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西部12个省市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除四川省和陕西省外的各省份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均不足,且区域差距很大;西部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且差距较大;西部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西部应增强区域经济总体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服务水平,以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深入考察农业基础设施对于现代农业的影响,依赖于一套完整的全国及省际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数据。运用永续盘存法对1989~2010年全国及省际层面的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进行了细致估算,在此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测度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地区差距,得出结论:1989~2010年间,中国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稳步增长,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地区差距缩小,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更趋向于公平。但不论从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绝对量还是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中部地区虽然增长速度快但其绝对量还是较小,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原因。中部、西部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内部差距显著缩小,但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在扩大。据此提出促进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农业企业化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目前农业产业化入手,指出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当务之急是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然后分析了西部地区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农业资源和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7种农业企业模式.最后探讨了农业企业化实现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是关系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西部农业却又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存在的特点,如何抓住和应对西部大开发与中国加入WTO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将是摆在西部人面前的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8—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DEA模型测算中国绿色农业产出和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并分析其省际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已经初具绿色转型的趋势,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均上升;中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然低下。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地区效率依次递减;全国省域间效率绝对差距没有缩小趋势,但相对差距明显缩小。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绝对差距均没有缩小趋势,但东部、中部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相对差距存在缩小趋势,而西部、东北地区没有缩小趋势。全国2/3的省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低下但处于增长态势;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宁夏、新疆陷入效率低下且呈下降态势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7.
振兴农业是西部开发的重要课题。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场退化严重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不能扬长避短利用农业资源。入世意味着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直接竞争 ,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入世还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 ,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发展农村经济 ,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西部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的第一生命力。在推进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却表现出明显的创新不足,即农业科技观念滞后、资金不足、体制不佳、人才短缺,这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的最大“瓶颈”,为此,针对我国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现存问题,需要构建一个与我国西部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匹配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首先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农村和城市两个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阐释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和影响效应;其次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保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农业规模化水平和农地流转程度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在非粮食主产区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效应;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农业保险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个案,通过分析其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并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从中发现制约整个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索出适合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处于极度衰败的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近代中国从极度衰败到繁荣富强的转机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由于基础好、起点高、发展快、成熟早,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转机已逐步显露.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凭借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纷纷涌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利用传教名义从事侵略活动,引起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掀起了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是一出家庭悲剧 ,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产生的这一悲剧在全世界却具有普遍性。在老年寡妇和她的儿子、儿媳所组成的非完整的扩大家庭中 ,婆婆和儿媳争夺她们共同关心的男子的情感 ,是这个家庭内的永恒难题。家庭内的情感争夺与社会制度和民族传统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相关联,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工业化阶段,人的存在方式从人身依附与等级从属的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具有独立实质的人.然而,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具有二重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还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种二重性,其优越性在于为解放生产力亦即解放个体开辟了道路.它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全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自然生态观的重新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尊重生命和自然界是一种全新的自然生态观.而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生态观走人了误区从敬畏自然到人定胜天;由满足与自给自足向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出现短期行为.因此,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应倡导环境意识,树立人类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应邀来昆讲学考察,借此机会,本刊特邀云南省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段钢先生与魏教授就我国目前经济调整时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访谈,现整理成文刊出,以飨读者.以下段钢先生简称为"问"、魏杰教授简称为"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马曜教授回忆抗联战士、民族英雄周保中的文章.20世纪50年代初,周保中同志曾任中共西南局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云南民族学院第一任院长等职.在纪念我院建院50周年之际发表该文,对于了解民族英雄周保中一生的革命经历,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和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改变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教育发展滞后的状况,政府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最大限度地免收义务教育费并建立贫困学生救助机制是关键;而改革教育体制及教学内容,加强产学结合,让群众从教育中得到更多的切身利益,提高他们支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则是根本.  相似文献   

19.
浅析高校少数民族特困生的择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少数民族特困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在择业中显示出一些与其他大学毕业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本文拟对高校少数民族特困生的择业心理及其成因和对策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20.
这份以云南少数民族中青年诗人为对象的创作访谈涉及了边缘状态中的诗歌写作、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诗歌的功能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当前少数民族诗人心灵世界的一次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