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目前高等学校对外聘教师的需求,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外聘教师的现状和优点,对聘用时在职称学历、聘后考核不严以及没有奖励措施等问题,提出了要做好聘前的考察工作、聘后的培训工作、考核工作,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通过严格把关、严格考核、奖罚分明等一整套管理体系,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共享,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唐代根据"善"和"最"的综合考察,形成了包括考核机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奖惩方式在内的较为完整而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加强考核的规范化和经常化,唐代建立了吏部考功司这个专门的考核管理机构,标志着官吏考核机构专业化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唐代正式将官员政绩考核制度纳入法律轨道,使之进一步法律化。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考核制度的推行,对整个官吏系统起到了激励制衡的作用,使其职责结合,从而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形成了较为清明的吏治,进而促成了贞观、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北宋河患与治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一朝,河患最烈,167年的历史,河决河溢的年份就有73个,河道四次迁徒,形成了有史以来的二股河。黄河对北宋一代的历史进程有着深刻影响,河患加重了积贫积弱的社会形势,强化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治河成为北宋王朝的基本国策。笔者不揣鄙陋,对北宋河患与治河作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4.
清代黄河治理与清朝统治的稳定关系密切,历朝皇帝都十分重视,因此经常派遣钦差督察治河工程,除防止治河工程中舞弊和疏漏外,在官员业务不熟、推诿扯皮时、在皇帝需要了解实情以及处理紧急治河事务时,朝廷也会派遣钦差大臣处理河务,对于不愿意承担责任的钦差,朝廷也会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27-135
明代河南黄河水患的频仍与严重,给明王朝造成巨大影响。其加速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流、湖泊、平原等自然环境的恶化;制约了黄患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许多濒河城镇走向衰落;促使了包括总河在内的治河官职设置,也引起了官场生态变化,同时由于土地兼并加剧与人民不堪重负使社会矛盾激化;使明代治河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影响促使清朝治河行动更为积极,也足以使今人对黄河现状加以深思。  相似文献   

6.
靳辅字紫垣,辽阳人,隶汉军镶黄旗。顺治九年由官学生考授国史院编修,先后任国史院学士及内阁学士,康熙十年授为安徽巡抚,十六年授为河道总督,总河十一年,治绩显著,实为我国治黄史上有数的治河名家。一靳辅治河始于深入调查,细致探求河敝原因,确立治河的战略思想,改革治河的组织和制度。康熙十六年三月,辅受命为河督,日夜兼程赶赴治河工地,随后带领助手陈潢,历时两月,泥行千里,“偏(遍)历河干,广咨博询,求贤才之硕画,访谙练之老成,毋论绅士、兵、民,以及工匠、夫役人等,凡有一言可取,一事可行者,臣莫不虚心采  相似文献   

7.
清代早中期在治河工程上投入了巨额资金,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包括预算审核、工程申批权限、经费领取和使用经手人资格、工程验收、经费报销程序、办公经费支出限额、河工业务经费限额等方面的规定和罚则。尽管嘉庆朝以后各级河官的贪污行为日益蔓延,使这些制度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但对清代水利建设仍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育华 《人文杂志》2005,(1):125-128
中国古代政治中,监察制度是较为健全的,其中对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尤为严格。古代监察官员的管理着重在三个方面。即强化选任标准、严格政绩考核、严惩职务犯罪。选官标准重介直、明律、有州县任职经历。考绩分为年度定期考绩和平时考察两种。职务犯罪有多种,惩处得最严厉的是失察罪、诬告罪、举非其人罪、贪赃罪等。这一系列制度值得今天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水利因承载太多的社会功能,而为统治者所倚重.清代国家以拨帑的形式解决了州县存留中治河经费缺失的憋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财政支出的灵活性;但拨帑与国家财政盈绌状况密切相关,嘉庆以后,这种情况鲜有所见,治河经费遂由州县官员自行筹措.州县官自行筹措治河经费,使州县官私征合法化.  相似文献   

10.
权力寻租的本质是一种舞弊行为。舞弊三角理论认为舞弊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压力或动机、机会、合理化三个方面,最重要原因是合理化。诚信水平的下降或诚信缺失,使人更易于将权力寻租的舞弊行为合理化。现阶段影响我国社会进步的最大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防范和治理权力寻租,必须首先建立诚信政府,改革政府官员与工作人员的任免、奖惩、考核机制,全面公开政务信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严格执法,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接受来自人大、媒体、公众等各个方面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郭嵩焘不仅是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更是一位以精通洋务而著称的洋务思想家。其洋务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外交层面,而是把办理洋务提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郭嵩焘的治河思想就是其洋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治河方略、治河技术、治河保障措施体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观。郭嵩焘的治河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河道治理,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都水司是明代工部四清吏司之一,主要负责管理河渠水利、桥梁道路及织造、器皿等上供物资,其下辖机构分为内署与外署,驻扎于地方的工部分司官员数量相对更多,以注选或题差的方式选任,分别掌管运河各河段、竹木抽分、漕船修造。万历十五年,都水司郎中周梦旸编成《水部备考》一书,作为官署志书,分类胪列了该司职掌的各项条例和相关纪事,详细记载了漕河、黄河及其他河渠的变迁。万历前期,黄淮河患严重,河道大工屡兴,都水司事务繁重,职掌冗杂,尤其以治河为要务,该书充分体现了黄淮大工的时代特点。因应河道管理及河费开支的需要,水衡外署掌握运河夫役、钱粮的调配,随着运河疏浚工程的常态化,形成了相对独立、有别于工部中央的经费收支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任晓林 《中州学刊》2002,(3):150-152
政府官员规模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发展的内生变量长期影响的结果。为此,建立国家财政保障政府运转机制,通过财政手段减少官位数目,严格加强职位编制预算,试行公务人员“行政失败”追究制,实行官员考核“末位淘汰”制是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自1862年美国的莫利尔法案(The Morrill Act)提出后备军官训练团这一概念后,美国便走上了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培育后备军官之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在法律制度建设、人员构成和管理体系、考核奖惩机制以及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具有美军特色的教育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和认真研究美军后备军官训练团培养人才模式,总结其先进经验,对促进我国国防生培养工作法制化建设、生源渠道与管理体系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建设以及国防生军政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15年台风季节时爆发的“乙卯洪灾”,是史无前例二百年一遇的大灾。广东地方领袖为此恳请北洋政府,主导处理救灾工作。袁世凯即遣派刚辞任海军大臣职的粤人谭学衡,回家乡作广东治河督办。谭氏履新后,前后任命了两名原职上海浚河局的瑞典籍工程师,主理广东的治水工作。他们一同踏勘了广东的河道,以制定治河之具体方案。研究谭学衡的治河方案,可对民初珠三角地区的水文情况、广东士绅与民初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20世纪初改善国计民生的广东治河计划等地方性改革之本质与命运,有更深入与确切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李瑞芳 《兰州学刊》2006,126(6):52-54
李是清初著名实学思想家,其治河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他总结了历代的治河思想,认为“分流”和“合流”都有可取之处,主张因地制宜,治理黄淮,这些和“康熙朝治河第一人”靳辅的治河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此外,他还别出心裁地提出了恢复海运,间接治河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制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为了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认真实行考核,奖惩和升降级制度,做到功过分明奖惩分明。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工厂企业在实行物质奖励的同时,对那些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思想教育无效的企业和个人,采取了必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激励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毅 《社会科学》2006,(11):43-49
用经济学激励理论分析政治代理人的经济行为,可以发现官员外在激励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要有效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而在政治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满足激励有效性的条件难以具备,使得委托人对官员的业绩很难考核准确,很难实行货币奖励,官员的业绩不能准确考核,官员就会出现道德风险,官员得不到货币奖励官员就会出现经济行为政治目的,两者都会增加代理成本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导致激励考核有效性缺乏和激励奖励有效性缺乏。  相似文献   

19.
激励机制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安排,将行政人员的心理需求转化为现实目标的外部行为,从而激发其开展行政指导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行政指导深入推进的关键。目前我国各级工商机关在行政指导中采取了动机激励、目标激励、考核激励、竞争激励和奖惩激励等方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动机激励不到位,目标激励不充分,考核激励、竞争激励和奖惩激励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培训、宣传、教育,建章立制等方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对于领导者功过的评价,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对干部考核的目的、方法、评价标准各不相同。我国从秦汉到明清对各级官员都有具体的考核指标,要求官员忠信、廉洁,认为只有慎于治吏,才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