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的原因,学界已做了许多探讨。意识形态阵地被侵袭带来的自上而下的信仰缺失无疑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本文从上层知识分子、普通苏共党员、普通民众三个群体的信仰缺失展开,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与否事关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这对于我国从意识形态引导和社会主义实践两个方面,坚定全党及普通民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扫清障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外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中探讨了苏共"精英集团"占主流的意识形态对苏联解体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在上层建筑改变过程中起极其重要作用的意识形态力量.事实上,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发生,往往先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酝酿.意识形态的影响是长期、深远和隐蔽的.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切实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和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这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赋予人们的深刻教训是 :社会主义制度不能一成不变 ,而应该根据实践的发展实行必要的改革 ;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主义原则为代价 ;必须时刻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 ,并随时准备粉碎资本主义的“西化”、“分化”图谋 ;共产党要经受长时间执政的考验 ,就必须永葆自身的人民性和先进性。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是“早产儿”的观点 ,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4.
5.
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悲剧,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遭受到的巨大挫折。虽然苏联解体已过去二十多年,但其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影响远未消失,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如何避免重蹈苏联覆辙,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分析苏联解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历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苏联的解体也不例外。从文化的角度看:意识形态建设上的重大失误使苏共背弃了马列主义,使全党全民失去了精神支柱;文化专制主义使人民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走向消亡;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又使广大知识分子走向其对立面。三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导致苏共领导下的苏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相似文献   

8.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在于没有适时地稳步推进民主化建设,实行由集权体制到民主体制的转型。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是文明社会里每一个人的正当诉求,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展,得到民众的体认,资本主义民主观当然会填补空白。苏共的教训值得我们警醒。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将随着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及人们之间物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新世纪和谐社会的建构,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亦具有了时代的气息和内容。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及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决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需要协调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样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与具体表现形式等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对外政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捍卫社会主义政权和国家独立主权;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开展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古巴目前已经基本走出困境,国际环境明显好转,国内经济呈稳步发展势头。古巴的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国家文化安全密切联系,外语教育因学科的特殊性易受到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或侵蚀。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外语热"引发本土文化意识削弱的倾向,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成为外语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外语教育要肩负起维护国家本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神圣使命,树立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建构文化安全视域下的外语教育发展新战略,充分发挥语言技能培育者、本土文化传播者、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捍卫者的角色作用,实现语言教育、文化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协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阐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目前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指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要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要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反对"思想意识自发论"和"意识形态淡化论",高度重视并自觉加强党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阐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目前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指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要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要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反对"思想意识自发论"和"意识形态淡化论",高度重视并自觉加强党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文章剖析了苏联、南斯拉夫两种典型的社会主义模式 ,对社会主义所有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阶段国家的作用以及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 ,得出一些有启示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代人”是生于1925-1945年间的一代苏联知识分子,体现了苏联知识分子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其价值观是在斯大林时期,卫国战争时期和赫鲁晓夫“解冻”时期历史背景的影响下形成的.结合时代背景从苏联官方文化政策和美国对苏联的意识形态渗透两方面阐释“六十年代人”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意,它反映并深层地折射出了人类整体和谐生存的目标与图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最先尝试,其包含许多的价值观考量。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与鼎盛阶段、陷入僵化与困境的阶段和解构与溃败阶段。其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必须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并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对国家具有独特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稳定的深层内涵。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为此,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利的环境保障;文化上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公民个人要强化自身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以上四个纬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为转型时期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有效确保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20.
苏共集权式的党建模式所具有的特点在实际运作中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弊端,给执政党的建设造成严重损害。苏共长期未能对这一模式进行彻底改革,最终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和党自身的解体。对苏共党建模式进行剖析,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