国皆兵之制的建立,日本走上了为皇国而战的对外扩张道路,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从宣扬皇国史观开始,到建立举国皆兵的体制,直至对外疯狂发动侵略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轨迹。对日本安倍政府从修改历史教科书到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一系列危险举动,国际社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让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19.
借助新发现的林庚白日记手稿、张璧书信,结合相关史料,可对两人情感问题重作分析。林庚白对张璧的爱,更多是将理想女性形象投影到张璧身上。林庚白情场失意,反而用文学方式塑造爱情,催生不少佳作,也有一些作品堕入下流。林庚白在作品中重塑的自我形象虽与史实不尽相符,却是安放自己情感、回避道德谴责的努力和尝试。林庚白其人其文,通过自恋型人格障碍理论可以得到部分解释。对隐私性很强的日记,应辩证综合对待。林庚白这类人物,可以揭示历史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0.
张太雷1921年初所写反映其幸福观的家书,开始展现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大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他向妻子指出,剥削阶级做官发财的"富贵"是"害人的东西";同我们谋求的幸福是"完全相反背的";决心为人民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的人生幸福观及其光辉革命历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