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荣孟源先生写的《再谈李秀成供》(下简称《再谈》)一文中须待商榷的问题,笔者已经在《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中作了第一次答辩(简称一论).本文拟进一步和荣先生讨论《再谈》的其他问题。 一、关于“九天所写应有八个间隔”问题 (一)有关间隔的几种说法 《再谈》第三节的标题是“九天所写应有八个间隔”。对于“间隔”,荣先生本人所说。颇不一致。如在《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简称《考略》)第一节,先是指李秀成“每天开首所写”的各小段,后是指李秀成每天写的最后一叶剩下来的空行、空格。而在《再谈》里,又是把“间隔”和“结头处”及撕毁处的上下“接头”等同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一辑发表了荣孟源先生的《曾同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简称《考略》)一文以后,我曾写了一篇题为《就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一文与荣孟源同志商榷》的文章,参加同年五月在南京召开的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以后又将文字压缩,并把题目改为《李秀成<书供>原稿考辨》(下简称《考辨》),刊登在《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四期。《书供》是李秀成自己的说法,即清方所谓《李秀成供》。因有真伪之辨,荣文称它为《稿本》,本文称《原稿》。  相似文献   

3.
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的讨论,是一場要不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不要革命气节的大是大非的争论婕袄钚愠墒遣皇峭督当浣凇⑽裁椿嵬督当浣谝约叭绾温鄱ㄕ飧鋈宋锏任侍狻O旅嫣岢鑫颐堑某醪娇捶?请同志们指正。一李秀成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叛徒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高潮的主流,它把中国历史上的单纯农民战争推向了高峰。在太平天国革命洪炉中,陶铸出无数英雄好汉,他们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传统的光辉继承者和发扬者。但在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紧要关头,也出现了少数变节者,做了农民革命的叛徒,李秀成便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李秀成曾经作出种种评论。有人说《李秀成自述》“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焉!”(梁启超:《中国四十年大事记》)有人为他的牺牲发出了“英雄碧血洒黄沙”(郭沫若:《忠王李秀成自述校补本·序》)的慨叹。有人肯定他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支柱”,“对革命事业无比的忠诚和高度的勇敢”(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150页)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是目前学术战线上引起热烈论争的问题之一。我们看到,参加讨论的同志,同是根据《李秀成自述》,得出的结论却截然不同: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根本没有投降,他行的是一条“苦肉缓兵计”;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彻底背叛了太平天国革命事业,成为革命的叛徒;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晚节不终,但经过“功  相似文献   

6.
元月19日下午,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和河南省历史研究所联合举行“关于评价李秀成学术讨论会”。这是继过去所召开的关于评价李秀成的第五次联合讨论会。参加者除教师及研究人员外,尚有历史系一、二年级全体同学,会上就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陶翊之同志在1964年第8期《学术月刊》上发表了《忠王李秀成的评价问题》一文,反驳戚本禹的投降说和罗尔纲的伪降说,提出了自己独创的“收降”说。这一“收降”说的性质在“宿命观点”和“保民、保部众观点”的错误论证下,认为与叛徒的出卖革命利益、卖身投靠是有“根本的本质上的不同”,最后得出“李秀成被俘后没有变  相似文献   

8.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史和中国近百年史上的杰出人物李秀成是广西藤县人,一八二三年出生于雇农家庭,二十六岁加入拜上帝会,一八五一年参加太平军。一八五三年攻克南京后,杨秀清保他为右四军帅。一八五六年大破江南大营,同年秋,“天京内江”,天朝革命发展受到巨大挫折。洪秀全不相信外臣,只信任既无德又无才的蒙德恩、洪仁发和洪仁达等掌握朝政,政治上愈趋昏暗,加之石达开被迫出走,带走大批“精兵良将”,造成“朝中元将,国内无人”的空虚局面。而敌人方面,反革命湘军趁天国内卩混乱之机,加紧对武汉的侵犯,同年十二月,汉阳、武昌又相继落入  相似文献   

9.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师热烈参加李秀成评价问题的讨论。在八月下旬福建省历史学会厦门分会举办的李秀成及其《自述》评价问题的讨论会上,随后又在九月下旬系内举行的多次讨论会上,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在八月下旬的讨论会上,有一些教师同意罗尔纲同志的意见,认为李秀成写《自述》  相似文献   

10.
荣孟源先生在《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称《考略》)一文中,从七个方面论证《书供》原稿不是李秀成的真迹,而是曾国藩将其删改后派人重抄的“冒牌货”。我也写过《李秀成<书洪>原稿考辨》一文和他商榷。惟因篇幅所限,拙作对该文所说的《刻本》采用〔〕号的看法未加论列。现就这个问题补述如下。 《考略》第六节的末段说:“曾国藩制造了这个《稿本》,冒充李秀成的真迹,其大段删节之处,在《刻本》末尾加以说明,其个别改动字句,也用〔〕号标明。《刻本》中共有〔〕号十六个,在正文中十三个。如《稿本》‘是以被两国(个)奸民获拿’一句,曾改为‘遂被曾帅官兵拿获’,《刻本》作‘〔遂〕被[曾帅追兵]拿获’,借以表示曾国藩‘正大光明’,从而也就掩饰了他篡改李秀成真迹的大罪行。”《考略》第七节还说,《刻本》〔〕号中的字,“是曾国藩派人抄录此《稿本》时加的。” 《考略》是把《刻本》所用的〔〕号(主要是正文中十三个)当作曾国藩为了“掩饰”其“篡改李秀成真迹”的罪行而制造的假相看待,但我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据我考察,《刻本》正文用的十三个〔〕号都是各有其原因和作用的,它们与篡改真迹并无关联。原因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时期,一些同志把太平关国后期领袖忠王李秀成定成“叛徒”之后,对他进行了全盘否定,说早在他还是太平天国军事统帅时就是一个投降主义者。其主要根据之一就是说李秀成在江浙一带实施的“允许地主收租”的土地政策是投降主义路线的产物,是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招降约叛的土地政策。我们认为这些说法既不符合历史事实,又缺乏历史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題,现在正在热烈地爭论着。其中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是罗尔纲同志的“伪降说”。他认为李秀成“是一个百折不挠的革命者”,《李秀成自述》是“要以智取敌人”的“隐蔽的、曲折的”“一条苦肉缓兵计”。一种是戚本禹同志的“变节说”。他认为《李秀成自述》是一个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自白书”,李秀成是一个“投降变节,屈膝媚敌”的变节分子。一说是革命英雄,一说是变节叛徒。究竟谁是谁非呢?看来,这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題,而且也是一个判明阶级立坊、分清敌我界线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显然,这坊爭论正是当前阶级斗爭在历史学领城里的反映。一切从事史学工作的人,特别是从事近代史工作的人,既不应该置身事外,緘口不言,也不应该唯唯否否,模稜两可。我们认为戚本禹同志的“变节说”是正确的,罗尔纲同志的“伪降说”是沒有历史根据的。所谓“苦肉缓兵计”,完全是一种顛倒是非的主观捏造。现在把个人的粗淺看法写出来,請罗尔纲同志和读者同志們批评。  相似文献   

13.
荣孟源先生写的《再谈<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再谈》)一文在《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一期发表后,笔者连续写了《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一论》)及《再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二论》)两文,分别刊登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一、二期。惟因篇幅所限,还有些话没有说完。兹再撰此篇(简称《三论》),以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近来展开的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的讨论,是当前史学界的一件大事。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了李秀成个人的范围,而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它对今后整个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来说,无疑是有着巨大影响,带有指导性的意义的。因此,认真总结这次讨论的收获,对在讨论中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错误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批判,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仅就几种错误思想观点,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如何评价李秀成,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争论双方,针锋相对,营垒分明:有人认为,他是应被歌颂的人民英雄;有人认为,他是应受历史裁制的革命叛徒。这两种本质不同的结论,是不能调和的。正确的结论只有一个,折衷的办法是说不通的。可是,也有一部分同志在这場争辩中,采取了这样一种作法:举起一只手打前者一棍;又举起另一只手打后者一棍。然后又从前后二者之中各拿出一部分,搞出一个东拼西凑的花样“拼盘”。譬如,朱仲玉同志说,李秀成的投降变节是“英雄一世,糊涂一时”,不应当追溯他以前的革命动机有什么不纯正;祁威龙同志说,“不能够因他晚节有亏而否定他十余年血战之功;也不能因他卓著勋绩而曲谅他最后向敌输诚的罪过”;周衍发同志说,李秀成的投降变节是因为“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十多年前,戚本禹的《评李秀成自述》(简称《评李秀成》),把李秀成一棍子打成叛徒.对于这样的评价,人们是有不同看法的.但在当时情况下,学术界焉有置喙余地,只能作金人之缄口.今天,我们必须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给李秀成以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摘要]1864年,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忠王李秀成是否写过"自供状"(或"自述"),这是100多年来史学界争论不清的问题。近据笔者对《李秀成自述》及曾国藩老家富厚堂藏书等资料的耙梳,发现李秀成确实写过"自述";曾国藩为了领赏也删改过"自述",但并未将其销毁。该书原本后来藏湘乡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近80年,被曾国藩曾孙们转移到了台湾。而曾家大批藏书则运湖南省图书馆、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8.
自1964年10月以来,郑州大学中文、历史、政治等系广大师生,先后对《早春二月》、李秀成的评价问题,和冯定同志在《共产主义人生观》等书中所散布的错误观点,进行了讨论和批判。中文系师生在讨论《早春二月》时,一致认为:这部影片把二十年代的一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当作一个“革命英雄”在六十年代加以美化,向观众推销兜售,这是阶级斗争在文艺领域内的反映,是资产阶级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严重问题,必须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19.
罗尔纲先生通过锲而不舍的钻研,分别从笔迹、内容方面鉴定出《李秀成自述》确是忠王李秀成的亲笔真迹,这是罗先生重要的学术贡献。但是,罗先生定《谕李昭寿书》为忠王亲笔,并以此为标准来鉴定《李秀成自述》是否也为忠王亲笔,则需要进一步推敲。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史上有个章王林绍璋。李秀成在“国破被擒”后写的《忠王李秀成自述》中连续提到林绍璋者多处,他首先说:“林绍璋因在湘潭失军,革职闲居”,“那时东北已困,独有南门将已突困,那革职林绍璋调其回京,后得为地官又副丞相之职,调任京务”接着又说:“斯时朝不当绝,劫未满登,主而复明,故即准奏。是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